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在地下水宫角落者是何方大神?伊斯坦布尔印象(6)

橙子玩转旅游 2024-11-23 04:10:44

伊斯坦布尔有两个地下水宫,一处在圣索菲亚大教堂西边,另一处在大巴扎南部,这两个地下水宫相距不到500米。我们先去大巴扎里转了一圈。

▲图1、大巴扎,进入时需要安检。

伊斯坦布尔大巴扎甚大,是游客的主要观光地之一。但是进入里面可能会迷路,里面手机导航不畅,我们在这里只是按照直线闲逛,买了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瓷盘,便打道回府了。

▲图2、大巴扎。

▲图3、大巴扎。

我查询了一下,圣索菲亚大教堂西边的地下水宫(名称为耶莱巴坦地下水宫Yerebatan Sarnici)面积远大于另一个(名称为迪奥多西地下水宫Theodosius),而且耶莱巴坦地下水宫人气很旺,两处的门票一样,都是800里拉(这个价格没有参考意义,很可能明天就涨价),所以我们选择了圣索菲亚大教堂西边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

据说在这座蓄水池建成之前,这里有一座建于3~4世纪罗马时期的巴西利卡式教堂,曾是当时的贸易、法律和艺术中心。但是,这座教堂于公元5世纪被一场大火烧毁。大概也因此人们把这座蓄水池称为“巴西利卡蓄水池”。另外一种说法是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了这座地下水宫作为君士坦丁堡大皇宫的供水系统,最初命名巴西利卡宫(Basilica Palace),蓄水容量10万吨。

▲图4、耶莱巴坦地下水宫。 1453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东罗马帝国之后,这座地下水宫曾作为托普卡帕皇宫的临时供水系统。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人更喜欢使用活水,而非蓄水池里的死水,因此该地下蓄水池在短暂使用后便被废弃了。

▲图5、耶莱巴坦地下水宫。

▲图6、耶莱巴坦地下水宫的顶部。

直到16世纪中期,西方考古者在伊斯坦布尔调查东罗马帝国的历史废墟时,才在一座木制建筑的地下发现这座地下水宫,并在个人旅行书籍中首次向西方世界介绍该历史遗迹。 耶莱巴坦地下水宫曾经历过4次大规模整修,1985年完成清淤工作并增设参观平台,1987年开始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石柱并非为蓄水池专门制作,而是从东罗马帝国其他地方的历史建筑上拆除,再运到君士坦丁堡用于该蓄水工程,所以柱子形制各不相同。

▲图7、耶莱巴坦地下水宫。

▲图8、地下水宫不同的柱子。

▲图9、刻满了“眼睛”图形的石柱。

▲图10、“眼睛”近观。

有人说这是“土耳其之眼”或“恶魔之眼”,也有说是“美杜莎之眼”,今天成为土耳其当地的一种纪念品饰物。

最具代表性的是地下水宫角落里倒置和侧置的两个美杜莎头部雕像基座,被认为是罗马帝国时期的重要艺术作品。

美杜莎是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凡是看见美杜莎眼睛的人都会被石化,因此这里的美杜莎头像为倒置和侧置(倒置和侧置就看不见美杜莎眼睛了?)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后人的推测,并无资料可证。这个美杜莎底座来源不明,曾被认为是从古罗马建筑拆除后移置于此。有人认为美杜莎头像被倒置和侧置只是大小适合以支持石柱。

▲图11、地下水宫角落里倒置的美杜莎头部雕像基座。

▲图12、侧置的美杜莎头部雕像基座。

▲图13、地下水宫角落里蹲着另一个“妖怪”。

在倒置的美杜莎雕像旁边,还有一个类似的“反派”。它的头上也是蛇形卷发,但肯定不是美杜莎,因为它是个男角,尖嘴猴腮骨瘦如柴,一束灯光把它邪恶的魔影投射在墙壁上,着实令人胆寒,它是何方大神?求解。

2024-11-22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