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是全球芯片架构巨头,掌握重要的半导体IP产业,可以说是众多芯片设计厂商都无法绕开的。可是ARM的发展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提供芯片设计架构服务,自从被英伟达收购失败之后,ARM背后的软银就开始为其筹备上市。
许是为了更好的掌握市场话语权,ARM与中国合资公司安谋科技上演了夺权大戏。最终ARM正式宣布,罢免中国公司安谋科技董事长,聘任新的高管。
ARM夺得安谋科技控制权,意味着什么?这比芯片断供更严重?
ARM夺权安谋科技
在芯片产业中,设计是处于源头上游,只有解决了芯片设计的问题,才能向芯片制造业提供必要的订单支持。而提到芯片设计,ARM是不可忽略的。
这家源自英国的芯片架构公司在2016年被日本软银收购,到2020年软银打算将其出售给英伟达。最终英伟达收购失败,但ARM的路还在往前走,软银对ARM下一步的计划是推动IPO,让ARM拥抱资本市场。
既然要推动上市,那自然得掌握更多对自己有利的市场优势,比如夺得中国合资公司安谋科技的控制权。
这几年ARM一直在与中国合资公司安谋科技斡旋,公开资料显示,ARM持有安谋科技大约47.33%的股东,是其最大股东。
同时安谋科技最早也是以ARM中国分公司的身份创立。直到吴雄昂担任安谋科技的董事长兼CEO,在吴雄昂的带领下,安谋科技从ARM中国分公司变成合资公司。
虽然ARM依然是最大股东,但有51%的股份是来自中国资本。这也说明中国资本对安谋科技有较大的控制权,且得益于吴雄昂能力出色,取得了以其为代表的安谋科技中国市场独家经营权力。
ARM除了占股较高,对安谋科技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可是随着安谋科技日益发展壮大,市场份额和产业优势越来越高,ARM正值筹备上市之际,于是将目光放在了安谋科技的控制权身上。
深知ARM目的不单纯的吴雄昂并没有放弃,凭借法人代表身份和持有的公章等重要材料,与ARM不断斡旋。有公章在手,吴雄昂便有了与ARM对峙的底气。
可就在以为吴雄昂能占据夺权上风时,一则消息传来,ARM正式宣布,罢免中国公司董事长吴雄昂,聘任任刘仁辰与陈恂担任安谋科技联席CEO。
其中刘仁辰已经被注册为安谋科技的法人代表和总经理。值得关注的是,在传来的这则声明消息中,加盖了安谋科技的公章。
也就是说这份声明是经过官方正式发布,且具有法定效益的。在声明中也提到,吴雄昂掌握的网站,公众号和已经失效的营业执照,公章均不能代表公司及股东意见。
ARM夺得控制权,意味着什么?
到这一步情况已经明了,吴雄昂已经被新聘任的高管替代,持有的公章材料也被视作失效。换句话说,吴雄昂已经被ARM罢免,通过扶持新的管理层和第一大股东的身份,恐怕安谋科技的中国市场经营权已经落到ARM手中。
ARM夺权安谋科技就此落幕了吗?安谋科技是否真的归属于ARM?安谋科技还能独立经营吗?
相信这些问题是许多人关心的,毕竟从结果来看,吴雄昂的确失去了对安谋科技的掌控,而ARM一直想要获得安谋科技的控制权也是事实。那么现在的安谋科技到底情况如何?还有ARM夺得安谋科技控制权,意味着什么?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其实都能做出解释。首先ARM夺权安谋科技的戏码可能已经落幕,这一点就新任管理者上马就能得到验证。
至于安谋科技是否归属于ARM和能不能独立经营,5月6日安谋科技召开了全员大会,并且新任联席CEO刘仁辰和陈恂一同亮相。全员大会上,刘仁辰表示安谋科技的独立性不变,外界传言被外方股东收回合资公司的传言子虚乌有。同时刘仁辰还否认高层变更不是外方股东所为。
刘仁辰的这些解释很好地回应了ARM目前的情况,如果回应属实,那安谋科技还能保持独立经营的本质。
可刘仁辰的表态似乎存在一些漏洞,如果高层变更不是外方股东所为,那又是谁推动的?是中国资本吗?中国资本与吴雄昂保持多年的良好关系,也没有必要替换能力出色的吴雄昂。
而且除非中国资本集体联合起来,否则以各自持股比例,怎么可能来一波高层大洗牌。恐怕事情和表面看起来的不一样。
最终还是回归最后一个问题,ARM夺得控制权,意味着什么?或许意味着比台积电芯片断供更严重,安谋科技若真的落入ARM掌握,将来一旦ARM成功上市,必然会涌入大量的美国资本。
英特尔,高通和英伟达都透露出对投资ARM的兴趣,如果ARM迎来美国资本大比例占比,且ARM还控制着安谋科技,可以想象到时候美国资本对安谋科技有怎样的心思。
一句话就能决定命运轨迹。众多的芯片设计厂商又将面临怎样的境况,谁也无法预料。看来被中国院士倪光南说对了,核心技术买不来,也换不来。在对技术的把控当中,不仅要将核心技术掌握在手里,资本对企业的把控也显得尤为重要。
写在最后
英芯巨头宣布决定,罢免中国合资公司安谋科技董事长吴雄昂。虽然新任高层否认不是外方股东所为,可他又该如何解释为何要将好端端的董事长,CEO给罢免,谁能做到这一切。事已至此,只要坚定自主产业发展目标,才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