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肖月华晋升女大校:中央为她授衔,只为让她享受正师待遇

杰燊 2025-01-14 09:18:33
前言

1960年,党中央为了补偿一位大功臣,破格授予她大校军衔,这位女战士就是走过长征路的女红军肖月华同志。

她有一段坎坷的婚姻,但她从不向命运屈服,奋起反抗,从一个童养媳蜕变成女红军,她经历过多少磨难?

一、童养媳蜕变成工人领袖

1910的中国广东,贫穷压垮了大多数家庭的脊梁,肖家连儿带女一共九口人,肖月华在家里排行老六,处于中间位置,此时她刚好长大,也没到下地干活充当劳动力的年纪。

父母为了生活,为了养活一家人,选择把她卖给当地另外一户有钱人家里当童养媳,此后肖月华就深陷泥潭,来到婆家,日子更加艰难,每天被当成下人一样使唤,永远干不完的家务活,永远吃不饱饭。

但她没有能力反抗,只能被动接受这一切,此后的生活暗无天日,她渴望逃出这里,但她不知道出去之后该往哪里走,自己的未来在哪里,在家里干最累最繁重的工作,一天到晚还看不到一个好脸色,仿佛花钱买来的童养媳就像欠她们几百块钱一样。

肖月华到了晚上总会找个地方偷偷哭泣,渴望逃离这个魔窟,14岁那一年,她遇到命运转折点,长大几岁之后,家里为了节省开支,把他送到县里的一家工厂当女工,挣钱贴补家用,幸运的是吃住在厂里。

这家袜子生产厂的厂长是彭湃的父亲,为的就是接纳一些生活贫困的普通人,为他们提供一份能够温饱养活自己的工作,她来到袜厂之后,虽然非常忙碌,手上磨出好多个老茧,即便如此,也比在杨家的待遇好很多,这里没有人给她白眼,也不会打她骂她。

能来这里上工的人都是苦命人,她们抱团取暖,互相帮助,白天干活自由自在,晚上睡觉时抱在一起互相给予对方安慰,也憧憬美好的未来赶快到来。

很快改变他们命运的事情发生了,彭湃这位共产主义者战士,他的夫人蔡素屏也受到革命影响,非常同情工厂里的女工,想救她们脱离苦海,为此在厂内传播革命思想,夜晚开办工人夜校,教她们读书写字。

为她们传播革命的种子,跟她们讲述这个社会的不公和现状,肖月华仿佛抓住改变机会,对新知识十分渴求,每天认真学习,即便工作再累也阻挡不了她想进步的心。

她每次听到厂长夫人讲述劳工们遭受压迫和剥削,心底就会燃起一股愤怒,蔡素屏讲课时的一句话为所有人心底埋下一颗改变命运的种子:“我们现在的生活很苦,要想改变命运需要我们开动自己的双手”。

此后肖月华仿佛找到新的人生目标,不再像之前一样,像个行尸走肉,积极学习,努力认字,同时投身革命,她想改变如今的社会,感受社会不平等,心里会愤怒,更想逃离杨家,过上幸福生活。

夜校的改造让她看到改变命运的契机,随着革命席卷全国,她想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手中,16岁那一年她瞒着家里投身革命,加入当地的共青团,踏上改变命运之路。

此后她剪去长长的辫子,变成短发模样干净利索,穿着破布麻衣,从此开始为普通工人争取属于利益,带领工人们跟恶势力作斗争,当时能开得起工厂的老板,心都是黑的。

为了利益不断压榨劳工们,她每次都出现在工人们最需要的地方,带着他们奋起反抗,她摇身一变成了工人们的精神领袖,工人兄弟们在她的带领袖,仿佛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之后有老板为了利益压榨工人的休息时间,凭白增加一倍工作量,工人们的工钱却不涨一分,惹得大家纷纷埋怨,肖月华得知此事立马赶来,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商量反抗一事。

第二天一早,工人们不上工,在她的带领下来到厂门口跟老板抗议,面对黑心老板的威胁,他们不曾妥协,最后迫于工人们的压力,老板选择妥协,工人们赢得最后的胜利。

这样的情况再往后的日子里经常出现,肖月华游走在需要她的地方,赢得极大的声望,慢慢的,她成为工人领袖,因表现优秀成功入党,她被调离家乡,前往大城市继续组织工人运动。

在此期间她遭到反动势力的抓捕,她利用自身的指挥和党内同志的帮助,多次脱离险境,她看着身边的同志一个个倒在血泊中,她更加坚定革命的决心。

二、压抑的婚姻

反围剿期间她来到红军队伍中继续革命,此时我军的战争形势极为严重,因为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导致部队以卵击石,撞在国民党大部队的枪口上损失惨重,没有跟敌人周旋的能力。

关键时刻毛主席在其他党内同志的帮助下夺回军队指挥权,此后毛泽东同志引领部队走向最正确的道路,开始长征,在此之前李德手握大权,就让部队里的女干部为他找个中国妻子。

李坚贞找来找去最后撮合肖月华和李德,起初她十分不愿意,但为了革命需要,她被迫妥协,就像完成一个“政治任务”一般,结了婚,婚后部队开始长征,我党虽然剥夺了李德指挥权,但还要保障他的安全和日常生活保障。

此后两人的婚姻开始进入矛盾期,战士们在长征路途上吃不饱穿不暖,李德作为外国人一点不懂得节俭,每天吃着面包片全由她的妻子肖月华亲手烤制,有一点味道上的不满意,他就会发脾气,破口大骂。

面对这样的另一半,她十分失望,但为了完成党组织交给她任务,她只好选择忍让,长征本就非常艰苦,还要忍受李德对她的刁难,让她十分难熬,长征行至半路,她突然察觉自己怀孕了。

此时李德看在孩子的面上,选择多照顾妻子一点,将自己红军干部配备的马匹让她来骑,等红军主力到了延安之后,她在窑洞内生下一个可爱的男孩,李德作为外国人取名自然也让人难以接受,他为儿子取名“布萧德华”,肖月华见状出言反对,坚持让儿子叫“宁宁”。

孩子的降临并没有让两人之间的感情恢复如初,反而濒临破碎,抗战爆发,肖月华前往前线,将孩子托付给延安当地的老乡照看,李德对此很不满意,希望她当个全职主妇,放下手头工作。

三、晚年的特殊照顾

可此时李德党内地位下降,他没有改变思想的觉悟,肖月华不想再惯着他,对他的要求不理不睬,之后更是分居两地,带着孩子一起生活,李德回苏联没多久,她上报组织,申请跟丈夫离婚,组织上很快同意她的离婚申请。

事后毛主席就曾对这段婚姻表达自己的看法,伟人发表看法说:“这段婚姻从本质上来讲就是错误的,这样做十分荒唐”。

肖月华离婚之后,组织上考虑到她的情况,把她调到抗大进行学习深造,之后她留在后方一边教育儿子,一边从事妇女工作,她工作起来认真负责,三观很正,儿子被教育的非常聪明,也很懂事。

李德本就是德国人,在苏联待不下去之后,选择回到老家东德生活,他晚年养老期间,撰写生前事迹的回忆录,写了自己在中国的生活,却只字不提肖月华母子,仿佛生命中没有出现过二人一样,冷血无情。

结语

新中国成立后,肖月华调到地方主持工作,当时工作非常繁重、劳累,她在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病复发,身体抗不住给老部队打报告想回去,党中央得知肖月华的现状后,考虑到她曾经为革命牺牲自我。

不仅同意她的报告,还在1960年的时候,以补偿形式为她授予大校军衔,肖月华兢兢业业工作到离休,晚年更是享受正师级待遇。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