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谁村里出来一个大学生,那家人砸锅卖铁都要送孩子上大学,村子里很多人也都会沾沾喜,送鸡蛋、送土特产等等。
而且很多村里的村长、村支书等也都会来到家里见孩子,那个时候,大学生简直就是稀缺的存在。
等大学毕业后,找到一份合适的铁饭碗工作,一生都不用愁了,可如今,大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稀缺,曾经不多的本科生,如今却连工作都找不到。
甚至就连硕士都面临“毕业即失业”的残酷挑战,这不,就在3月27日,济南召开了一场招聘会,就揭开了残酷的就业现实问题。
一些企业直接写上博士优先,许多企业甚至只招党员、要求十年经验,五险一金成奢望,月薪三四千竟成常态。
十年寒窗苦读,换来却只能接受低薪、单休的现实,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毕业生们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寒风中,毕业生的希望何在?
济南招聘会见闻:寒风中的毕业季
随着每年高考人数的增加,也寓意着每年上大学且大学毕业后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相信很多大学生都以为现在的工作轻轻松松就能找到,什么五险一金、双休等等都是标配的,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济南的春天,本该是生机勃勃的,但对今年的毕业生来说,却透着股寒意,这场大型招聘会,本以为是机会,结果却成了不少人的“失落之旅”。
一些本科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企业直接指出不要本科生,一位硕士生,简历准备得妥妥当当,满心期待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老师,是一个铁饭碗吧?这场招聘会上也有很多人都想挤挤。
但没想到,仅仅一个省实验中学,招聘条件上却写着“博士优先”,直接把本科和硕士生挡在了门外。
这样的场景在招聘会上不断上演,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很多毕业生不得不降低期望,有人在简历上写着期望薪资4000-5000,结果缺发现很多岗位还达不到这个标准。
有的企业只有五险,没有一金,甚至很多企业连五险都没有,其他岗位也差不多,有的单休,工资三四千,简直就把大学生当廉价劳动力。
再比如高等教育普及导致毕业生数量激增,但高质量岗位增速滞后,迫使求职者通过提升学历、积累实习经历等方式加剧竞争。
社交媒体导致信息过载,加剧焦虑情绪,而高校心理辅导资源不足使得学生更易采取自我消耗式竞争。
虽然社会资源已经在不断优化,政策也在不断改革,但仍有很多都如上面的招聘会一样的存在,面对这么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该怎么办?
底层就业市场困境
第一,我们得认清现实,调整预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市场需求,设定合理的职业目标和薪资预期。
第二,我们要提升竞争力,学历固然重要,但光有学历不够,要积累实践经验,积极参加实习、做项目,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当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要积极拓展求职渠道,别只盯着招聘会,要利用网络平台、校友资源等等,多方面找机会。
除了个人努力,社会也得想想办法。政府可以加大对大学生就业的扶持,提供更多就业指导和培训,企业可以和高校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岗位。
高校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各方一起努力,才能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给大学生更多机会。
这场招聘会虽然让人沮丧,但也给毕业生提了个醒,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提升自己,才能在职场上站稳脚跟。
脚踏实地,积极进取,才是应对“学历贬值”和就业困境的最好办法,想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脚踏实地才是王道。
在充满挑战的未来,希望每个毕业生都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追逐梦想,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