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35亿票房登顶中国动画电影史,其颠覆性叙事与1318个特效镜头刷新行业认知。
导演饺子用“五年磨一剑”的创作周期,将“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内核注入传统文化IP,成功开辟成人向动画赛道。
如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在投资者会议上证实:饺子导演已开启《哪吒3》闭关创作,制作难度与艺术标准全面超越《哪吒2》,预计再续五年创作长跑。
这一消息在电影博主“院线观察者”披露后迅速引发热议,微博话题#哪吒3闭关五年#单日阅读量破2.3亿。
网友既感慨“又要开始倒数1825天”,更惊叹于创作团队“敢把爆款IP当试验场”的勇气——在《哪吒2》尚未面世之际,第三部已提前进入技术攻坚阶段。
据光线传媒年报披露,《哪吒2》已投入1372个特效镜头研发,其中流体动力学模拟、超写实皮肤材质等创新技术耗时18个月攻关。
而《哪吒3》的技术指标更被内部称为“不可能任务”:角色微表情精度需达毛孔级呈现,战斗场景粒子特效量级将突破每秒百万单位……
这对渲染集群提出每秒36万核运算力的硬性要求——相当于同时启动3000台顶配工作站。
动画行业分析师指出:“《哪吒》系列每次迭代都是对国产动画工业的极限测试。首部曲解决的是‘从无到有’,第二部要实现‘从有到精’,第三部则要完成‘从精到绝’的跨越。”
目前已知的技术突破包括:
1. AI动作捕捉系统: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将武术指导的真实打斗转化为数字资产,效率提升400%
2. 量子云渲染架构:与中科院计算所合作搭建分布式渲染平台,能耗降低65%
3. 动态光影引擎: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时光线追踪系统,使海底龙宫等场景细节提升30倍
在故事层面,《哪吒3》或将开启“封神元宇宙”的深层探索,从电影局备案公示可见,该片将引入《太乙真人证道录》等道教典籍中的“十二金仙”体系,构建多维度神话战场。
编剧团队透露:“本作将探讨神性与人性的终极博弈,哪吒需要在天劫轮回中寻找第三选择。”
这种叙事升级背后是严谨的学术支撑:制作组聘请7位民俗学家组成顾问团,耗时两年梳理《道藏》《云笈七签》等典籍,重新解构道教宇宙观。
中央美术学院参与的概设手稿显示,昆仑墟场景融合三星堆青铜纹样与赛博机械美学,展现出东方神话的未来感表达。
在流媒体平台年产200部动画的“速食时代”,饺子导演坚持五年创作周期引发行业深思。
中国动画学会调研显示,国产动画电影平均制作周期已压缩至2.3年,导致78%的作品存在特效缩水问题。
《哪吒3》的马拉松式创作,实质上是将电影工业从“流量竞赛”拉回“品质赛道”。
这种创作理念正在产生连锁反应:追光动画宣布《白蛇3》延期两年打磨剧本,彩条屋启动“十年神话计划”培养新生代导演。
正如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李剑平所言:“当行业开始尊重创作规律,中国动画才能真正建立与世界对话的资本。”
结语
从《哪吒》到《哪吒3》,这不仅是单个IP的进化史,更折射出中国动画从追赶者向引领者的转型之路。
当饺子导演在闭关室墙上写下“不疯魔不成活”时,他挑战的不仅是技术高峰,更是整个行业对艺术本质的认知。
五年之约或许漫长,但正如观众在话题区留下的那句期待——“好饭不怕晚,我们要看的是能刻进电影史的作品”。
图源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