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被称为中国铁路的源头,是因为这里诞生了诸多中国铁路史上的“第一”,对中国铁路的发展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1881年,为解决开平煤矿的运输问题,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动工兴建并修建完成。唐胥铁路全长仅9.7公里,北起唐山矿,南至胥各庄。它虽长度较短,但意义重大,确定了中国铁路1.435米的标准轨距,为中国铁路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得中国铁路从一开始就与国际标准接轨,避免了因轨距混乱而导致的铁路建设和运营障碍。
同年,在唐山矿的车间内,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龙号”机车诞生。这台机车由开平矿务局英籍工程师金达绘图设计,中国工人采用旧蒸汽绞车锅炉和一号井井架槽钢等材料制造而成。“龙号”机车的成功制造,开启了中国自行制造铁路机车的历史,它在唐胥铁路上的运行,拉响了中国铁路的第一声汽笛,标志着中国铁路运输进入了蒸汽时代。
随着唐胥铁路的建成,中国自办的第一个铁路公司——开平铁路公司也应运而生。此外,唐山还拥有中国最早的火车站——胥各庄站,以及最早的机务、工务、行车调度指挥乃至桥梁工厂等各个专业部门。这些“第一”共同构成了中国铁路早期的运营和管理体系,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和技术支撑,培养了大批铁路专业人才,推动了中国铁路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发展的进程。
唐胥铁路成为中国铁路建设的起点和引擎,此后不断延伸扩展。1887年,唐胥铁路开始向天津延伸,1888年10月唐津铁路全线通车。1894年,唐胥铁路向东延伸至山海关,天津至山海关全长306.5公里,史称津榆铁路。之后,唐胥铁路继续延伸,最终延展为京奉铁路。以京津为起点,卢汉、津浦、京绥等干线铁路分别向华中、华东、西北等方向延伸,中国铁路网开始初具规模。可以说,唐胥铁路是中国铁路网不断拓展的源头和根基,为中国铁路运输网络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唐山作为中国铁路的源头,见证了中国铁路从诞生到发展壮大的全过程。这里的铁路遗址是中国铁路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唐山铁路遗址中的达道、中国最早的铁路、公路、行人立交桥——双桥里西桥、中国铁路零起点、钢轨、唐山南站站台、天桥、风雨棚等,以及古冶火车站高架煤台等,这些遗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如今,唐山在中国铁路发展的新时代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京唐城际铁路的开通,唐山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交通一体化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一环。
唐山作为中国铁路的源头,在中国铁路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开创性成就为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中国从传统运输方式向现代化铁路运输的转变,也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