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氏坚持和齐衡去闽南赴任的背后,是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的悲哀
带一双幼子和齐衡去闽南的申氏,是愚蠢还是爱而不得的无奈挣扎?
和嘉成县主新婚一年后,齐小公爷齐衡又结婚了。这回娶的是当朝首辅的嫡孙女申氏。
知否原著中,作者对齐衡第二任妻子申氏的外貌描述是:不是特别漂亮,但眉清目秀,气质高雅。
根据作者的描写,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齐衡的第二任妻子申氏,不是一眼惊艳的美女,而是属于那种耐看,越看越好看的女人。
申氏出身钟鼎之家,还是嫡女。是名副其实的豪门贵女。和长柏的妻子海朝云有一拼。
申氏的祖父是当朝首辅,一品大员,新皇跟前的红人。齐家虽然顶着国公爷,一等公爵的名头,但早就外强中干。
小公爷的母亲平宁郡主,深得老皇上和皇后的喜爱。但老皇帝薨逝后,齐家的地位也随之尴尬。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皇登基的过程中,齐家没有寸功,反而和老皇帝和皇太后沾亲带故,关系复杂。
再加上齐衡的第一任妻子嘉成县主,是邕王的女儿。老皇帝无子,邕王曾是最有可能继承皇位的人。
电视剧中,齐衡因为父亲被邕王软禁,他被逼无奈只好娶了嘉成县主。但在原著中,并没有这一段。
原著中,对齐衡一见钟情的嘉成县主,没受到多少阻碍,就依靠强大的家族背景,十里红妆、半城欢庆,风风光光地嫁给了齐小公爷。
骄横跋扈惯了的嘉成县主,婚后依然颐指气使。而原本对这桩婚事就不感冒,心高气傲的齐小公爷也不会委屈自己,迎合嘉成县主。
虽然平宁郡主为了借助邕王的势力,为齐家和齐衡的前途带来好处,屈尊降贵地在儿子和媳妇中间做和事佬。但收效甚微。
后来嘉成县主遭遇宫变,在宫中和父母一同惨死。齐衡这才从这桩拉郎配的婚姻中摆脱出来。
此时的齐衡再结婚,就是续弦了。虽然在封建社会,男人地位高,但二婚终究和头婚不一样。议亲对象怎么也得降几个等级。
尽管齐小公爷顶着京城第一美男的桂冠,人见人爱,车见爆胎。可以秒杀上至八十,下至八岁的所有女性。
又刚刚在新皇登基后,加开的恩科中金榜题名,但他毕竟跟大反派邕王的女儿结过婚。
在朝代更迭、新旧势力交替,政治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京城的豪门显贵当然会权衡利弊、谨慎从事。
毕竟豪门大户结亲,首先考虑的都是利益。齐家和旧势力那些说不清道不明,但却人人皆知的关系,使小公爷的婚事变得有些扑朔迷离。
在原著小说中,对政治动向敏锐的平宁郡主,也深知齐家今日不同往日,不能像以前那样,仗着国公爷的幌子,在豪门显贵中选儿媳。
平宁郡主决定在这个敏感时期低调一些。她为齐衡看好的议亲对象,是盛家的嫡女儿,五姑娘如兰。
当然,为了保持国公府的尊严,维护郡主娘娘的面子。平宁郡主没有如齐衡的愿,去盛家求娶六姑娘,庶女明兰,而是求娶嫡女如兰。
可惜当时如兰已经被顾廷烨假意盯上,盛家正欢天喜地地盼望着如兰嫁入侯爵府,做豪门贵妇,光耀门庭呢。
对一向瞧不起盛家,眼高于顶的平宁郡主,王若弗眉飞色舞地狠狠报了一箭之仇,让平宁郡主灰头土脸地失望而归。
东方不亮西方亮。在盛家碰了软钉子的平宁郡主没有想到,儿子小公爷被当朝一品大员申家看中了。
申家主动递出橄榄枝,要和齐家结亲,把嫡孙女申氏嫁给齐衡。对于天上掉下来的这个大馅饼,平宁郡主自然是求之不得。
申氏的祖父是当朝一品,权柄人脉都是顶配。齐衡刚刚入仕,根基尚浅。齐衡的父亲也只是个三品官。
攀上申家这门亲事,对齐家来说,是从天而降的好事。而齐衡在彻底失去明兰后,心已苍凉,娶谁为妻对他都一样。
于是容颜俊美的齐小公爷又做了新郎,娶了对自己的事业,对齐家的前途颇有助力的第二任妻子,申氏。
和第一任妻子嘉成县主不同的是,第二任妻子申氏,虽然也是高门贵女,但性格和顺。
齐衡和申氏结婚后,表面看起来极好,齐衡对申氏非常客气温和。但申氏却敏锐地感觉到——丈夫的心不在自己身上。
觉察到丈夫的心另有所属,并心有不甘,是申氏厄运的开始:
为了争得一份全心全意属于自己的丈夫,申氏不仅把自己活成了二十四孝女仆,还害了一双年幼的儿女。
其实如果申氏不那么执拗纠结,非要把齐衡的心收回来,放到自己身上,她的人生会很幸福。
申氏有强大的娘家做靠山,齐家要依仗申家的势力,在仕途上帮衬齐衡和齐国公,平宁郡主自然不会摆婆婆的谱,难为申氏。
齐衡胸有大志,从来不在狂花乱蝶中流连,无论原著还是电视剧中,齐衡都没有通房姨娘之类的。
申氏不用担心婆媳问题,没有当时大多数当家主母都会烦心的妾室问题,这样的日子多舒心?
何况婚后不久,申氏就生下了一对双胞胎,还是龙凤胎。这对人丁不旺的齐家来说,那就是大功臣。
此时的申氏,即便不靠娘家势力,就凭着这一双儿女,也会在齐家牢牢站稳脚跟。
纵观知否原著,像申氏一样出身高贵的有,像长柏的妻子海朝云,沈国舅的妻子,英国公的幼女张氏等,都出身豪门。
但像申氏这样,婚后生活省心,家庭环境简单的,没有。海朝云虽然不用和妾室争宠,但长柏也有个相伴多年的通房羊毫。
海朝云要防范羊毫生下庶子,威胁自己的地位,还要处理好和盛家一大推小叔子、小姑子的关系;
张氏的婚后生活就更加艰难了。要面对沈国舅有诰命的贵妾,要面对邹家饿狼般的欺压。
但海朝云和张氏,都通过自己的智慧,收获了幸福的人生。只有申氏,执拗不懂变通,失去自我,害了一双年幼的儿女。
齐衡被放外任,要去闽南,申氏也要跟随。当时闽南瘟疫横行,齐家人和申家人都劝申氏不要同去。
但申氏一意孤行,不仅自己执意要跟随齐衡去闽南,还坚持带着一双年幼的儿女随行。
结果到闽南不久,申氏和一双儿女就先后感染了瘟疫。母子三人尽数命丧闽南。
明知闽南有疫情,申氏为什么一定要身赴险地?这不是申氏的愚蠢,而是申氏的执拗——
是她又一次意图用尽全力感动齐衡,收回齐衡心的重大举措。可惜,这一次,申氏还是失败了,输得彻彻底底。
看过知否原著小说的读者朋友都知道,小公爷齐衡一生,虽然娶了三位妻子,但在他的心中,始终都只有一个女人,盛明兰。
齐小公爷是个长情的人,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他的感情天平里,只装着盛家六姑娘这一个初恋的影子。
齐小公爷对明兰的感情,是少年的懵懂,是求之不得的愈加美好。这个症结是无解的,申氏如果足够聪慧,就该大度地把这件事放过去。
小公爷人品端正,不会在婚姻生活中为难申氏,也不会因为明兰的事迁怒申氏。在原著中,作者写得很清楚,齐衡对申氏极好。
申氏只要假装不知道明兰和齐衡的事,在婚后的生活中活出自我,展现出自己的魅力和风采,是完全有可能收回齐衡的心的。
因为齐衡之所以对明兰念念不忘,就是因为明兰和其他女孩不同。明兰虽然碍于自己的身份,始终守拙,但她一直都保持着自我。
也正是明兰在这份夹缝中保持真我的性格,吸引了齐小公爷。申氏和明兰比起来,并不差。
申氏是受到过良好教育的大家闺秀,口齿韬略不输明兰,甚至在和明兰的对垒中,还能占得上风。
齐衡给申氏所生的一双儿女起名字的时候,名字中有一个“明”字。古人起名字都是根据家谱中的排辈起,中间的字是固定的。
对这一点,出身大家族的申氏心知肚明。但她偏偏拿这件事当抢,故意泄露给顾廷烨,暗示小公爷和明兰关系不正常。
果然,顾廷烨吃起老醋,与明兰发生了激烈的口角。两个人冷战了好几天。
申氏轻描淡写的几句话,就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愿破坏顾廷烨和明兰的夫妻关系,可见其思谋缜密,料事于先。
可申氏这样一个聪慧的女人,却偏偏有一个致命的性格缺陷——钻牛角尖。
自从申氏发现齐衡的心被别人占据着,并多方打听,知道这个人是明兰之后,她就步步错。直到搭上了自己和一双儿女的性命。
申氏最大的错是战略性失误——摆错了自己的位置。要赢回齐衡的心,申氏首先得让齐衡注意到她的优秀。
在事业上给齐衡正确建议,心灵上给予齐衡慰藉,或者让齐衡发现她才学的出众,这才是申氏正确的操作。
可申氏偏偏扬短避长,在丫鬟婆子云集的大宅门里,做起了无微不至关怀丈夫饮食起居的二十四孝女仆。
齐衡从小就被平宁郡主像金丝雀一样照顾着,对齐衡而言,关怀爱护,是最不可能引起他注目的行为。
申氏的父母很恩爱,所以她理所当然地认为夫妻只属于彼此。所以她对拥有齐衡的全部,很迫切。
这种迫切的期望,让申氏在齐衡面前变得很小心,很卑微。连一向严肃不苟言笑的平宁郡主都看不下去。
平宁郡主曾委婉地劝申氏:“你太过端庄自尊了,少了些情趣,不防开朗疏懒些”。
平宁郡主的言外之意是提醒申氏:你讨好丈夫的方向错了。现在的你,不像媳妇,像老妈子,这样是没有用的。
婆婆的话都说得这么明白了,可惜,钻在牛角尖里的申氏没能领会,还一直在全心全意为齐衡付出的路上掣马奔驰。
齐衡外放,明知有瘟疫很危险,但申氏认为,离开京城意味着离开明兰,她就有更多的机会收回丈夫的心。
可惜申氏不懂,思念不惧空间的阻隔。也没有时间的障碍。甚至可以相隔越远,想念更甚。
盲目自信、南辕北辙、抛弃自我、爱得卑微的申氏,最终被自己的执拗害了,还搭上了一双小儿女的性命。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