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一面结交张居正,一面在前线横扫倭寇,荡平倭患
戚继光薪水不多,但他作为前方大将,经常转战各地,缴获不少战利品,经济上自然不会窘迫,他用这些灰色收入结交张居正。
面对戚继光的好意,张居正理所当然地笑纳。他职务不高,只是国子监司业,囊中也确实羞涩,应酬需要钱,从老师徐阶那里学会跟各种人等打交道。更何况戚继光是骁勇善战的大将,早早接交有什么不好,张居正获得了一个属于自己班底的盟友。
戚继光看到俞大猷无端地被人构陷,差点丢命,触动很大,谁愿意花精力结交权贵呢。为了能在前方安心作战,抗击倭寇,不得不这样。
张居正之所以接纳戚继光,绝非看在金钱的份上。经过深层地了解,他认同戚继光的才能和品质。张居正和戚继光都是有远见卓识之人,庸俗的金钱交往,丝毫不妨碍抗击倭寇大业。戚继光只想为自己留条后路,万一以后有什么事,希望张居正能在徐阶和严嵩那里说上话。于是戚继光放下包袱,一门心思地抗击倭寇。
嘉靖四十年春,两万倭寇入侵宁海和台州等地。戚继光集中优势兵力,先歼灭入侵宁海的敌人,然后迅速增兵台州,利用五行阵、三才阵,很快打败了来犯之敌。
五月初,倭寇再次进犯台州,戚继光以少胜多。在狭谷上设伏,歼敌数千人,自己只伤亡几十人。此后,倭寇再也不敢孤军深入浙江,就此荡平倭患。
戚继光终于声名鹊起,升任都指挥使,被称为民族英雄、抗倭名将。他保全了千千万万人的生命,也保全了大明帝国的海疆。同时善于结交领导,请客送礼,上面十分欣赏他。他既能打仗,又善于拉关系,明帝国就是要用这样的人才。
倭寇见在浙江占不到半点便宜,转而入侵福建。福建巡抚向胡宗宪求援,胡宗宪命令戚继光率戚家军进入福建打击倭寇。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戚家军在横屿发起进攻,全歼倭寇,空前大捷。
前方捷报频传,朝廷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徐阶对严嵩发动了战略反攻,严世蕃被杀。作为严嵩外围势力之一的胡宗宪成为清算目标,被逮捕入狱,有人告发他曾经假传圣旨,被迫自杀。这些消息,对戚继光非常不利。作为胡宗宪的直接部下,凭经验自己多半要受牵连问罪。
结交多年的张居正出手了,张居正向徐阶替戚继光。本来胡宗宪被捕而引起的政治风暴,马上要降临到戚继光和东南抗倭将领们的头上,由于张居正的斡旋,轻飘飘地过去了。
不久之后,戚继光等进军福建各地,历经兴化、仙游之战,清除了福建的倭寇。至隆庆元年(1567年),为祸数十年的倭患终于被平息了。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斗争中,戚继光无疑是成功的,他成为最耀眼的新星。他成功的背后,是张居正全力支持与保护的结果。不然,他在徐阶与严嵩的搏杀中沦为牺牲品,灰飞烟灭。
同为胡宗宪手下的抗倭名将俞大猷,在平定福建倭患后,去了广西带兵镇守。这个为官清廉的将军,却被人告状说贪污腐化,最终被免职。因为此时,俞大猷的靠山锦衣卫指挥使陆炳死了,他虽然战功累累,清正廉洁,却不会主动去结交权贵,遭人陷害的时候没人帮忙说话,这就是在黑暗的官场上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