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清晨,重庆江北区,一场不太起眼的企业调研正在悄然进行。
市委书记陪同企业高管参观车间,谈笑间提到了几个词——“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全球化”。
看似平常不过的一次走访,但背后却藏着不少故事。
调研的企业叫“千里科技”,人们对这个名字可能还觉得陌生,但如果提到它前身“力帆”,很多人都会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当年生产摩托车起家的重庆企业吗?
翻开力帆的历史,这个品牌曾是“摩帮”的代表,但今天的千里科技已走向了深水区,不仅在推动智能汽车技术,还被赋予了更雄心勃勃的任务,比如抓住“低空经济”的新机会。
这一切真的能成功吗?
谈起千里科技的转型,人们会发现它的故事离不开一个热词——“AI”。
这个技术在千里科技的产品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自动驾驶还是智能座舱。
几个月前,千里科技董事长印奇在新春讲话中也提到了一个坚定的目标:要让千里科技在“AI+车”领域占得先机。
而重庆作为一座有深厚工业底蕴的城市,正全力布局智能汽车产业,把这看作是制造业转型的突破口。
为了实现这一点,重庆提到要打造一个“三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一个便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
千里科技正是这其中的重要一颗棋子。
在智能车的赛道上,这家企业有哪些核心优势?
它的研发方向和重庆的城市发展高度契合,比如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智能座舱系统的应用等。
重庆给予了它强大的政策支持。
这就好比给了它一副好牌,至于能不能打好,还得看后续的能力。
有意思的是,讲到千里科技的时候,总绕不开另一个高端品牌——极星。
这个背景有些耐人寻味,因为极星背后不仅有吉利,还有老牌豪华品牌沃尔沃的影子。
而这两家全球化企业的技术、资源和市场能力,无疑在为千里科技铺路。
实际上,极星在重庆的制造基地早已投产,而千里科技和它的合作也开始逐步提上日程。
从整体思路来看,极星品牌主打高性能和电动化,而千里科技则瞄准覆盖更广的中端市场。
二者合作不仅有助于资源整合,还能在智能网联技术上共同创新。
比如,可以想象未来的一款智能车:它拥有性价比极高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配置,硬件上利用极星的技术支持,软件层面则由千里科技主攻开发。
这样一来,千里科技很可能成为自主品牌智能车领域的佼佼者,而极星也能借助这样的协同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
如果说智能汽车是千里科技的主业,那么“低空经济”这个新领域,则可能是它的第二增长点。
在调研中,重庆市委书记就提到,要利用好重庆的独特优势,不仅要抓好汽车产业,更要尝试“低空经济”机遇。
那么,这里的“低空经济”具体指什么?
简单来说,就是低空飞行领域的新商业机会,比如无人机物流、飞行汽车等。
事实上,千里科技的前身“力帆”在内燃机和动力制造方面积累了雄厚技术,而这些经验在低空经济中能发挥不少作用。
例如,无人机的动力系统、轻量化结构设计,甚至飞行汽车的技术攻关,都是千里科技可以涉足的方向。
有人可能会质疑:这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
其实,这样的跨界并不意外。
在全球市场中,低空经济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从农业到物流,从城市巡检到应急救援,无人机的场景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千里科技如果能抓住机会,将传统技术迁移到新领域,不仅能降低成本,还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当然,这条路并不容易。
它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能力,更需要市场洞察力和全新的合作模式。
或许,未来我们能看到千里科技与大疆这样的龙头企业形成合作,也可能通过并购更小型的无人机企业迅速切入市场。
从智能车到低空经济,千里科技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重庆这座城市的支持。
重庆不仅有传统制造业积累,还在政策上给予了充分的助力。
比如,“33618”产业集群战略,本身就是为了全面推动智能制造的升级。
在这样的背景下,千里科技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兼具。
作为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它不仅要撬动下游资源,还要带动整个区域的制造业升级。
这对千里科技本身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在全球化竞争中,如何避开低端制造的陷阱,走出一条差异化的路线,是整个团队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今天的千里科技,就像一匹在赛道上全速奔跑的“千里马”。
从汽车到无人机,从重庆工业基地到全球市场,它正试图将自己的道路走得更宽、更远。
这条路没有绝对的成功路径,但或许,它能为重庆制造业找到一份新的答案。
而对于千里科技来说,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次跨界尝试,都是为重庆这座城市加注。
未来,我们可能会提到这样一句话:重庆智造,不仅有厚重的历史,还有属于它的未来名片,这其中,千里科技能否真正成为那个闪耀的名字,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