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张明敏老师怀念老友

俗眼观世 2024-12-17 08:58:22

老兵不死

昨天,我突然接到文友黄新生电话,他悲痛告诉我:奎高先生走了。听闻恶讯,我大脑一片空白坐在案前,回首往事,不绝如缕。五年前的初冬,我访友至靖江西来山庄,在庄主李军引荐下,初会奎高先生,因奎高年长,故称之为老奎。在李军介绍下,我对老奎丰富人生阅历、肃然起敬。老奎出身草根,青年投军,以一个中学生文化水平,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破茧成蝶、自学成才。其实象老奎这样部队培养土作家,如《半夜鸡叫》作者高玉宝、《欧阳海之歌》作者金敬迈、《林海雪原》作者等等,都是党一手培养出的特殊人才。听老奎自述,曾有作品荣获大军区、军师级、省市级大奖。

老奎问我知不知道明末清初中国大戏剧家李渔?我回答说:“略有所知”。于是老奎拿出一套精装版《李渔大传》,签上大名,双手捧给我。当晚,我迫不及待,如饥汉看到面包一样,粗略翻阅这上下集,81万字大作。看到105节:“秦淮观灯”,我被老奎优美的文笔吸引住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描述过秦淮河,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但是老奎匠心独运、细针密线、前后照应、天衣无缝,用了几组排比句来全方位赞誉秦淮河,前无古人,难有后者。

老奎的文字,如诗、如歌、如酒、如梦、如幻、如数家珍地引人入胜,他是这样写秦淮河的......“楼的影、人的影、灯的影、桥的影、舫的影,秦淮河是影的世界。秦淮河是水的市、灯的市、花的市、舫的市,秦淮河是一条光影流动的街市”。

这种绝美的文字,使到过秦淮河的读者更会感到无比亲切!

当年,我随父亲在南京造长江大桥。历时九年,无数次,倘佯在秦淮河畔,因此,读了老奎文章,引起强烈共鸣。于是,找出纸笔抄摘书中精美词句,做卡片。老奎得知后,欣慰地说我是第一个读他作品,还能用心做卡片的读者。

李渔在如皋,生活了二十多年,他是个全才,编了《芥子园》画谱,是初学中国画的入门教材。在几百年前,李渔就倡导信贷消费,李渔一生得意剧作很多。虽然李渔离开我们几百年了,但李渔的剧本一直流传至今。李渔是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巨人。李渔营构了蜚声海内外的金陵芥子园文化系列。

联想曹雪芹的《红楼梦》,因在南京写的,南京市以《红楼梦》为文化基因,申报成为世界文学之都。一,二十年以来,如皋一批饱学之士,其中包括老奎在内,用胡适先生治学精神“大胆假设,仔细考证”,搜索史证,提出如皋水绘园就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原形,曹雪芹在如皋写出《红楼梦》,呼声不低。

然而,为纪念李渔,老奎无数次发声,呼吁南通市、如皋市各级领导、社会贤达、在如皋创建李渔小学。苍天不负苦心人,在老奎呕心沥血、使出吃奶力气之下,一座欧式超规模李渔小学拔地而起,设计理念是五十年内不落后,本人跑遍大江南北、大、中、小学,凭心而论,很难能找到建筑设计,施工质量能超过李渔小学。老奎是李渔小学公认的奠基人,在本人策划下,和老奎共同为李渔小学,从南京请来时年已八十余岁的雷锋生前战友赵明才,光临李渔小学,为如皋全市中、小学校长和李渔小学全校师生,做了一场精彩演讲、办了一件实事、写进如皋教育史中。

老奎是个老兵,半生一直在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给我们留下曾获“五个一”文化工程奖,81万字的《李渔大传》,一座雄伟的李渔小学!老兵不死,只有凋谢。

张明敏 2024年12月1日

0 阅读:0

俗眼观世

简介:俗人观世,探寻俗人方向,奋斗出俗人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