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谁懂啊!《哪吒2》被批“烂片”,这波操作真的很迷!

家人们,刚过完年返工那几天,心里还惦记着春节的热闹呢。春节期间,我身边人讨论最多的,除了走亲访友,就是电影了,尤其是那部火出圈的《哪吒2》。本来欢欢喜喜看个热门电影,结果有个叫“国家智库”的账号,直接把《哪吒2》批得底儿掉,这事儿可太让人迷惑了,必须得唠唠。

咱先把时间拨回到春节档电影上映前。每年春节档,那可是电影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今年更是不得了,各种类型的电影都来凑这个热闹,什么题材都有,真的是“乱花渐欲迷人眼”。其中,《封神》和《哪吒》这两部续集的预售成绩格外亮眼,大家都满怀期待,想着过年能大饱眼福。

大年初一,电影一上映,好家伙,剧情走向直接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封神2》让不少观众大失所望,虽说也有觉得还不错的,但吐槽声明显更多。而《哪吒2》却一路开挂,票房一路狂飙,上映没多久就登顶国内影史票房榜首,这成绩,简直绝了!不仅如此,口碑也是好到爆棚,身边看过的朋友都赞不绝口,说画面精美得不像话,剧情也是跌宕起伏,台词更是让人印象深刻。我自己去看了之后,也被制作团队的用心深深打动,每个细节都处理得相当到位,一看就是花了大心思的。

可谁能想到,就在《哪吒2》火得一塌糊涂的时候,“国家智库”这个账号突然跳出来,发布了一篇文章,把《哪吒2》批得一无是处。这篇文章一开头,就把《哪吒2》和贾玲的《你好李焕英》作比较,说《哪吒2》比《你好李焕英》还烂。咱都知道,《你好李焕英》票房也有50多亿,讲述的母女亲情故事,不知道赚了多少人的眼泪,口碑一直都很不错。“国家智库”这么一对比,直接把两部优秀的电影都给否定了,这波操作真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接着,文章里各种挑刺。说《哪吒2》没有传达出“真善美”,没有一个完整故事该有的内核,作为动漫电影,笑点低级,全是恶俗老套的套路。看到这儿,我就忍不住想吐槽了,每个人对电影的理解和感受都不一样,你觉得不好笑,不代表别人也这么认为啊,这种评价也太主观了吧。

更离谱的是,电影结尾殷夫人离世,哪吒痛哭,这在“国家智库”眼里,竟然只是“生物本能”,没有体现出传统孝道。这简直就是强词夺理,母亲去世,孩子伤心痛哭,这是再正常不过的情感反应了,怎么就和孝道扯不上关系了呢?这逻辑真的让人难以理解。

在文化自信方面,“国家智库”也有话说。它觉得电影里哪吒的形象和我们印象中的不一样,不好看,还有师傅太乙真人、师叔申公豹的建模也都不咋地。虽说配角龙族挺好看,但它却说是导演抄袭国外20多年前的电影。咱就说,这部电影可是制作团队花了5年时间精心打磨的,造型都是从我国传统文化里汲取灵感,怎么能说是抄袭呢?这不是睁眼说瞎话嘛!

剧情方面,“国家智库”也不满意,说把无量仙翁当作最大反派,被镇压在海底的妖兽成了相对正面的形象,套路太老套。还说电影改变了哪吒的内核,哪吒应该是“反抗强权”,为百姓自刎的“仁”,现在这样不对。但在我看来,电影对哪吒的改编,让这个角色更贴合现代观众的价值观,他反抗的是既定命运,这种与时俱进的改编挺有新意的。

最后,“国家智库”还觉得《哪吒2》作为一部全年龄观看的电影,没有起到教育大家的作用,所以是一部被高估的“烂片”。这观点真的太片面了,看电影难道就只是为了受教育吗?我们更多的是想在电影里获得快乐和放松啊。

这篇批判文章一出来,网友们瞬间炸锅了。大家纷纷站出来反驳,有人说看电影就是为了放松,没必要非得有教育意义;有人解释哪吒在电影里反抗命运,也是一种“反抗”精神的体现;还有人强调电影的文化元素都是来自传统文化,根本不存在抄袭和文化自卑的问题。

一部电影,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这都很正常。但评价一部电影,还是得客观公正,不能为了博眼球就一味地唱衰。《哪吒2》到底是被高估的“烂片”,还是被冤枉的佳作,相信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判断。家人们,你们觉得呢?快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