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子考上二本,弟媳在群里艾特我4次,我妈打电话,我都拒绝搭理

晚风计划 2025-04-15 23:15:40

01

我叫林红,今年52岁,初中毕业,婚姻状况是离异,孩子大了各自有了生活,我一个人住在我们这个小县城的老小区里。

年轻那会儿,我在县城的一家缝纫厂干活,后来厂子倒闭,我靠着自己一双手,摆摊做小生意,卖衣服、卖袜子、开过小卖部,什么都干过。

后来年纪大了,腿也不好了,就在家门口做点手工活贴补家用,日子虽然不富裕,但也能过得去。

我有一个弟弟,比我小五岁,叫林建国。

他从小就不爱学习,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后来娶了个媳妇,叫张琴,是邻村的姑娘。张琴脾气大,嘴也毒,但我妈却很喜欢她,觉得她“会过日子”,其实就是会算计。

我跟我弟关系不算差,小时候我还帮他写过作业。但自从我离了婚,娘家人看我的眼神就变了,尤其是张琴,见我一次阴阳怪气一次。我知道她心里嫌弃我离婚、没本事、没钱,甚至觉得我将来是个负担。

可我从没指望过他们,反而在他们家最难的时候,我也没少搭把手。

我一直记得,林建国家盖房子那年,我拿出了两万块,那是我攒了三年才攒下来的钱。

可他们谁也没说句感谢,反而觉得理所说是“你没儿子,房子也轮不到你住”。

这些年,我学会了一个道理: 亲情不是你付出得多,人家就会感恩,很多时候,你越退让,别人就越得寸进尺。

02

事情的起因,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我弟家的儿子,叫林浩,今年刚刚考上了一个二本院校,是我们县高中的学生,成绩在班里也就中等偏上。

这事儿在我们家族群里炸开了锅,张琴在群里连发五六条信息,还配了几张截图,说“我们家浩浩争气,终于走出去了”“这几年真是不容易,辛苦孩子也辛苦我们做家长的”之类的话。

这些我都理解,做家长的有点小骄傲很正常。可接下来的操作,让我心里彻底凉了。

她突然在群里 连续@我四次 ,说:“红姐,浩浩考上大学了,咱们家也出人才了,你是不是也该表示点心意?”、“浩浩可是你亲侄子,咱们这亲戚一场,总不能空着手吧?”、“浩浩开学要准备行李,费用也不少,你看着给点?”

我本来没想理她,但这话一个劲儿地刷屏,家族群里其他人也开始跟着起哄,有的说“浩浩争气,亲戚们都该支持一下”,有的甚至说“红姐你一个人日子清闲,给点不难吧?”

我妈也打来了电话,一接通就是:“你弟媳说话是直接了一点,但你别跟她一般见识,浩浩这孩子懂事,你也该给他点鼓励。”

我听着电话那头我妈的语气,还是那副理所当然的样子,忍不住冷笑了一声,说:“我没钱。”然后就挂了电话。

我不是不给,而是 不愿意再被当成冤大头。

想起以前的种种,我心里泛起一阵苦涩。

十年前,林浩才七八岁的时候,林建国家的日子过得紧巴,我那会儿小卖部还算红火,经常买衣服、文具给孩子。有一次他们家电饭锅坏了,林建国来找我借钱,我二话不说给了五百,还顺手给他们家带了点米面。

可张琴却从来没正眼看我一次,甚至当着我面跟邻居说:“她一个离婚的女人,能有几个钱?能帮我们几次?”

我孩子小时候病了发烧,我弟没露过一次面;我摊子被城管撵了,张琴在群里说:“谁让你没本事找个好男人,活该受苦。”

我记得清清楚楚,那年我摔了一跤,住院三天,打电话给弟弟想让他帮我买点饭,他说:“我们这边也忙,浩浩还在补课。”可他媳妇那天在朋友圈晒了张照片,在KTV唱歌。

这些事,一件件,一桩桩,都不是大事,却压在我心口,越积越厚。

我不是记仇的人,但我不傻。

这次林浩考上大学,在我妈眼里,在家族群里,成了我必须掏钱的理由。可是谁又记得,我年轻的时候一个人带孩子,做三份工供孩子上学的时候,有谁来问过我一句累不累?有没有饭吃?有没有交得起学费?

我孩子考大学那年,张琴只说了一句:“女儿家念那么多书干啥?早晚是别人的。”

现在她儿子考了个二本,就成了全家的骄傲,要我为他“表示表示”?

我在群里一句话没回,电话也不接。张琴最后发了一句:“真是白叫你一声红姐。”

我看着这条信息,笑了。 这辈子,我最不值的,就是这一声“红姐”。

第二天,我去市场买菜,碰到邻居王姐,她悄悄跟我说:“昨天张琴在群里骂你,说你小气得要命,连几百块都不愿意掏。”

我笑了笑说:“那她知道我年轻的时候,为了她们家掏了多少吗?”

王姐叹了口气:“她那人嘴碎,算了,你别往心里去。”

但我知道,不往心里去,谈何容易。 心,一点点被寒意冻住,是因为太多次的失望。

我不是不祝福林浩,他是个好孩子,也懂事。但孩子的懂事,不该成为父母理直气壮索取的工具。

我也不是不愿意帮亲戚,但帮,是情分,不帮,是本分。

后来,家族群安静了两天。再后来,我弟发了一条信息:“红姐,浩浩想给你打电话道谢,你要是有空,接一下。”

我没回。

我突然明白了: 我一辈子都在为别人考虑,可谁又真正为我考虑过一次?

从那天开始,我把群静音了。电话也不接了。不是生气,而是决定放下了。

03

事情过去两个月了,我依旧一个人过着平静的日子。偶尔在阳台晒晒太阳,看看旧书,做点手工活,跟小区的老姐妹聊聊天。

林浩也开学了,听说他去了外省的大学,张琴在朋友圈晒了照片,一家三口站在校门口,笑得灿烂。

我看了一眼,点了个赞,然后关掉了手机。

有些亲情,终究只是血缘上的联系,不是心与心的牵绊。

我不恨他们,我也不后悔这些年的付出。只是,我不再愿意一味地讨好,一味地忍让。

愿林浩前程似锦,也愿我余生清净。

哪怕孤独,也不必低头。

这一次,我为自己活。

0 阅读:16

晚风计划

简介:用枯燥的文字诉说有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