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仅剩一人,杨博资历深能力强,但张居正并不让他入阁

梦隐真 2024-02-11 07:03:32

隆庆六年,高拱被万历皇帝驱逐出京后,高仪不久病死,内阁仅剩下张居正一人,至少要递补一个人进来。那么选谁呢?

从当时朝廷六部官员来看,三朝元老杨博最有资格,他是嘉靖八年进士,文武双全,资历深。高拱是嘉靖二十年的进士,他的资历比高拱还要老。他入内阁,众大臣认为是理所当然。

但张居正并希望杨博入阁,因为杨博的才干和资历都太强了。杨博曾经被小阁老严世蕃称为天下三大奇才之首,比自己早十八年入阁,官居吏部尚书,同时掌管兵部,手握军事、人事大权。他的能力不在高拱和自己之下,把这样的人引入内阁,无异于引狼入室,祸患无穷。自己好不容易与冯保联合起来,借皇帝之名赶走了高拱,如果又把杨博放进来,自己是没有能力掌控他的。

当然,从杨博几十年的表现看,他似乎没有政治野心。早在严嵩收拾夏言的时代,他就专心国防,带兵抵抗蒙古,丝毫不参与朝廷权臣的争斗。徐阶与严嵩长期对峙,徐阶与高拱斗得正酣,张居正与高拱缠斗不休,他都能置身事外。过去没有,不等于现在没有。

从张居正自己的切身经历看,人是会改变的,良心和品质不一定靠得住。高拱在翰林院和国子监时相当清廉,自从成为内阁首辅后,也开始收受贿赂了。徐阶先生辞官下野,不过问政事,只希望回乡过清闲日子,可高拱并不肯放过他,对他穷追猛打。所以,良心道德,在权势面前是那么脆弱。

杨博的人品应该没有问题,然而,张居正不可能把自己的前途,振兴大明,改革弊政的远大理想寄托在杨博的人品上。既然他愿意从事实务工作,愿意带兵打仗,那就让他清清静静地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吧。内阁之事,不必烦劳。当然,就算从朝廷惯例上看,不用杨博也是很有道理的。明朝的吏部尚书掌握朝廷官员的任免权,其地位本来在内阁大学士以上。即使到了后来内阁权力加强以后,吏部尚书在路上遇到大学士,照例也是不需要避道的。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不应该把吏部尚书和内阁大学士结合起来,所以推举大学士的时候,通常是把礼部尚书、吏部侍郎,或是翰林学士提升为内阁大学士。

这两方面的原因加起来,张居正自然不会让杨博入阁。万历元年,杨博退休,万历二年去世,万历皇帝赠授其为太傅。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