自小顾聊绘画火了以后,市面上出了好多同类书籍。在这些书中,我最喜欢的是人送外号“意公子的潇涵所创作的《大话中国艺术史》。为什么这么讲呢,自然是因为意公子的书有料又有趣。
意公子在创作时,阅读参考了大量专业的期刊、书籍,也因此整本书专业又严谨。比如意公子在介绍青铜器时说,青铜的发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这是因为青铜饼不仅易于加工,可以制作成不同的器具,更关键的是,它们可以重新回炉二次铸造。而这些内容就是引自《故宫博物院院刊》。
除此之外,意公子在介绍艺术史的同时,也介绍了和中国艺术相关的许多专业内容。比如中国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技法叫做皴。
皴是画家通过毛笔运行的各种方式,来表现山石树木、峰峦叠嶂的脉络纹理的笔法,能够很好地再现事物真实的形貌。画家用皴法表现出山岳的阴暗面,让人对山有一种更为立体形象的感官。与此同时,皴法的出现也标志着中国山水画走向了成熟阶段。
意公子不仅介绍了这些有关于艺术的基本知识,还给对艺术并无研究的大众们讲解了为什么某个作品在艺术史上占据着很高的地位,毕竟很多作品在我们这些不懂艺术的人眼中着实欣赏不来。
就比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我这种完全不懂书法的人看来一点也不美。整篇作品出现了大量的涂抹修改,字也写得歪斜破碎,到了最后墨迹都几乎干掉了,然而这样的一幅作品却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这种不解直到看了意公子的讲解才消除,在安史之乱后,颜真卿和兄弟联手抗敌,他的侄子颜季明往来两地负责联络。后来由于无人支援,颜杲卿血战六天被俘,叛军用颜季明的性命相威胁,颜杲卿也不肯投降,最终颜氏一族有三十多身死,其中就包括颜杲卿、颜季明。
颜真卿再找到哥哥和侄子的残骸时已经是两年以后,面对亲人的残骸,颜真卿写下了《祭侄文稿》。最初,颜真卿回忆侄子的平生,写得还很流畅,到了后面写道“贼臣不救”的时候,便开始进行了涂抹,将原本的“贼臣拥众不救”抹掉了两字,这是因为当时王承业兵多将广却不去救援,最终导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父字的一捺下笔深重,是因为颜真卿当时的悲痛已然不能自已,因此才将那些情绪都倾注到了笔画之中。
经过了意公子的讲解,我才明白为什么《祭侄文稿》是行书第二,那种悲痛布满在淋漓的墨迹中,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书法家的悲痛。然而悲痛、叹息与哭泣之外,傲然筋骨又屹立与其中,让人一睹便再难忘怀。
除了有料之外,意公子的《大话中国艺术史》更让我喜欢的是它的有趣。作为对艺术一窍不通的小白,有趣可是吸引我阅读完全书的重要因素。
有趣在本书可谓体现在方方面面,就连每一节的小标题都有趣的很是引人。竹林七贤是第一支文人大V天团出道,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古人开派对有多嗨,宋徽宗是手把手教您怎么开一家艺术学院兼整垮一家上市公司。
这些小标题让人目瞪口呆,却又兴趣满满,忽然觉得以前觉得高大上到离自己无比遥远的艺术也并非不可触及。
到了具体的讲解上,意公子更是发挥其有趣的长处,堪称句句有梗。比如在介绍苏轼的书法时,意公子是这样写的“我们把颜真卿的字叫做颜体,柳公权的字叫做柳体,那么苏东坡的字叫什么体呢?用学生黄庭坚的话来说,老师苏轼的字叫石压蛤蟆体”。
只这一句就趣味满满,且让我升起了极大的好奇,迫切地想要了解一下“石压蛤蟆体”这一存在。
最后要讲的是这本书最最最让我满意的地方,那就是超精美的印刷,数量丰富的彩印书法、绘画、瓷器等艺术作品的图片,以及超大开页的作品复印件。
展开《兰亭集序》《富春山居图》等作品,近距离欣赏这些瑰宝的时候,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所以喜欢中国艺术,或是想要了解中国艺术的小伙伴还等什么,赶紧买上一本看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