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在这个单位工作了十二年,如今六十岁了,却连养老金都没有。”廖风荣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和疲惫。作为一名环卫工人,他本应享受退休生活,却因为单位的一系列操作,陷入了长达数年的维权之路。
事件背景
2009年,廖风荣入职某单位成为一名环卫工人。当时,单位并没有与他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为他缴纳养老保险。直到2015年,单位才开始为他缴纳了三个月的养老保险。然而,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廖风荣无法补交此前六年的养老保险,单位因此终止了他的养老保险缴纳。2020年单位以口头形式将廖风荣辞退,多次找单位要求补偿金未果后,廖风荣决定走法律程序。
维权之路
2021年,廖风荣首先向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单位支付补偿金并补缴养老保险。经过仲裁,劳动仲裁委员会裁定廖风荣与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廖风荣不服裁定,将案件上诉至平罗法院。平罗法院一审判决维持原判,但廖风荣继续上诉至石嘴山中院。石嘴山中院经过两次开庭,最终维持了原判。廖风荣不服,继续上诉至自治区高院,高院仍然维持了原判。最后,廖风荣向石嘴山市检察院申请抗诉,但检察院以“不予支持”为由驳回了他的请求。
证据与证明
在维权过程中,廖风荣提供了多项证据来证明自己与单位的劳动关系。这些证据包括单位开具的证明、工资卡、工资流水、饭卡、工会卡,以及单位出具的解除劳动合同备案表。尽管备案表上没有廖风荣的签字,但这些证据足以证明他在单位工作的事实。
社会反响与专家意见
廖风荣的案件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市民和法律专家纷纷发声,呼吁相关部门关注环卫工人的权益保护。某法律专家表示:“廖风荣的案件反映了当前劳动关系中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低收入群体的保护不足。单位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长期用工,不仅违反了劳动法,也给劳动者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