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力量让前联合国秘书长不辞万里来韶看望毛主席

热情的小狐狸 2025-02-22 05:18:44

潘基文长沙之行揭开序幕

2019年10月14日至18日,前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踏上了湖南的土地。潘基文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参加在长沙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理事会会议和2019年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这次访问的行程安排不仅限于会议室的讨论或全球低碳发展的倡议宣讲;在这几天的紧凑安排中,潘基文特意抽出时间,前往韶山参观毛泽东的故居。

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化和经济省份,湖南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改革成就,而这也正是潘基文此次行程关注的重点之一。从现代化的高铁车站到新兴产业园区,从精准扶贫的成功范例到湘江流域的环境治理成果,这些成果都浓缩为一幅幅海报、一件件模型,向世界传递着湖南人民的创造力和韧性。

在各类统计资料中,湖南的扶贫成果尤为亮眼。自2012年至2019年,湖南累计减少贫困人口超过700万人,这一数字背后是全省从省会长沙到偏远农村地区的全面参与。在会议间隙,有研究人员向潘基文详细介绍了湖南精准扶贫的整套策略,包括产业扶贫、教育脱贫、医疗保障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在交流中,潘基文提出了一个问题:“扶贫是否主要集中在特定地区?这些方法是否适用于土地资源匮乏的国家?”工作人员回答道,湖南的精准扶贫不仅在山区和沙地等不利条件下付出了艰辛努力,还因地制宜地创新了一些模式,比如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激活内生动力。潘基文听后频频点头,显然对这些成果深感兴趣。

潘基文对此深有体会,他停留在扶贫成果展示区域,认真听取工作人员讲解时不时点头,特别是看到展示屏幕中新增绿地覆盖图时,他主动问起这些数据是否已上报联合国相关气候项目。在一旁翻译员的协助下,当地官员告诉他,这正是中国政府与国际社会合作的实例之一,并期望在未来能进一步拓展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合作。

韶山之旅:追寻历史的足迹

10月17日清晨,潘基文从长沙启程,沿着高速公路驶向韶山,这片红色土地因诞生了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而家喻户晓。偌大的韶山广场上早已站满了游客,当得知潘基文即将到来时,不少人纷纷驻足等待,希望一睹这位联合国前秘书长的风采。据官方人士透露,得知访问行程后,韶山当地特意加大了故居开放的接待规模,确保这次重要访问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

潘基文一行人抵达韶山毛泽东故居门前时,潘基文在陪同者简短的介绍中了解到,这是一座保持了原始状态的老式农家土墙瓦屋。黛青色的屋顶在微雨中泛着亮光,四周青竹环绕,显得宁静而不失庄重。潘基文在随行人员的指导下跨过门槛,进入这座承载了毛泽东青少年记忆的旧宅,他神情庄重,步幅缓慢而稳健。

在故居的客堂屋中,摆放着几张简朴的木质椅子,其中的一侧挂着一些早年毛泽东家族的族谱和照片。潘基文仔细端详,听着讲解员用中文描述毛泽东少年时做农活、读书的故事。讲解员特别补充道,在这座农舍中,毛泽东不仅熟读了古代圣贤经典,还逐渐萌生了对社会和农民疾苦的深刻同情,并最终形成了日后投身革命的决心和抱负。

在随后的参观环节中,潘基文还向随行人员询问了毛泽东成长历程中的一些细节。在毛泽东读书使用过的小木桌前,潘基文用手指轻触桌面,似乎试图感受这位伟人幼年勤学的那段岁月。据相关人员透露,潘基文特别关注毛泽东的青年经历,当得知其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时,他迅速联想到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并向讲解员表示了对毛泽东“从一名乡村少年成长为历史伟人”的深刻尊敬。

暗合和平与发展的共同价值

在博物馆的一处展柜内,展示着毛泽东从延安时期到建国后的部分书信,当中强调了对独立自主国家路线的坚持。解说员特别介绍了毛主席如何在冷战初期,尽管面临来自多个方向的敌对态势,仍坚持走与世界和平共处的道路。

当讲解员提到毛泽东在国际舞台上提出的和平外交主张时,潘基文颔首微笑。他随后在现场对参观人员说道:“毛泽东的治国智慧和他对和平的理解,为新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这也是联合国一贯追求的目标——在和平的环境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拓展和平的道路。”

下午的参观渐近尾声。在进入展馆的最后一部分时,潘基文看到了一份特别的展示:毛主席提出的“自力更生”精神背后的深意,以及他在实践中推动的种种改革手段。导游总结道,这种精神带动了20世纪中期中国的独立发展,也为现今湖南等地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思想基础。潘基文对此特别共鸣,他补充道,今天的全球化与那时的国际环境已经不同,但毛泽东强调“通过努力争取和平与发展的伟大梦想”,依然能为现代社会提供深刻启示。

气候议题与中国的贡献

作为《巴黎协定》达成的重要推动者,潘基文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议题一直持高度关注。在他任职联合国秘书长期间,他致力于推动成员国之间的气候协商与合作,为气候危机的国际应对奠定了基础。因此,这次湖南之行,他出席的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成为了行程中的一大亮点。

会议当天,潘基文在主旨演讲中对中国近年来在气候治理、可再生能源和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表示了高度赞许。作为一位长期致力于推动全球气候协定的领袖,他对中国的大气治理工程以及大规模推广清洁能源的成绩尤为熟悉。他提到,中国通过推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有效减少了碳排放。湖南,作为中国绿色发展的代表性省份之一,其低碳经济转型案例在全球治理中可圈可点。

在论坛期间,他特别对湖南省的“绿色转型”提出了具体表扬。湘江,一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曾因矿产开采和工业排放一度被列为污染重点治理区,但近年来湖南政府通过绿色化、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转型,让湘江流域焕发了新生。潘基文在会议中援引了一组相关数据:过去五年间,湘江流域实施了100多个治理项目,工业废水排放比数十年前减少了70%以上,大面积已经消失的鱼类和水生植物种群得以恢复。

在论坛茶歇时间,潘基文还与湖南代表团成员以及部分企业家进行了简短的交谈。一位来自长沙的新能源公司总经理向潘基文介绍了一项新兴的风电技术,该技术通过本地制造大幅度降低了项目实施成本,使得清洁能源对欠发达地区变得更经济可行。潘基文对此极为关注,并表示未来气候行动需要更多类似的技术创新,才能让全球在应对危机中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关于国际共识的期待

2025年1月23日,在繁忙的日程间隙,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戴兵大使与前联合国秘书长、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潘基文展开了一场深入的会谈。

戴兵履新不久,这位长期活跃于国际事务的资深外交官带着中方的明确态度展开了此次拜会。他坦言,在当今充满挑战的全球形势下,中韩作为近邻,肩负着重要的区域责任,也是深化合作、共迎机遇与挑战的重要伙伴。

他表示,中方愿继续与韩方在多边领域保持高水平协调,探索更广泛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包容、公平和高效的方向发展。戴兵特别提到,当前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正处于深化发展的关键期,中方期待双方共同努力,确保这一关系能够保持健康、稳定、积极的良好势头。

潘基文对戴兵的拜会表示热烈欢迎,并对他新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表示祝贺。作为一位在国际事务中拥有丰富经验的老人,潘基文非常清楚中韩合作对地区及全球局势的重要性。他高度评价了中国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日益重要作用,并指出,无论是经济发展、气候应对还是全球和平议题,中国都已成为国际社会无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会谈中,潘基文特别提到了他现在所主导的潘基文基金会,他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推动韩中及更多国家间的多领域交流。他坦言,自己的使命并未因为离开联合国而停滞,而是希望借助基金会继续为国际社会的和平发展贡献力量。他表示,愿为中韩关系的持续深化以及在多边合作中的共同努力,提供更切实的支持。

参考资料:[1]吴妙发.潘基文任职周年与中国在联合国的重要作用[J].国际问题研究,2008(2):32-36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