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游大峡谷,全长725千米,但只有几百米宽

四面八方风 2024-11-06 10:02:22

晋陕大峡谷,又称黄河晋陕大峡谷,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连续峡谷地带,以其壮观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

晋陕大峡谷的范围

晋陕大峡谷北起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河口镇,这里是黄河离开青藏高原后的第一个重要节点,也是黄河由上游向中游过渡的标志性地点。南至山西省河津市的禹门口,这里是古代传说中大禹治水所开凿的龙门所在地。全长约725公里。725千米大约相当于从郑州到北京的距离。郑州到北京的直线距离约为610公里,驾车距离大约为725公里。

它横跨山西省和陕西省,涵盖了广阔的黄土高原区域。同时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是黄河中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峡谷两岸分别属于晋(山西)、陕(陕西)两省,将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的高原一分为二。

峡谷沿线地貌特征

峡谷两侧悬崖峭壁,峰峦叠嶂,谷深皆在100米以上,谷底高程由1000米逐渐降至400米以下,将黄土高原劈成两半,河床狭窄,尤其是壶口瀑布处,宽度仅有30至50米。

这里是黄河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该地区的地质结构复杂,土质疏松,降雨集中在7至9月份,因此水土流失问题尤为突出。

河流的侵蚀和雨水的冲刷导致大量黄土和泥沙倾泻至河道,形成了壮观的景象。由于黄土丘壑泥沙俱下,晋陕大峡谷河段的来砂量竟占全黄河的56%,尽管它的流域面积仅及黄河的15%。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榆林市通过统筹谋划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显著减少了泥沙流量。陕西省还建立了大量淤地坝,累计拦截泥沙58亿吨。

大峡谷形成原因

发源于巴颜喀拉山脉的黄河在流至山西与内蒙古交界处时被吕梁山脉阻挡,原本由西向东的水流被迫转向南下,这种流向的急剧改变增加了水流的能量,黄河的水流速度加快,携带大量泥沙,其强大的侵蚀力不断切割和冲刷两岸的岩石和黄土。

汹涌的河水暴虐地冲击土质疏松的黄土高原,而且将坚硬的基岩部分也深深下切。黄河携带的大量黄土和岩石碎屑在流动过程中不断摩擦河床和两岸,导致河床加深和拓宽,峡谷逐渐扩大。

长年累月的冲刷与侵蚀,在鄂尔多斯地块与山西地块衔接的薄弱地带,强行冲出了一条深深的峡谷。

大峡谷为什么那么窄

黄河晋陕大峡谷的宽度在其不同部分有所变化,但总体相对较窄。晋陕大峡谷的河床宽度一般在200至400米之间。河谷谷底的宽度在大多数情况下更为宽阔,但也只在400至600米的范围内。河床在某些特定地点会变得异常狭窄,比如在壶口瀑布处,河床最窄的地方仅有30至50米。

晋陕大峡谷位于黄土高原的边缘,这一地区属于地质上的断陷盆地,由于地壳运动导致的断裂和下陷,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结构。在峡谷形成的过程中,地壳的抬升和断裂活动促使河流更容易向下侵蚀,而不是向两旁侵蚀,从而在黄土层中切割出了深深的峡谷。

在晋陕大峡谷,河流流经峡谷两侧的岩石和土壤硬度较高,这使得河流横向侵蚀遇到较大阻力,难以快速拓宽。相比之下,河流下方的黄土相对软弱,由细小的颗粒组成,很容易被水侵蚀和搬运,因此黄河河道容易加深。

河流倾向于流向低处,遵循重力作用的原则。在峡谷地带,河流落差较大,水流速度加快,动能增加,这使得水流具有更强的侵蚀力,尤其是在垂直方向上。因此,河流更倾向于向下侵蚀,以寻求更低的海拔高度。

晋陕大峡谷两侧山体陡峭,地形狭窄,限制了河流横向扩展的空间。河流受到两侧山体的约束,只能在有限的宽度内流动,这迫使水流集中,增加了单位面积上的侵蚀力,从而更容易加深而不是拓宽。

大峡谷的文化与历史

晋陕大峡谷是长城与黄河交汇的地方,这里四季分明,夏季凉爽,冬季寒冷,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晋陕大峡谷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被评为“中国十大最美峡谷”之一。

内外长城与黄河的交汇点位于中国山西省偏关县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交界的老牛湾一带,也是晋陕大峡谷的一部分。老牛湾位于黄河的转弯处,河水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极大的弯曲。

长城则沿河岸修建,有时与河岸保持一定距离,有时几乎与河水接触,这种布局使得长城与黄河的交汇显得尤为壮观。

黄河龙门是黄河晋陕峡谷的南端出口,与古代治水英雄大禹有关,传说大禹在此地开凿山石,引导黄河之水,使洪水得以疏导,故此地也称为“禹门”。具体位置处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部与陕西省韩城市北部的交界处。

黄河在此处被两面高山夹持,河宽骤减,最窄处不到40米,形成了一道壮观的“龙门”,河水由此奔腾而出,气势磅礴。由于河道突然变窄,黄河水流加速,形成了汹涌的激流和瀑布,古人有“龙门三激浪,平地一声雷”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黄河龙门的壮观景象。

古代诗人李白曾为龙门峡写下了著名的诗句:“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展现了峡谷的壮丽与磅礴。

0 阅读:58

四面八方风

简介:我梦回江南,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