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杆测影而成卦,岁气会同成三合”,啥意思?卦到底在算什么?

小众说史 2023-11-23 07:11:06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公转和自转,但是人们站在地球上是感觉不到地球运行的,只能看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一年一圈。于是人们将太阳一年的运行轨迹称之为“黄道”,是以地球公转为参照物,而假象出来的一个虚拟的大圆圈。

这个大圆圈来源于最初的立杆测影之法,也就是在土地上建一座高台,或者立一根八尺标杆,每天观测日影的长度。日影最长为冬至,日影最短为夏至,春分秋分,日出卯而入酉。太阳投射在地面的影子,一年循环一圈,这一圈对应着黄道的一圈。

用来测量日影的土圭和标尺就合成了最初的“卦”字,反应着某一个时间点的天体之位,所以计算“卦”,其实就是计算某一个时间点的天体能量,以及当下的气候特征等。然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以地球公转为参照物而形成的。

地球公转一圈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这个时间也是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一圈的时间。将这个时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就是一个节气的时间,约为十五天五个多小时。所以一个节气等于黄道十五度,但稍微大于十五天。

在一年之中,冬至是日影最长的一天,也是阴气的顶点,冬水的顶点,于是冬至也可以称为阴至。冬至是冬水的顶点,也是冬水减弱的开始,随着冬水的加弱,木气就开始孕育了。木为少阳,冬至木生,也就是冬至一阳生。

初生的一阳之气就是一年的气场源头,决定着当年的万物生长之力。虽然每年的冬至都是少阳初生的开始,但是每年冬至交节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因为地球公转一圈的时间并不是完整的365天,而是365.25天。

多出来的零点二五天,也就是相当于四分之一天,这就意味着每过四年,冬至交节的时间就会回到同一个时辰之中。比如2020年的冬至是下午18时02分,也就是酉时。2021年的冬至就跑到了23时59分,也就是子时。

2022年冬至为5点48分1秒,也就是卯时。那么2023年冬至就是11点27分09秒,也就是午时。到了2024年冬至交节的时间就是17点20分20秒,又到了酉时。2025年冬至在23点02分48秒,为子时。

也就是说每过四年,冬至交节的时间就会回到同一个时辰之中,而冬至交节的时间,也就是一阳之气初生之时,是一年气场的源头。比如申子辰年,一阳初生于酉时。巳酉丑年,一阳初生于子时。寅午戌年,一阳初生于卯时。亥卯未年,一阳初生于午时。

无论一阳之气初生于什么时辰,四年之后又会回到同一个时辰,天体之力基本同步,从而形成了地支的三合。也就是申子辰年,冬至初生的一阳之气,基本出现在同一个时辰,其力量基本相似,当然并不一定就在“子午卯酉”四个时辰。

所以地支隔三而合,申子辰,寅午戌,亥卯未,巳酉丑,组成了四组三合。每一组的冬至交节时间基本在同一个时辰,也就是阳气初生在同一个时辰,其气场基本相似。假如巳年冬至交节在子时,之后紧挨的酉年和丑年也基本在子时。

所以《黄帝内经》中说: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就是因为地球公转的时间为365天多四分之一天,正因为多出来的四分之一天,就导致了地支的隔三而合。古人通过立杆测影之法,发现了这种特点,而立竿测影的工具,就是“卦”字的原型,因此“卦”就是用来计算时间的工具。

#文化#

万物逢辰,天干化气,五鼠遁日,五虎遁月,两种遁法有啥区别?

为啥说“人间没有穷戊子”?你知道戊子“不穷”的原因是什么吗?

0 阅读:26

小众说史

简介:带上自己的梦想远行,与你历史中的奇闻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