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解放那天,城里热闹得不得了,到处都是人,大家都在欢呼,好像过年似的,这可真是个大日子啊,谁能想到傅作义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傅作义这人挺有意思,抗日战争的时候就跟八路军搞上了关系,学人家的好办法,搞得自己部队战斗力不错,蒋介石看了都眼红,还给他们起了个外号路半是明摆着吃醋嘛,不过傅作义才不在乎呢,他觉得只要能打败日本人,学谁都行。
共产党也挺大方,派了不少人去帮傅作义搞政治思想工作,这一来二去的,傅作义部队的面貌大为改观,打起仗来更是生龙活虎,把小日本打得哭爹喊娘,毛主席还给傅作义送了面锦旗,夸他们是抗战之柳这可把傅作义美坏了。
不过好景不长,蒋介石这个老狐狸察觉到不对劲了,赶紧派了一大帮特务去傅作义那儿搞清理,生怕共产党把傅作义给拐跑了,这下可把傅作义给难住了,他觉得蒋介石太小气了,人家共产党帮忙不好吗。
傅作义心里也明白,蒋介石这是怕他跟共产党走得太近,可是他又不想得罪共产党,毕竟人家帮了不少忙,这可真是左右为难啊,他只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继续跟共产党保持联系。
其实傅作义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觉得自己可以左右逢源,既不得罪蒋介石,又能跟共产党搞好关系,这样不管谁最后赢了,他都能有好下场,可惜他没想到,历史的车轮可不是他能掌控的。
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傅作义更是左右为难,一边是老长官蒋介石,一边是越来越强大的共产党,他琢磨着能不能搞个三国演义,自己当个诸葛亮什么的,可惜这如意算盘打得不怎么样。
谁知道共产党不吃这一套,谈判谈着谈着就僵住了,双方你来我往,谁也不让步,傅作义觉得自己好像是夹在两块石头中间的核桃,左右都是硬邦邦的,真是难受。
这时候蒋介石坐不住了,派儿子蒋纬国来北平,还想着把傅作义给绑了,幸亏蒋纬国良心发现,没干这种缺德事,不然的话,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想想都觉得后怕。
傅作义也不是傻子,他看出来蒋介石对他已经不信任了,可是他又不敢完全投靠共产党,毕竟共产党的实力还没有完全展现出来,万一押错宝了怎么办
这种左右为难的日子,傅作义过得可不轻松,每天都得琢磨该怎么应付两边,生怕哪边一个不高兴,自己就完蛋了,这种日子真是一天比一天难过。
共产党也不是好糊弄的,他们看出了傅作义的犹豫,就加大了争取的力度,一边派人跟傅作义谈判,一边在北平城里搞地下工作,弄得傅作义是睡觉都不踏实。
蒋介石那边也没闲着,三天两头就派人来劝傅作义南撤,可傅作义知道,一旦南撤,就等于是把北平拱手让人了,那他这么多年的心血不就白费了吗
最后傅作义还是想通了,同意和谈,北平才得以和平解放,这个决定可不容易,傅作义肯定是想了很久很久,才下定决心的,毕竟这可是要背叛蒋介石啊。
傅作义这一决定,可以说是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如果他坚持抵抗,那北平肯定是要打的,到时候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破坏多少文物,想想都觉得可怕。
其实傅作义做出这个决定,也是被逼无奈,他看出来蒋介石已经靠不住了,再跟着他混下去,只怕是要跟着一起完蛋,所以才选择了投靠共产党。
不过傅作义这个决定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万一共产党翻脸不认人怎么办万一蒋介石报复他怎么办这些问题都让傅作义很担心。
可是傅作义没想到,他刚松了口气,就听说老婆被蒋介石给扣押了,这下可把他急坏了,他觉得蒋介石太不讲道义了,自己都已经投降了,还要抓他老婆。
还是共产党够义气,周恩来二话不说就安排人去救,搞了个假越狱的戏码,愣是把傅作义夫人给救出来了,这操作,简直比谍战片还刺激,傅作义听说这事后,可是感动坏了。
周恩来这一手,可以说是高明极了,不仅救出了傅作义的夫人,还让傅作义更加信任共产党,这可真是一举两得啊,不愧是老周,这脑子就是好使。
其实周恩来这么做,也是有深意的,他知道傅作义虽然投降了,但心里还是有顾虑的,所以才想着用这种方式来打消傅作义的疑虑,让他彻底倒向共产党。
傅作义的夫人被救出来后,傅作义可是感激得不得了,他觉得共产党真是讲信用,说到做到,这样的政党才值得跟随啊,这下他是彻底死心塌地跟共产党干了。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当上了水利部长,毛主席还多次接见他,夸他立了大功,看来是真的器重他,傅作义心里美滋滋的,觉得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傅作义这一生,可真是跌宕起伏,从国民党将领到共产党的水利部长,这转变也太大了,不过仔细想想,这不就是历史的必然吗大势所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傅作义算是看明白了这个道理。
其实傅作义能有这样的结局,也是他运气好,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早就被枪毙了,可见共产党对他还是很宽容的,这也说明共产党的政策是正确的。
傅作义在水利部干得还不错,他把以前在军队里学到的本事都用上了,搞得水利工作有声有色,毛主席看了都夸他有才干,这可把傅作义乐坏了。
北平和平解放,保住了多少文物古迹啊,要是打起来,那损失可就大了,再说了,像傅作义这样的人才,要是都打没了,新中国建设还不知道要慢多少年呢。
共产党能把傅作义这样的人才争取过来,这统战工作做得可真是漂亮,不愧是高手,再看看傅作义后来的表现,也证明共产党用人没用错,这眼光,绝了!
其实傅作义的经历,也反映了当时很多国民党将领的心态,他们看出来蒋介石已经不行了,但又不敢轻易投靠共产党,所以才会左右摇摆,最后还是历史的大势决定了他们的命运。
傅作义能有这样的结局,也是他识时务,要是他一直死抗到底,那结果肯定就不一样了,这也说明了共产党的政策是正确的,能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这么一想,傅作义的经历还真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啊,里面有背叛,有选择,有妥协,也有坚持,每一步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又是那么的出人意料,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傅作义,不过是顺应了这个大势罢了。
傅作义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有多么重要,如果他坚持抵抗,那北平肯定是要打的,到时候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破坏多少文物,想想都觉得可怕。
其实傅作义的选择,也反映了当时很多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的心态,他们看出来国民党已经腐败不堪,而共产党却充满了希望,所以才会选择支持共产党。
傅作义的经历也告诉我们,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但同时也是由那些站在历史关键点上的人物推动的,他们的选择,往往会影响整个历史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