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谈判,本来是蒋介石的必赢之局,但毛主席惊天逆转

轮回历史 2024-11-08 10:45:21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傅斯年去了延安,与毛主席交流国共和平问题,毛主席盛赞了傅斯年等人在“五四”期间的贡献,傅斯年回答:“我们不过是陈胜、吴广,你们才是项羽、刘邦。”

没想到这个比喻,真的一语成谶,后面真的有发生类似鸿门宴这一幕,那就是重庆谈判。

当时,蒋介石一门心思想着发动内战,但他想打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主要存在三大困难:

一、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战乱的痛苦,人民群众受够了,除了国民党外,所有党派都反对内战。中国历来讲究名正言顺,做事情要有名头,蒋介石无缘无故打内战,得不到国内各方势力的认可。

二、在国际上,局面还没确定,美英苏三大国都想缓一缓,治疗下战后的创伤,都不赞成中国发生大规模内战。

三、蒋介石之前抗日丢了不少地盘,他的主力部队远在西南、西北地区;而我党一直在日占区后方,距离日本人最近的地方抗日,和国军辖区其实是有距离的;蒋介石想要打内战,也没法一下子把部队运送到内战前线,大规模的部队集结需要准备时间。

因此,老蒋费心思地想了一个必赢之局的鸿门宴,那就是重庆谈判,因为无论毛主席怎么选,似乎我党都会输。

如果毛主席拒绝重庆谈判,那么就可以说明国民党是爱好和平的,老蒋真心实意地搞谈判,毛泽东却不来,立马会给我党安上一个“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国民党打内战就师出有名了。

如果毛主席不拒绝重庆谈判,但是派其他人来,比如周总理前来,则向全国人民群众说明了毛主席的胸怀不够大,不是那么真心实意,同样,爱好和平的主动权也在老蒋这边。(其实老蒋预估毛主席是不敢冒险来重庆的,最多派其他人代替前来)

如果毛主席真的来重庆谈判了,那么就谈一谈,先给共产党几个虚位,比如说给毛主席去新疆当省长(不知道老蒋脑子里怎么想的,让手握100多万军队的毛主席去当省长),迫使共产党交出解放区,交出军队,那就最好;即使毛主席不愿意,谈判中,老蒋是法定的国家元首,也可以先麻痹我党,方便国军调动,取得军事主动权。

最后,毛主席冒险前往重庆,化被动为主动,实现了惊天逆转。

一、共产党最高领袖亲身前往重庆参与和平谈判,这足以体现了共产党对于和平的诚意,而且最后签署了《双十协定》,表明国民党方面是官方承认了中共的地位,使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建设新中国的政治主张被全国人民所了解,最后老蒋却发动内战,“拒绝谈判,蓄意内战”的罪名最后落到了老蒋头上。

二、在谈判期间,我党也没有被麻痹,老蒋以为方便了国军调动,可同时,却也方便了我军的调动。谈判期间,毛主席做出了最英明决策——抢占东北。

一是将大批高级将领和干部调往东北,元帅级的有林总、罗帅,大将级的有肖劲光,黄克诚等,参谋部有“伏龙芝高材生”刘亚楼坐镇,再加上以邓华,刘震,韩先楚、黄永胜、李天佑为代表的豪华上将群体,还有善于搞经济和后勤的陈云、高岗,人员配置极其奢华顶级,将中共中央委员中的一半人派往东北。

二是将各个战略区的主要军事力量直接支援东北,山东军区、新四军、陕甘宁、晋察冀,都把自己最精锐的部队给了东北。

孙子兵法有云: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打仗,先要把自己做好了,让自己不可战胜;有了东北这个大后方基地,我军在解放战争就有了资源保障,已经做到“先为不可胜”;至于是否可胜,“蓄意发起”内战的罪名已在国民党那边,民心在我党,胜利只是时间长久问题。

最终,老蒋想通过重庆谈判,让自己处于主动有利地位,但被毛主席的高超谋略化解了,谁主谁客的形势出现逆转。

老蒋想到的毛主席都想到了,但毛主席想到的,老蒋却未必能想到,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