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被打得大败,那些高级军官竟然装成老百姓企图逃跑,可他们的衣服短得才刚遮住肚脐眼。
1949 年末,广西战役打得热火朝天。往昔威风凛凛的桂系军阀白崇禧,这会儿已然摇摇欲坠。他的那些手下,那些曾经趾高气扬的高级将领们,当下却是灰头土脸地到处奔逃。有的穿着不称身的衣裳,有的藏在床底,还有的妄图拿钱财去收买解放军。这些往日的“猛将”们,现今犹如惊弓之鸟,演绎着一出出既荒诞又凄惨的逃亡闹剧。到底是啥缘由,致使这些曾经趾高气扬的军阀落到这般田地?他们在逃亡途中又碰到了啥情况?最终,他们的命运会走向何方?
桂系垮台,将军成了普通村民
1949 年 12 月初,广西南宁城里乱成了一团。大街上,穿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急急忙忙的,有的推着小车,有的背着包裹,还有的就自己一个人拼命跑。这当中,有普通老百姓,也有扮成老百姓模样的国民党军官。他们都有同一个想法——赶紧离开马上要被解放军拿下的南宁城。
在这乱作一团的人群里边,有个身板壮实的中年男人特别显眼。他身上那件短上衣显然不合体,才勉强盖住肚脐,下边穿着一条挺宽的黑色长裤。这位便是往昔颇具威风的桂系高级将领李天霖。
李天霖曾是白崇禧的得力部下,在国民党军队里有着少将军衔。可现如今,他只得扔掉军装,穿上粗布衣服,想要混迹在难民当中以求逃脱。他那往昔穿在光亮皮鞋中的双脚,当下光溜溜地踩在满是泥泞的道上。
三天前,李天霖还在指挥部里指挥谋划呢。那会儿,他跟其他高级军官商量咋去阻挡解放军的进攻。可是,解放军逐步逼近,国民党军队的防线就跟纸做的似的,一下子就被攻破了。李天霖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手下不是投降就是逃跑,他一直觉得了不起的军事才能,在这场仗里显得特别没用。
这会儿,李天霖藏在人群里,时不时地往后瞅瞅,就怕被人给认出来。他的手死死地抓着一个布包,这布包里放着他的所有东西:几件能替换着穿的衣服,一些能充饥的干粮,另外还有一块他家祖传的玉佩。这块玉佩是他最后的盼头了,他想拿它去换一张逃往香港的船票。
猛地,街角那儿起了一阵动静。原来是一伙解放军战士在查验过往的人。李天霖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脑门子上也淌下了汗。他低着脑袋,佯装没事似的接着往前走。
就在这当口,一个熟悉的声响传来:“李将军,您是不?”李天霖赶忙抬头一瞧,没想到喊住他的居然是自己往昔的勤务兵小王。小王在一个月前就加入了解放军,当下都已经穿上了解放军的军服了。
李天霖愣在那儿,完全不知所措。小王好像察觉到了李天霖的难处,小声讲道:“李将军,还是投降吧。解放军对俘虏有优待政策,不会让您吃亏的。”
李天霖朝四周瞧了瞧,看到自己已然被几名解放军战士给围住了。他重重地叹了口气,慢慢地把双手举了起来。就这么着,往昔在桂系中威风凛凛的将领,在一个普普通通的街角,走完了他的逃亡旅程。
与此同时,在南宁城外边的一个小村子中,桂系的另一位高级将领王志远,正藏在一户农家的柴房里头。王志远曾是白崇禧的参谋长,在军队里向来有“智多星”的称号。可是当下,这位“智多星”只得窝在乱糟糟的柴堆里面,听着外边解放军搜查的脚步声音。
王志远的逃跑历程比李天霖更为坎坷。在南宁被攻占的前一日,他领着几个心腹悄然从指挥部撤离。他们换上农民的衣裳,扮成逃难的百姓,朝着西边一路奔逃。但是,他们没料到解放军的行进速度那么快。
就在昨儿个夜里,王志远他们一伙人被解放军的先头部队给追上了。这一追,把王志远弄得很慌乱,他跟其他人也跑散了,最后稀里糊涂地就进了这个小村子。还好村子里有个心善的老农,瞧他累得不行,就让他藏在柴房里了。
这会儿,王志远听到外面有解放军战士向村民问话的声音。他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儿,特别担心会被发现。就在这个当口,他又听到了老农说话:“咱村里没外人,都是本村的人。”
王志远松了口气,心里头暗自感到幸运。不过,他立马就明白,自己的状况还是相当危险的。他总不能一直待在这柴房里头,外边的世界早就变得完全不一样了。曾经威风凛凛的参谋长王志远,当下却只能跟老鼠似的藏在黑漆漆的角落里。
这便是桂系垮台时的实际情形。往昔趾高气昂的那些将军们,现今只得佯装成普通百姓,在满是泥泞的道上狼狈奔逃。他们当中,有部分人被擒获,有部分人仍在逃窜,然而他们皆需面对同一现实:过往的富贵荣华已然消逝,迎接他们的会是一个崭新的时期。
熊新民的“河南腔调”
1949 年 12 月 4 日,在广西南宁郊外的一条乡村小道上,有两个衣衫破旧的“难民”正费力地走着。其中一个高大壮实的人,走路时一拐一拐的,他上身穿了件勉强能盖住肚脐的短衣,下身穿一条很肥大的黑裤子。这样的装扮在那时的逃难者中挺常见,不过要是仔细瞧瞧,还是能看出点儿异样来。
就在这当口,一队解放军战士现身在路上。打头的战士走上前发问:“老乡,前边那村子叫啥名儿?”
大个子怔了一瞬,紧接着以不太标准的河南话说道:“不晓得,老总!”
这个叫法一下子让解放军战士警惕起来。在广西,一般老百姓很少把人叫“老总”。战士接着问道:“你们是啥地方的人?”
“是河南人!”大个子赶忙说道。
这回答越发让人觉得不对劲了。在广西碰到操着河南口音的难民,这种事儿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几位解放军战士相互看了看,随后就对这两人展开搜身检查。
战士们从大个子身旁的小个子那儿,搜出来了好几块国民党军队用的金条。如此一来,大个子的谎话完全被拆穿了。
就在这当口,一个前不久才加入解放军的起义战士认出了大个子:“这不是那个熊大鼻子嘛!”
原来,那个说自己是“河南人”的大高个,居然是国民党第一兵团的副司令兼71军军长熊新民。
熊新民,字雨岑,是湖南邵阳人。他在1911年降生于一个地主家中,1926年考进了黄埔军校第五期。结业后,他依靠自身出众的军事本领,在国民党军队里快速崭露头角。抗日战争时期,熊新民曾参加过不少重大战斗,建立了显著的战功。
然而,在国共内战时期,熊新民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1948 年,他出任国民党第 71 军军长。在接下来的淮海战役里,熊新民所带领的 71 军遭受重大损失,不过他凭借自身的军事本领,得以成功逃脱。
1949年,白崇禧被调到广西,熊新民便跟着白崇禧去了广西。可是,由于解放军进攻迅猛,势不可挡,熊新民及其部队没多久就处于被动局面了。
在南宁快要守不住的时候,熊新民打算丢下城池逃跑。他把那很威风的将军服给脱了,换上一身破破烂烂的农民装。为了把自己的身份藏起来,他还特地故意用河南话讲话,想要让人弄不清楚。
然而,熊新民没注意到一个事儿:他那很有标志性的大鼻子。就因为这个特征,他最后把自己的身份给暴露了。
身份暴露后,熊新民一声不吭。解放军战士把他带到了旁边的一个临时指挥处。在这儿,熊新民见到了一个让他没想到的人——他曾经的部下陈明仁。
熊新民曾经的副官是陈明仁,然而在长沙保卫战的时候,陈明仁选择了起义。现如今,陈明仁成为了解放军的一个连长。
瞧见曾经的上司这般落魄,陈明仁满心慨叹:“熊军长,您咋成这样了呢?”
熊新民面带苦笑,言道:“这就是时运,这就是命数啊。”
陈明仁劝道:“熊军长,这会儿投降不算晚。解放军对俘虏是优待的,您的本事还能给新中国派上用场呢。”
熊新民沉默了好一阵儿,最终点了下头。就这么着,这位往昔威风凛凛的国民党将领,在一条偏远的乡村小道上,终止了他的逃亡旅程。
熊新民的遭遇,体现出国民党军队高层将领在战争尾声时的一般情形。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感受过从踌躇满志到仓惶逃窜的极大反差。
熊新民被俘后,被押至长沙去参加批斗大会。而主持这个大会的,竟是他过去的部下陈明仁。在台下群众愤怒目光的注视下,往昔趾高气扬的熊新民,垂下了他那大脑袋。
熊新民的事儿,使得解放军战士们越发警觉了。他们明白,在这大规模的追捕行动里,敌军的高级将领没准会通过各种办法来掩饰自己。打这以后,解放军战士在查验可疑之人时,不光得留意他们说的话、做的事,还得留神他们的外貌体征。
熊新民被捉拿归案后,白崇禧的嫡系将领陆续成为俘虏。往昔威风凛凛的这些将军们,现今只得迎接一个全新的时代。他们的遭遇,也表明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末路时期。
对解放军而言,抓获熊新民这般的高级将领,不单单是军事方面的成功,也是政治层面的成功。这向全国民众表明了国民党军队的脆弱,也给即将来临的全国解放创造了条件。
李本一有一只缺了手指的手。
1949年12月初,在广西南宁郊外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个神色疲惫的中年男人坐在村口的小茶摊那儿。他身着一套青色的布衣服,看上去和周边的农民没啥区别。可实际上,在这个貌似普通农民的表象之下,藏着一个让人吃惊的身份——国民党“钢七军”的军长李本一。
李本一,字子玉,是广西容县人。他来自一个书香世家,年少时在黄埔军校求学。凭借出色的军事本领,李本一在国民党军队里快速崭露头角。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钢七军”多次取得战功,被称作“抗日名将”。
然而,在国共内战的时候,李本一站错了队,站到了历史的反面。1948 年,他带着“钢七军”参加了衡宝战役。在这场战役里,被称作“钢铁之师”的“钢七军”遭受了沉重打击,差不多被全部消灭了。
战役失败后,李本一就像没了根的浮萍似的。他既不敢去见白崇禧,也不敢回广西老家。接着,他打算把自己装扮成普通老百姓,想要逃往香港。
这会儿,李本一在等着一个熟人来接他。他低着头喝着茶,右手谨慎地往袖子里藏。就在这个当口,几个解放军战士进到了茶摊里。
“同志们累啦,快来喝杯茶哟!”茶摊老板热忱地招呼着。
解放军战士们坐下后,就开始唠起嗑来。有个年轻的战士挺好奇地发问:“老乡啊,你们这地儿有没有瞅见过让人觉得可疑的人呢?”
李本一心头一揪,不过表面上还是淡定地品着茶。
茶摊老板摆了摆手,说道:“没呢,咱这小地界儿,咋会有啥可疑的人哟!”
就在这当口,一名解放军战士留意到了李本一。“这位大爷,您是这本地的人不?”
李本一操着地道的广西腔调说道:“没错,我就是这个村的人。”
战士点了点头,接着问道:“大叔,您的右手咋老是藏在袖子里头呢?”
李本一心头一震,不过依旧沉着地言道:“哟,前些日子不小心受了伤,到现在还没完全好呢。”
然而,这个回答让解放军战士起了疑。他们早就收到上级的告知,称李本一的右手少了一根指头。
“大叔,您能不能把右手给我们瞧瞧?”一个战士郑重地说道。
李本一清楚事情已然暴露。他慢慢地将右手从衣袖中抽出。果不其然,他的右手缺了一根指头。
“你是李本一吗?”战士们赶忙起身。
李本一长吁一口气,然后点了下头。
原来,李本一右手小指是在抗战时的一场战斗中没了的。那时,他领着“钢七军”跟日军激烈交战,有颗流弹打中了他右手。为保他性命,军医只得把他的小指给截掉了。
这个伤疤曾是李本一拿来当作自己战功的骄傲标志,可当下却变成了让他身份暴露的要命之处。
李本一被捕后,被带至附近的一处临时指挥所。在这儿,解放军战士从他身上搜出了其随身携带的日记本。那日记本上写着:“昨日手中有十万之众,现今全完了!”就这短短一句,把李本一从“抗日名将”沦为阶下囚的巨大反差给说尽了。
在审讯的时候,李本一说了三个事儿:想骑马、要吃米不吃面、不想照相。解放军答应了前面那俩事儿,不过表示拍照这事得办。
“那就拍张狼狈模样的照片吧。”李本一颇感无奈地说道。
这张照片后来成了历史的一个见证。照片里的李本一,衣服破破烂烂,脸色也很不好,跟他以前那种威风凛凛的将军模样差别特别大。
李本一被抓,意味着白崇禧的嫡系将领彻底完蛋了。曾经威风凛凛的“钢七军”,现今已化作历史的灰土。而李本一自己呢,也从“抗日名将”变成了囚犯。
然而,李本一的事儿还没完呢。新中国成立后,他进行了改造,1959 年被特赦了。从那以后,他在广西军区后勤部干活,给新中国的建设出自己的一份力。
李本一的过往,反映出了在那个特殊时期众多国民党将领的命运走向。他们当中不少人,在抗日战争时建立了显著的战功,然而在国共内战中却站错了队。最后,他们只得面对失败的状况,一部分人选择执意抵抗,一部分人选择归顺。
而李本一那“缺指的手”,成了这段历史的一个特别标识。这只手,既是他身为抗日英雄的标志,也是他最终走向败亡的凭据。它目睹了中国近代最为动荡的那数十年,也见证了众多人在历史浪潮里的起起落落。
张淦遇到了件奇特的事儿,就在他的床底下。这事儿可真是够稀奇的,谁能想到床底会发生什么呢?张淦就碰上了这么一桩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1949 年 11 月 30 日,在广西博白县城南的一处古老庭院中,国民党张淦兵团的司令部里一片忙碌。在庭院中央,有个身形高大的中年男子不停地走来走去,此人便是张淦兵团的司令官张淦。
张淦,号子英,是广东梅县人士。他来自一个家境殷实的家庭,青年时期在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抗日战争时期,张淦曾带领部队参加了不少重大战役,战功显著。但是,到了国共内战时,他却站到了人民的对立面。
这会儿的张淦,再也没了往昔那神采飞扬的模样。他的面庞写满了疲倦与焦躁。一个参谋急急忙忙地跑过来,跟张淦说道:“司令,按照最新的消息,解放军的先遣队伍距离咱们还有一百八十里。”
张淦眉头紧锁,思索片刻后,下达了一道出人意料的指令:“给我传令,全军休息一天,明天再出发!”
参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有人轻声说道:“司令,解放军行进的速度可不慢,咱们……”
张淦打断他说道:“我明白你们的顾虑。瞧瞧咱们这部队,连着赶路多少日子了?要是再这么继续,不用等解放军追来,咱自己就先撑不住了。”
就这么着,张淦兵团在博白县城止住了脚步。为让当地民众安心,张淦还搞了个民众大会。在这大会上,张淦情绪激昂地讲道:“各位父老乡亲,我张淦在这儿发誓,我们桂系部队要和博白人民同生死、共命运!”
然而,张淦压根没意识到,他的这个决定会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就在当晚,解放军的先头队伍已然悄然进入了博白县城。他们的行进速度大大超乎了张淦的预想。
第二天大清早,县城外猛然传来枪声。张淦从梦乡中被惊醒,赶忙奔到窗前瞧情况。只见县城周边都被解放军给围住了,自己这边的士兵正手忙脚乱地抵抗着。
张淦这下子明白自己捅了个大娄子。他赶忙把参谋们召集起来商量办法,可已经来不及了。解放军的进攻像浪涛似的滚滚而来,没多会儿就把县城的防线给冲破了。
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张淦竟做出一个让人觉得荒唐可笑的举动——他躲到了床底下。
没错,您没听错。这位往昔在桂系中威风凛凛的将领,当下如同一个犯了错的小孩似的,缩在床底那片黑暗里头。
没一会儿,解放军战士闯进了张淦的指挥所。他们把每个地方都搜了个遍,可就是没瞧见张淦的人影。就在他们打算走的时候,一个年轻战士瞅见床底下露出来一只皮鞋。
“嘿!瞧啊!床底下有个人!”年轻的战士高声叫嚷道。
其他战士赶忙围过去,把床给抬了起来。张淦灰头土脸地从床底往外爬,那模样狼狈极了。
“你是啥人?”一名解放军战士高声问道。
张淦明白自己已然无路可逃,只得无奈苦笑道:“我便是张淦。”
战士们一听,立马吃惊不小。他们压根儿没想到,那堂堂的兵团司令,竟然会这样被抓了。
被俘虏后,张淦特别消沉,他跟解放军战士讲:“你们来得也忒快了,简直如同神兵突然降临一般!”
原来呀,张淦始终小瞧了解放军的作战能力。他觉得解放军起码得两天才能到博白,哪晓得解放军战士接连行军一天一夜,实现了一天行进180里的惊人成果。
张淦被擒,意味着桂系军队已完全垮掉。往昔趾高气昂的桂系将领,当下竟如老鼠般藏在床底,此景恰是国民党军队失败的鲜活体现。
在押解途中,张淦瞧见自己的部下一个接一个地向解放军投诚。那些往昔对他忠心不二的士兵,这会儿脸上都带着如释重负的神情。到这时,张淦才清楚,他的落败,不单单是由于解放军的强大,更关键的是他已然丧失了民众的支持。
张淦的“床底奇遇”迅速在整个解放军中流传开来。战士们都不禁感慨,这恰恰反映出国民党军队的实际状况——看似趾高气昂,实则软弱无能。
这一荒诞的场面,已然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特别标识。它一方面彰显出国民党军队的溃败,另一方面也凸显了解放军迅速解放全中国的坚定决心与强大能力。
张淦的过往,反映出了那个特定时期众多国民党将领的遭际。他们当中不少人,在抗日战争时立下了显著战功,然而在国共内战里站错了队。最后,他们只得面对失败的下场,有的决意继续抵抗,有的决定投诚,还有的如张淦一般,以荒诞的形式终结了自己的从军生涯。
白崇禧和那架晚点的飞机白崇禧在解放战争末期,企图逃离大陆。他焦急地等待着飞机的到来,以便能够实现他的逃亡计划。然而,那架飞机却迟迟未到,这让白崇禧陷入了极度的焦虑和不安之中。最终,那架迟来的飞机还是出现了,白崇禧匆忙登上飞机,离开了大陆。这一事件标志着白崇禧在中国大陆的统治彻底结束,也反映了国民党在解放战争中的失败和崩溃。
1949 年 11 月 25 日,广西柳州机场乱作一团。国民党桂系军阀白崇禧的那些亲信,正急急忙忙地往一架准备起飞的飞机上搬箱子。可这箱子里装的并非军需用品,而是白崇禧多年积攒下来的金银财宝。
白崇禧,号健生,是广西桂林人士。他为黄埔军校的创建者之一,曾和蒋介石一同被称作“北伐双雄”。在抗日战争时期,白崇禧指挥过不少重要的战役,被赞为“抗日名将”。但是,在国共内战时,他却站到了历史的错误一方。
当下的白崇禧,没了往昔那踌躇满志的模样。他立在机场的一个旮旯处,频繁地瞅着表,满脸都是焦躁不安。缘由是依照刚得到的消息,解放军已然逼近城池,说不定啥时候就会攻打柳州了。
“司令,时间紧迫,咱得赶快起飞啦!”一个亲信着急忙慌地跑来汇报。
白崇禧点了点头,刚要登机,猛地一下想到个事儿:“哎,我的风水罗盘哪儿去了?”
原来呀,白崇禧特别信风水,不管到哪儿都得带着个风水罗盘。都到这生死存亡的节骨眼儿上了,他居然还惦记着这东西呢。
当白崇禧的亲信们急急忙忙地找寻罗盘之际,从远处传来了阵阵炮响。是解放军已然展开攻城行动了!
“司令,不能再耽搁了,咱们得马上起飞!”飞行员急切地叫嚷着。
白崇禧这才满心不舍地登上了飞机。就在飞机马上要起飞的那一瞬间,机场外边猛地冒出了一支军队。
“瞧,那是解放军!”有人喊了起来。
原来,那是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三十九军一一五师三四四团的三营。他们领受了命令,得不惜任何代价把柳州机场拿下,以防国民党要员溜走。
3 营的战士们一路匆忙赶路,总算抵达了机场。但是,在他们冲进机场的时候,白崇禧的飞机已然慢慢起飞了。
“哎呀,就差那么一点儿!”3营长满心懊恼地讲道。
就这么着,白崇禧搭乘着最后那架飞机,从柳州机场跑了。要是解放军能再早几分钟抵达,那历史或许就不一样了。
这一情形,在广西战役里算是极具戏剧性的场景之一了。其不但体现出了解放军的行动迅速,还凸显出国民党军队的脆弱无能。
白崇禧跑了之后,柳州很快被解放军拿下了。解放军在机场收获了不少国民党留下来的东西,这里面有白崇禧没来得及拿走的风水罗盘。
后来,这个罗盘被送至军事博物馆,成了见证历史的宝贵文物。前来参观的人看到它,都会忍不住慨叹:堂堂一个大军阀,到头来竟把希望放在一个风水物件上,实在是太具讽刺意味了。
白崇禧乘飞机起飞后,没直奔重庆或台湾,而是先到了桂林。为啥呢?原来他还打算做一番最后的抗争。
在桂林,白崇禧把剩下的将领们召集起来开会。他表示要在桂林展开最后的抵御。可是,当下国民党军队的士气彻底垮了,没人愿意再给他出力效命。
会议才刚开始没一会儿,就得知解放军把桂林给包围了。这下子,白崇禧算是彻底没了指望,赶忙在夜里坐飞机逃往重庆,之后又折腾着去了台湾。
白崇禧的逃窜,意味着国民党于大陆统治的完全垮台。从柳州升空的那架飞机,不光载走了白崇禧,更载走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末了期望。
在往后的日子中,白崇禧常常会记起那日在柳州机场的情形。要是飞机晚些个起飞几分钟,要是解放军早些个到几分钟,那历史是不是就会不一样呢?但是,历史不存在假如,白崇禧的那个时代早就过去了。
白崇禧和那架晚点的飞机的事儿,在中国近代史上成了一个特别的标志。这事儿既表明了国民党政权的穷途末路,也反映出历史潮流无法阻拦。曾经威风凛凛的一个军阀,到头来得靠着一架飞机狼狈逃窜,这般巨大的反差,毫无疑问是那个时代最为鲜活的呈现。
白崇禧的过往,反映出了那个特定时期诸多国民党高层的命运走向。他们当中不少人,在抗日战争时立下了显著战功,然而在国共内战中却站错了队。最后,他们只得面对失败的下场,有的执意继续抵抗,有的决定投诚,还有的如白崇禧一般,选择了逃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