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懂文中意,回首方知诚与真——读梁实秋

沈一默课程 2024-04-08 17:40:44

说起中国现当代的文学大家少不得要提到梁实秋,梁实秋作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一生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梁先生的散文传播最广,也最为深入人心。

梁实秋先生的散文,文笔简约、平实,却不乏智慧与妙语,让人看罢或会心一笑,或掩卷沉思,有时甚至心绪涌动,竟至落下泪来。也正是因此,梁先生的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梁实秋也被称为散文领域的一代宗师。

在梁实秋的散文集中,新近出版的《时间不语,却给出了所有答案》一揽精华,收录了梁先生对于读书心得、故人往事、人生体悟、珍馐美食等相关的许多文章。

梁实秋先生爱吃、会吃、更会写,不论是饕餮大餐还是街巷小吃,梁先生都能写得活色生香,让人垂涎欲滴。读梁先生的散文若是错过了他写下的美食,那简直是入宝山却空手而归。

就拿《时间不语,却给出了所有答案》中收录的几篇三味来讲,既有家常饮食的豆腐、栗子、笋,也有珍馐大餐如佛跳墙、鲍鱼。关键的是,不论食物高低贵贱,梁实秋先生写来总是充满了滋味与趣味。

就比如梁先生写汤包,“相传的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飚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寥寥数语,读来却让人不禁失笑,还让人对这汤包大感兴趣,颇为想去试一试这汤包,看看会不会真的如梁实秋所写,美味非常兼汤汁四溅。

除却美食,这本散文集中的其他文章同样精彩,就比如《蚊子与苍蝇》里写道“蚊子由来访以至于兴辞,双方的工作不外下列几种:(一)蚊子奏细乐,(二)我挥手致敬,(三)乐止,(四)休息片刻,(五)是我不当心,皮肤碰了蚊子的嘴,奇痛,(六)蚊子奏乐,(七)我挥手送客,(八)我痒,(九)我抓,(十)我还痒,(十一)我还抓,(十二)出血,(十三)我睡着了。睡着以后,双方仍然工作,但稍简单一些,前四段工作一概豁免。”

分明是人人都会经历的寻常之事,但梁实秋却能写得格外有趣。其中并没有极尽夸张铺陈,但这一本正经的娓娓道来却让人不觉掩卷莞尔,甚至大笑出声。这种种幽默似乎全不费力,但细究根底却能明白,这其实就是常说的举重若轻。而能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极强的笔力,更需要性格上的乐观、豁达,只有人本身便带着喜乐自在的底色,才能将生活描绘的有声有色,即便遇到苦难折磨,也能自得其乐,而观者不仅能收获哈哈一笑,还能从中学到生活的智慧。

《时间不语,却给出了所有答案》中这样满是意趣与智慧的文字还有很多,但在我看来,书中还有更值得反复品读的文章,比如《岂有文章惊海内——答丘彦明女士问》。这是一篇采访问答,一问一答之间,梁实秋道尽了他的人生与志向。

如今的梁实秋先生是世所公认的文学大家,其作品与人品都为人所称道。但在当年,梁实秋和鲁迅的论战也曾让许多人对他产生错误的看法,甚至被认为是走资派。梁鲁二人在当年言辞锋利互相攻讦,但当有人询问他对鲁迅的评价时,梁实秋却不说鲁迅的一句坏话。

其实两人会有这样的一场争端根源还是在于两个人的生长环境和所受的教育并不相同。就像《岂有文章惊海内》中梁实秋先生所讲的那样,他的家虽然不是富有之家,但也衣食无缺,属于书香门第。自幼便诵读经典,十四岁便进入清华读书,此后又留学哈佛。

在文章中,梁实秋先生说道“在清华中影响他甚巨的是潘光旦,潘光旦学的是优生学,以改良人种为第一要义……我听他的议论久了,不自觉的深受他的影响,反应在我的文学观中”。而这或许就是梁实秋会在当年被攻击的根由起源吧。

在这篇文章中,梁实秋毫不避讳的自陈其家庭、童年、求学经历、办报的意义与功过等内容,这可谓是敞开心扉,让人们去了解他这个人。而人们也在漫漫岁月里了解这许多之后,对梁实秋先生有了更公正的认识与了解。一个坚守自我、正直勤奋的人,时间会给他最好的注解,就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时间不语,却给出了所有答案”。

梁实秋的文笔简约、平实,然而简约平实的背后是厚重,是返璞归真,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在这一篇篇文章中,梁实秋先生的意趣、见识、爱好都在这本散文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我们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跟随着梁实秋先生一起体味了生活、感受了生活的美好与意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