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局势迎来了新的拐点。随着反对派武装接管权力,“叙利亚过渡政府”开始运行,穆罕默德·巴希尔担任总理并将执政至2025年3月1日。他的一番表态为外界带来不少话题,也让这个饱经战火的国家再次成为国际焦点。
“叙利亚沙姆解放武装”的领导人朱拉尼面对记者时直言,战争让国家支离破碎,人民疲惫不堪。他还提到,目前的叙利亚禁不起新一轮危机,看似话里有话。对于这样一个仍在战后废墟中挣扎的国家,这话或许指向了以色列近期的轰炸和入侵。
巴希尔则一边直面叙利亚的困境,一边向国内外发出了他的声音。他呼吁全国上下齐心协力,让国家重新走上安定的轨道,并特别强调,希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叙利亚难民能够回到家乡,共同参与重建。他也没有避讳叙利亚当前的财政危机,坦言国库几乎空空如也,本国货币贬值到离谱,一美元甚至能换3.5万叙利亚镑。但即便如此,他依然将难民回归视为当前最优先的任务。他说,叙利亚需要所有人的力量来重新站起来。
多年来的内战使叙利亚支离破碎,数百万人无家可归。据统计,自2011年战乱爆发以来,超过1400万人被迫逃离家园,其中有700万人生活在难民营,另外400多万人散居海外。这些难民中有70%需要人道主义援助,而90%的人都处在贫困线以下。单是在土耳其,就生活着约320万叙利亚难民。黎巴嫩、约旦、伊拉克和埃及也接收了大量难民。对于这些身处异乡的叙利亚人来说,偷渡路上甚至成了死亡的代名词。
反对派掌控局势后,不少海外难民走上街头,欢呼叙利亚“重获自由”。这种庆祝也让许多国家迅速调整对叙利亚难民的政策。欧洲一些国家不再受理新的庇护申请,甚至开始讨论遣返难民。例如,德国有议员提议遣返近90万叙利亚人,还打算提供免费船票或补贴,理由是叙利亚已经没有独裁统治,难民们理应回到自己的土地上。土耳其动作更快,直接拆除了边境检查站,希望尽早送走这些避难者。
叙利亚过渡政府为何如此急切地接回难民?一方面,这确实为许多国家提供了摆脱难民问题的契机,而叙利亚表现出的配合姿态也可能换取更多国际支持。另一方面,难民的回归可能为叙利亚带来宝贵的外汇收入,这对当前的经济困境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巴希尔喊话:“叙利亚现在是自由的,我们赢得了尊严和骄傲。回来吧,我们需要大家一起来重建。”
可是,经济的窘境摆在眼前。物价飞涨,货币几乎失去价值,居民的日子难上加难。最基础的食物,比如一张大饼,对很多人来说也成了奢侈品。一些地方甚至因争抢粮食引发了踩踏事件。虽然政府试图通过组织志愿活动,号召大家“用爱”重建家园,但光靠清扫街道,显然无法填饱肚子。
除了经济问题,叙利亚还面临资源和安全的双重难题。全国90%的石油资源和70%的粮食产地都掌握在库尔德武装手中,而库尔德人背后站着美国的支持。过渡政府要想收复这些资源重镇,谈何容易。与此同时,内战期间留下的公共设施和军事装备几乎被摧毁殆尽,阿萨德政权的财富也早已被瓜分一空。
在如此背景下,叙利亚未来的发展几乎只能依靠外部援助。近期,德国宣布向叙利亚提供800万欧元的人道援助,美国也开始与叙利亚反对派接触。这些举动显示,西方国家已经在新生的叙利亚寻找自己的立足点。
把接回难民作为首要任务,不只是解决现实困局的手段,也是叙利亚过渡政府释放信号的一种方式。它向国际社会表明了叙利亚的开放姿态,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合作换取经济支持和政治承认。叙利亚居民目前最需要的依然是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粮食供应,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国际社会的介入。
巴希尔希望以难民回归为起点推动国家重建,但能否如愿,还要看政府的执行能力和国际社会的实际援助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