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灵甫痴迷的王玉龄有多美?看1952年和姨夫孙立人合影,就明白了

时光旧影的绘梦师 2025-03-22 14:05:20

这是1952年,王玉龄在台湾时,同姨母王晶英,姨父孙立人的合影。王玉龄时年24岁,守寡已近五年,容颜依旧绝美!也是在这一年,王玉龄在孙立人的相助下,泪别孤儿老母,孤身前往美国。童年王玉玲,不解母亲悲

这是王玉龄童年时期,和堂兄妹们的合影,当时的王家,是湖南望族。大伯王士健,是当时湖南烟土局署长。王玉龄的父亲王树南,毕业于保定军校六期,与顾祝同、叶挺等人是同窗好友。可惜的是,在王玉龄5岁这一年,父亲便病重离世。王玉龄尤记得,在办完父亲的丧事后,母亲便辞退了家中所有的男性家丁。母亲罗希韫曾是二品总兵之女,最重视家风和名节。如今家中仅剩孤女寡母,解散男丁,一来可避免闲话,二来也可杜绝隐患。更重要的是,罗希韫似乎想借此,表明自己余生为丈夫守节的决心。只有在深夜的时候,王玉龄在梦中忽醒,才发觉母亲正抱着自己落泪。当时的幼年的她,并不太懂母亲的悲戚。谁能想到,仿佛宿命般地,十几年后的王玉龄,将经受和母亲一样的哀伤。让人惊艳的新娘

1945年秋,一场盛大的婚礼,在上海金门饭店举行。到场的宾客,看到迎宾的新娘,不禁纷纷多看几眼,新娘实在是太美了,暗暗惊羡张灵甫太幸运。其实,张灵甫相识王玉龄也不到半年。这年四月的一天,王玉龄受到表姐的邀请,一起到理发室做头发。王玉龄做到一半时,忽然察觉到一个俊朗的青年,径直走到自己后面的座位,直直的看着镜中的自己。很少出门见陌生人的王玉龄,不禁有点慌张。强装镇定地做完头发后,慌忙拉着表姐手,近乎夺门而跑。待快到家门前时,才敢回头张望,确认有没有人跟来。然而此时,身后的表姐却早已憋不住,捧腹大笑起来。原来,那个青年正是张灵甫,这次经程潜夫人牵线,表姐配合。才有了这一次的偶遇。得知原委的王玉龄,又想起那张灵甫俊朗的面庞,脸忽然的红了。而此时的张灵甫,也正走在回去的路上,脑子里全是王玉龄美丽的容颜。此后,张灵甫正式登门王家拜访,表露了自己对王玉龄的爱慕。

没怎么出过门的王玉龄,第一次碰到这般爽朗大气的男子,竟也有些迷糊了。她甚至不了解张灵甫有过三次婚姻,而且年纪也四十多了。但是王母罗希韫却不迷糊,她了解张灵甫的情感经历后,极力反对这桩婚事。不过最终,王玉龄还是在大伯的支持下,决心嫁给张灵甫。婚后短暂的幸福时光

这是1947年三月,王玉龄生下儿子张道宇时的留影。没等王玉龄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幸福中不久,在四月份,便从前线传回来了张灵甫“自决”的消息。此时的王玉龄也刚刚满19岁,她只得抱着儿子悲泣。想着这以后孤儿寡母,生活该如何维持。此时的王玉龄,除了照看儿子,整个人生活在对过去一年多时光的回忆中。在那相识结婚的两年中,二人过得非常恩爱。

家中的杂事有佣人处理,王玉龄平日里就种种花草,养养鱼。在张灵甫出远门时,王玉龄还曾写信给丈夫,炫耀自己将鱼儿养得多么精神。而在家中呆的无聊时,张灵甫便会派司机前来,接妻子到自己的办公室聊天。每当张灵甫的办公室中,传出王玉龄“咯咯咯”的笑声时,同事们都羡慕不已。而美好的时光,竟如此的短暂!更让王玉龄内心发冷的是,以前门庭若市的家里,如今变得门可罗雀,无人问津。想当初,刚和张灵甫结婚时,正好丈夫又刚刚坐上南京卫戍司令职位。夫妻俩无论走到哪里,大家都笑脸相迎。如今,张灵甫刚去世不久,曾经同僚家属已便鼻孔朝天,一脸陌生。那一年,王玉龄在浑浑噩噩中度过。她的生活,也被局势所牵动,在1948年底,被送往了台湾生活。在台湾的艰苦岁月

这是48年底,王玉龄刚到台北时,同儿子张道宇的合影。在台湾的这几年,王玉龄过得非常艰辛。仅靠着一个月十几斤的救济粮度日。王玉龄晚年抱怨过:“老蒋在张灵甫刚去世时,还装模作样地抹眼泪,但实际上,后来对我们孤儿寡母没有丝毫相助”。原本的王玉龄,连灶台都没摸过。而此时,为了生活下去,她开始学着用仅有的一点口粮,变着法子做出更饱腹的食物。每日里,既要照顾儿子,又要做着家务,还要忍受着思念丈夫的酸楚。在贫苦中,王玉龄慢慢学会坚强,并试着想要改变艰难的现状。而去美国学习工作,便是王玉龄想出的一个自救的出路。在美国

1952年,在姨夫孙立人的支持下,王玉龄办好了签证。带着仅有的5000元,登上了前往去美国汽轮。随着汽笛声响起,在码头上送行的母亲与儿子的身影,渐渐看不见了。王玉龄眼泪再也遏制不住流下来。尽管她在心里给自己暗暗打气,不能哭,儿子他们还等着自己赚钱回来呢,必须坚强。但是泪水还是不停地往下掉。到了美国之后,王玉龄孤身一人,再也没有一个能帮上她的人。王玉龄努力地学习,很快便考上了纽约大学的会计学。

此外,她白天上课之余,晚上还到贸易公司当兼职翻译。日子过得忙碌而充实,而她也不敢让自停歇下来,因为只要一闲下来,便止不住对儿子浓浓的思念。好在,在四年之后,王玉龄从大学毕业之后,便积攒了足够的钱财,接来了母亲和儿子。此后,王玉龄在五星饭店工作了三年后,便进入美国航空公司工作,直到退休。晚年回国定居

到了晚年,王玉龄在生活上已经实现了富足,在美国也住上了别墅了。但是,身在海外漂泊多年,她对故乡与祖国的怀念愈加深厚了。幼年时期,她亲眼见过日本人在湖南的烧杀抢掠,所以,她一生不购买日货。在70年代,还帮祖国追讨回了,建在日本的“光华寮”和“清华寮”两栋建筑所有权,这是当年日本用抢掠的财物修建的。最后,在2005年,年近八旬的王玉龄,回到了祖国定居。在上海度过了平静而安详的晚年。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