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小伙伴觉得自己专业很坑,对将来就业充满了焦虑。可就业是四年后的事,为什么要去透支未来的焦虑呢?大学的关键不是选了一个错专业,而是思维被天坑专业锚定,把自己逼向思维的角落,在焦虑中荒废大学时光。专业已经无法重新选择,但选择如何度过大学四年的权力,时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大学四年内会有很多的变数与机遇,希望这些可以帮你选对方向,让你摆脱专业的限制,实现人生大逆袭。
毁掉大学的是将就将就=按部就班,日常上课准备考试,寝室教室餐厅三点一线。对自己的专业没有什么想法,只是默默的按照学校教学流程走。将就的结果就是沦为本专业的炮灰。因为他们选择了将就,选择了和大多数人一样的大学生活,这样的生活没有亮点,大学四年也没有出色的在校经历。毕业时别人的简历上一个个奖项徽章,而自己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毕业生,简历怎么凑也写不了多少字。这些人最终的结果就是成功者的垫脚石,尽情的衬托别人的优秀。
这种将就来自于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甚至很多人就是被绑着进入大学的。大家可以回忆下自己报考志愿到现在的这段时间,期间我们收集了大量父母老师的建议,上网查了各种专业信息。最后结合了就业前景和工作薪资,移动鼠标选择了一个专业。整个过程我们有过对这个专业强烈的热爱吗?“以后当XX还行,这个专业很挣钱,那就它吧!”所以很多人都是学着自己能接受,但又不热爱的专业。这种思维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没有目标,对未来就业没有明确的规划,跟着班级按部就班的上课,按部就班的迎接考试。这时可能会有同学说:“我有明确的目标啊,我是医学生以后就要考研然后当医生。”这就是局限,因为缺乏对专业的了解,就认为自己以后只有一个选择。每个专业都有《职业规划课》,老师会把专业的底细全剖析给你。所以这节课千万不要逃。
专业≠未来没有永远的天选专业也没有永远的天坑专业。我们国家现在发展很快,用30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100年的路,哪个专业需要人就迅速培养,哪里有缺口很快就能补上。一些当前热门的专业,仅需几年人才就趋近饱和了,现在前景比较光明的专业,等自己毕业时也许就没红利了。郭德纲相声里有这样一个段子:于老师学的BB机修理专业,结果他还没毕业,BB机先毕业了。学好专业课知识很重要,但不要把自己未来的人生全押在一个专业上。你永远不知道四年后自己的专业会是什么情况,到时候会不会考虑转行。能力是永远的蓝海,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我们辅导员评价年级长时,说他有演说能力,有管理领导能力,会办公技能,还会办事,以后即便不学医都饿不死。我想起之前认识的一个自媒体人,在毕业后他的专业已经饱和了,就业十分困难。他就选择了做一名自由职业者,一边做自媒体养活自己,一边自学编程准备尝试新领域。
如何不将就重视自学能力四年下来,同学们之间的差距就是自学能力的差距。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为自学提供了资源条件,想学任何一个专业的课程都可以找到资源,除此之外还可以去其他专业蹭课。不会自学的人,就是按部就班的过日子,四年后除了一纸毕业证一无所有,会自学的人除了专业课还有众多技能加持。专业给我们提供了本专业的知识,通过自学你能跳出专业的限制。我有个朋友是化学专业的,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当我问起他之后打算时,他说他在自学动画制作,以后想转行。前几天我们聊天时,他已经靠技术月入过万,并且在这个暑假得到了去北京培训的机会。除了惊讶,我非常佩服他的毅力。在没有老师教的情况下,仅靠自学两年内达到现在的成就,背后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转专业正常情况下转专业对成绩要求很高,主要参考大一的综合成绩,对于较冷门的专业,想转走的人数非常多,压力还是很大的。转专业成功一定是因为“我足够优秀,有能力换自己喜欢的专业。”而不是“因为我不喜欢这个专业,所以我要转走。”所以即便专业不喜欢也要好好学习,不然连转专业的机会都没有。需要注意的是,班委转专业成功的概率可能会变小。因为班委转走了,原班级就要重新选班委,如果辅导员不是很开明的话,可能会为了省事拒绝班委转专业。除此之外还可以修双学位,跨专业考研等。不要挂科所有尝试的前提都得以专业课不被耽误为前提,不论多么讨厌你的专业,也不能挂科。只有把必须走的路走漂亮,才可以走想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