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艺术”冤枉千年的贤臣良将:潘美

文石斋主聊文化 2024-07-01 11:58:57

远观近鉴宋朝人•99•被“艺术”冤枉千年的贤臣良将:潘美

潘美

发端于隋唐、兴盛于宋,据史传加以敷衍的“说话”(宋朝亦称“平话”),是一种口头表演技艺、中国白话通俗小说的源头,主要内容为“讲说故事”,到南宋时,已经有“小说”、“说经”、“讲史”和“合生”四种曲艺表演形式。

其中的“讲史”,以及由之发展而成的演义、评书、后世一些引用“说话”、演义中的故事铺演的戏剧、鼓词,有一个很不好的传统,就是借用真实的历史事件,以历史人物的真名实姓,或凭空编造,臆想虚构,或张冠李戴,“穿越”时空,捏合凑趣,“艺术”地“创造”出一些本不存在于所“说”的历史事件中、历史人物身上的情节、故事,使真实历史、传统文化中的很多优秀、精华部分失真,也歪曲了很多历史人物,制造了很多冤案,却因打着“讲史”的旗号,使一般大众相信其所“说”就是真实的历史,对真实历史的了解、理解反而因之隔膜、肤浅, 往重了说,甚至可称糟毁历史,误人误国。

比如流布广泛、影响巨大的“杨家将”故事中对“潘仁美”(或虚构成潘洪,字仁美)这一以宋代人物潘美为原型的反面人物的描绘,就近乎完全失真且“污名化”,千年之下,令人叹憾。

潘美(925-991),字仲询,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宋史·卷二百五十八·列传第十七》有传。

本传记,潘美出身军人世家,他的父亲潘璘在五代时期曾任常山郡(治今河北正定)驻军的低级军官“军校”。

潘美年轻时洒脱卓异,在常山府衙任负责接待事务的“典谒”,其时潘美曾对同乡王密说:“后汉要亡了,朝中凶臣肆虐,四海有改朝换代的征兆。大丈夫不趁此时立功名、取富贵,碌碌无为,和草木万物一样籍籍无名地春生秋死,是一种羞耻啊!”

不久,汉果然被后周取代,后来的后周世宗柴荣任“开封府尹”,潘美离开常山,投奔世宗,做了世宗的亲近侍从。

后周显德元年(954)正月,柴荣做了皇帝,史称“周世宗”,任命潘美为“供奉官”。

当年二月,周世宗亲征北汉,取得“高平之战”的胜利,从征的潘美因功升任“西上閤门副使”。后潘美离京,以“引进使”官职出任陕州(治今河南三门峡)驻军监军。

其后,周世宗计划出兵今甘肃、四川地区,提前任命潘美为永兴军(治今陕西西安)驻军监军,筹划西部边区事务。

在潘美受到周世宗信任、重用的同时,后来的宋太祖赵匡胤也逐渐成为后周军队高级将领、禁军“殿前司”统帅“殿前都点检”,宋太祖对潘美很是亲厚。

显德七年(960)正月,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接受后周恭帝的“禅让”,指派潘美去见后周各位宰相,让他们起草诏书,通知朝廷内外、天下州县。

宋·王巩撰《随手杂录》又记,宋太祖做了皇帝,第一次进入后宫的时候,看到有宫女抱着一个小孩,问道:“这孩子是谁?”

宫女回答:“是先皇(周世宗)的儿子。”

当时宋太祖留用的后周宰相范质、亲信谋士赵普和潘美等将领陪同宋太祖进宫,宋太祖问赵普等人怎么处置这孩子,赵普等人说:“杀了他”,只有与另一位将领走在后边的潘美不吭声。

宋太祖再问潘美,潘美犹豫着不敢回答。

宋太祖恍然,说:“夺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心。”

潘美立即接话:“臣与陛下都曾是世宗的臣子,我如果劝陛下杀这小孩,是对不起世宗,劝陛下不杀,陛下一定会怀疑我对陛下的忠诚。”

宋太祖说:“那就把他送给你,让他做你的侄子吧!”

潘美把孩子抱回了家,给孩子起名“潘惟吉”。宋太祖后来再没问过这孩子的事,潘美也从未说过。

宋•卢本心撰《宋越国公传》则记,宋太祖进入皇宫,宫人抱着两个小孩前来参拜,宋太祖询问得知是周世宗的两个儿子。

宋太祖回头对部将说:“还留着干什么?”

左右将两个孩子提走,潘美在宋太祖身后用手掐着宫殿的柱子低头不说话。

宋太祖说:“你认为不可吗?”

潘美回答:“臣怎么敢认为不可,但是这从道理上说不妥啊。”

宋太祖听后,立刻命令将孩子追回,以其中一人赐予潘美。潘美将这个孩子收养为子,宋太祖此后也不再过问。

《宋史》本传记,陕州驻军主将袁彦凶暴强悍,信任小人,喜欢杀人又贪财,在宋朝建立之初,修整武器铠甲,似乎意欲有所行动。

宋太祖担心袁彦叛乱,这才派潘美到陕州任监军,以设法对付袁彦。

潘美单人独骑赴任,劝袁彦说:天命已经归于宋朝,还是甘心归附、做好臣子应做的事为好。

袁彦被打动,进京朝见宋太祖。

宋太祖高兴地说:“潘美不杀袁彦,还能让他来朝拜,完成了我的心愿了。”

解决了袁彦问题不久,驻守扬州(治今江苏扬州)的原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外甥、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叛乱,宋太祖亲征,任命大将石守信为招讨使,潘美为监军“行营都监”,做石守信的副手。

李重进之乱平定,潘美因功升官职为秦州(治今甘肃天水市秦州区)团练使,宋太祖回朝,留下潘美任扬州巡检使,负责管理当地的维护稳定。

而在前不久刚刚被宋朝收服的湖南地区,忠于原地方政权的军将汪端发起叛乱,也刚刚平定,当地人心未宁,宋太祖又改任潘美为潭州(治今湖南长沙)防御使,以镇抚新区。

潘美到任潭州后,占据岭南地区的“南汉”皇帝刘鋹几次派兵侵犯桂阳(今湖南桂阳)、江华(今湖南江华)两地,潘美都将其击退;居住在山间的少数族人自唐朝以来不时侵略汉人居住区,成为汉人的严重祸患,潘美深挖其巢穴,杀俘很多少数族人,对余下的则加以慰抚,这些少数族部落终于安定下来。

宋太祖乾德二年(964),潘美又跟随兵马都监丁德裕等率军攻克郴州(今湖南郴州)。

开宝三年(970)七月,宋朝征伐占据两广地区的割据政权“南汉”,任命潘美为主帅、“行营诸军都部署”,尹崇珂为副。

潘美率军首先攻克富川(今广西富川),南汉万余军兵来援,两军遭遇,宋军大胜,进克贺州(治今广西贺州)。

十月,又连克昭(治今广西平乐县古城)、桂(治今广西桂林)、连(治今广西连州)三州,西江诸州纷纷投降。潘美因功改任“南面都部署”,挺进韶州(治今广东韶关)。

韶关是南汉的北部重镇,也是都城兴王府(今广东广州)北面最重要的门户。南汉都统李承渥领兵十余万,在韶州城附近的莲花峰山下列阵迎战宋军。

李承渥在战阵前方布置了突击力强大的战象,但潘美指挥宋军使用强弩劲弓发射“火箭”,冲散了象阵,大象四散奔逃,冲乱了南汉军的阵脚,宋军趁势猛攻,南汉军大败,宋军斩、俘数万南汉军,十二月,韶州陷落。

四年初,潘美率军先后攻取雄州(治今广东南雄)、英州(治今广东英德),南汉国都北面门户大开。南汉势穷,国主刘鋹派大臣王珪到潘美营中请求通好,又派左仆射萧漼、中书舍人卓惟休奉表乞降。潘美向他们传达了宋太祖的旨意:南汉国主能战则战,不能战则守,不能守则降,不能降则死,不能死则逃,除了这五项选择,别无他途,且派宋太祖派在军中的侍卫“殿直”冉彦衮把萧漼等人押送回了京城汴梁。

但刘鋹不接受宋太祖提出的条件,派他的弟弟刘保兴领兵十五万,在距广州一百二十里的“马迳”依托山谷沟壑,用竹木修起“栅头”,用以护卫营地、阻挡宋军,宋军则在双女山上驻扎。

潘美指挥部队一边构筑壁垒,一边休整,与将领们计议说:“敌军用竹木编为栅栏,如果用火攻,敌军一定溃乱。”于是分派丁夫几千人,每人拿着两个火把,抄小路秘密抵达南汉军的栅栏前。当夜,万余火把一齐投向栅栏,其时恰逢刮起大风,火借风势,烈焰冲天,南汉军大惊,慌忙出兵迎击宋军,潘美挥军迅速出击,斩杀数万南汉军,南汉军大败。得胜后,潘美指挥部队长驱疾进,直抵广州城下。

二月,刘鋹焚毁全部库存物资,做困兽之斗,后又准备十几条船,装满金珠宝贝,计划外套。潘美率部猛烈攻城,城破,刘鋹被擒。

潘美将刘鋹押送京城,同时派出骑兵高举标志作战得胜的旗帜“露布”,传递捷报给朝廷。

朝廷收到捷报当天,即任命潘美与尹崇珂同为广州知州兼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市舶使”。五月,任命潘美为山南东道(治广州)节度使,五年,兼任岭南道(治广州)转运使。岭南土豪周思琼依托大海聚众叛乱,潘美将其征灭,岭南地区终于安定。

八年(975),宋朝廷计划征伐南唐。九月,派潘美与刘遇等率兵先期赶赴江陵(今湖北荆州)。十月,任命潘美为升州道(升州,治今江苏南京)行营都监,与主帅曹彬一同出兵。

潘美率军进至秦淮河,但渡船没有备足,进军受阻。潘美下令:“潘美接受皇帝的诏令,率骁勇敢战之士数万人,决心有战必胜,岂能被此一衣带水限制而不能前进?”亲自带队趟水过河,大军随后跟进,过河之后与南唐军作战,南唐军大败,接着率部进至采石矶,搭建浮桥。

浮桥建成,南唐军乘二十余艘战舰、敲着战鼓从下游逆流而上,进攻宋军。潘美挥兵奋击,夺取南唐军战舰,生擒郑宾等七位南唐将领,又攻破其水砦,分派水军乘战舰驻守。

一切安排妥当,潘美画出阵图,向朝廷报告,宋太祖看了阵图,派出使者赶往前线,命令潘美迅速转移水军阵地,以防南唐军来袭。

潘美得到宋太祖的诏书,当即命令部队转移,南唐军果然趁夜偷袭,因潘美早有防备,未能得手。

宋军抵近南唐首府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水、陆军十万在城下列阵,潘美率军进击,大败南唐军。

南唐后主李煜见形势危急,派大臣徐铉到汴梁,向宋太祖请求停止进攻,宋太祖置之不理,指示前方潘美等诸将督促李煜归降。

李煜犹豫不决,还趁夜派数千部队手持火把攻击宋军,潘美率领精锐部队用刀剑等短兵器与之接战,将其击败敌,随后与曹彬率军从多个方向昼夜不停地攻打金陵城。

金陵城破,潘美因功升官职为“宣徽北院使”。

当年秋天,宋太祖亲征以太原为都城的五代最后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北汉,潘美随宋太祖转战西北,作为大将党进的副手,率军在汾河岸边与北汉军作战,击败、俘虏很多敌军。

宋太祖

九年十月,宋太祖去世、宋太宗继位的第一年即太平兴国初年(976),改任潘美为宣徽南院使。

三年,加升潘美官职为“开府仪同三司”。

四年(979),宋太宗亲征北汉,任命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太原“行府”知府,率领诸将进军。攻灭北汉后,宋太宗又率军东征久已被辽国据有的幽州,任命潘美为幽州“行府”知府。担宋军在幽州城下被辽军大败,宋太宗大腿被辽军射中两箭,在十几名卫士的护卫下才脱险。

征幽州失败,危难之际,宋太宗令潘美兼任三交寨(今山西太原市北古城村)驻军长官“都部署”,驻守三交寨,守卫北部边疆。

三交寨西北三百里有一个叫“固军”的地方,地势险阻,是北疆的咽喉要地,当时被辽国占据,潘美派部队秘密进袭,夺取了“固军”,并在这里囤积粮草、派军驻守,从此宋朝的北疆得以安定。

期间,潘美曾经在巡边时到达代州(治今山西代县),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有一万名辽国骑兵来犯,潘美不动声色,在辽国骑兵接近堡寨时率部悄声奋击,大破辽军。

太平兴国五年(980)三月,辽景宗发兵十万,攻打雁门关。时任代州知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的名将杨业领数千骑兵从西陉(在今山西代县北约20公里)出兵,绕到雁门关以北,往南突袭辽军,潘美则从关南出兵,与杨业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杀死辽国驸马萧咄李,活捉辽国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杨业因此升官职为云州(治今山西大同)观察使。

后潘美获封“代国公”,成为宋朝爵位最高的官员。

八年(983),潘美改官职为忠武军(治陈州,今河南淮阳)节度使,升爵位为“韩国公”。

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发动东、中、西三路大军,再次征伐辽国,任命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主将,并州驻泊都监王侁、三交寨驻军首领、顺州(在今越南广治省)团练使刘文裕为监军。

潘美、杨业等一路势如破竹,率军连续攻取寰(治今山西朔州东)、朔(治今山西朔州)、云、应(治今山西应县)等州。

但曹彬率领的东路军战败,宋太宗指示潘美等内迁所攻取各州的百姓。

然而,此时辽军主力在打败曹彬部后转而进攻潘美、杨业的西路军,辽国萧太后(绰)和大臣耶律汉宁率军十万余,不仅夺回曾被宋军占领的寰州,还逼近潘美、杨业部所在的朔州,情况非常危急。

杨业对潘美说:“辽兵强盛,不可与之正面交战。朝廷让我们掩护这几个州的百姓归国,我们只需出兵大石路(今山西应县大石口),派人秘密通报云州、朔州的守将,待我们到达代州之日,令云州百姓先出城,我们的军队则赶往应州,吸引辽国军队来战,再令朔州居民出城,我们的部队再直入石碣谷(在今山西朔州南),在那谷口埋伏一千余名弓弩手,而骑兵居中策援,则三州的百姓可以确保万无一失。”

但监军王侁主张直接进攻寰州,与辽军进行决战,击败辽军再掩护百姓撤退,且得到另一监军刘文裕的赞同。

杨业不同意王侁的意见,王侁讥讽杨业:“你号称‘杨无敌’,现在看到了敌人却不战而退,难道想叛变降辽吗?”

杨业本是北汉将领,在宋太宗征北汉时归降宋朝,王侁此话极大伤害了杨业。

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是因为现在时机不利,出兵只会白白牺牲将士,却不能为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为国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杨业出兵之前,与潘美约定,此战必定不利,在自己作战回来时,潘美须在陈家谷口(在今山西宁武北偏西四十里)接应。

杨业率所部五千军兵出发,潘美和王侁依约率部进至陈家谷口。

辽军大将耶律斜轸见杨业来攻,派副将萧挞凛设伏,自己则在与杨业交战后假装败退,吸引杨业进入埋伏圈,杨业中伏大败。

杨业与辽军交战之初,王侁派人在高台眺望战况,看到杨业追击辽军,提出率兵前去助攻。

潘美竭力制止王侁,但宋朝军制,监军的权力几乎与领兵主将平等,且有自己所属的部队,经常分兵作战,更重要的是,皇帝派往军中的监军,多为皇帝亲信之人,主将几乎无权命令、指挥监军及其所属部队。

潘美的努力终告无果,只得与王侁率军南进,离开陈家谷口二十里,当知道杨业情况危急,迫于王侁的压力,也没有去支援杨业。

杨业杀出辽军重重包围,且战且退,到达陈家谷口,所部只剩淄州(治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刺史王贵和儿子杨延玉等残部百余人,正急切盼望潘美等接应支援,却发现潘美等已经撤退。

杨业伤心欲绝,劝说部下各自逃命,但大家都慷慨激昂,甘愿赴死,无人离去。

杨业在部下掩护下藏入树林,被辽将耶律奚底发现、射中,坠马被擒,其子杨延玉牺牲。

杨业被俘,辽军主将耶律斜轸责骂杨业,杨业不理,只是说“既已战败,有死而已”,又自叹受皇帝厚恩,本想立功边境以报答,却受奸臣逼迫而战败,没脸苟活人世,绝食三天而死。

杨业牺牲,宋太宗非常悲痛惋惜,严厉追究战败之责,将潘美连降三级,贬官职为“检校太尉”,撤销王侁、刘文裕所有官职,王侁发配金州(治今陕西安康),刘文裕发配登州(治今山东蓬莱)。

第二年,恢复潘美官职为“检校太师”,实任真定府(治今河北正定)知府,不久,改任并州(治今山西太原)驻军都部署、代理并州知州,加升官职为“同平章事”,潘美有了“使相”的荣誉、地位。

但在得此荣誉后几个月,潘美因病去世,享年六十七岁,朝廷赠予他“中书令”荣誉职衔,给予谥号“武惠”。

宋真宗咸平二年(999),将潘美画像悬挂于宋太宗在太庙的庙室,“配享”即陪同宋太宗享受后世的祭祀。

《宋史》传后之“论”说,潘美一向与宋太祖亲厚,在宋太祖称帝之初即深受信任,因之受到重托,征讨四方,南汉刘鋹派使者请降,潘美的回答辞义严正,有奉辞伐罪之体,他的威名,岂止是平南汉、定南唐、征北汉、镇守国家北疆以后才有?潘美与曹彬同得“武惠”(勇猛而有智慧)谥号,得到了陪同皇帝享受后世祭祀的地位,他的子孙也都能成才,享富贵,女儿嫁给宋真宗,成为有贤德美誉的皇后,不是偶然的事。

我则觉得,通过《宋史》本传和其他史料所记潘美的事迹,实在看不出潘美的“奸臣”相,《宋史》传后之“论”所说,也比较客观。

只因一次错误导致一位名将牺牲,这位堪称贤臣良将的历史人物就被污名为“奸臣”,以致千年之后还令人切齿,实在冤枉;与之有关的所谓“讲史”、“评书”、“历史演义”、“历史题材戏剧(曲)”,与真正的历史、史实相差万里,切不可当做真正的历史去看、去信。

宋太宗

0 阅读:0

文石斋主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