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这玩意儿三杯下肚东南西北不分,小酌可怡情,大酌则伤身。白酒不是你想喝多少就能喝多少的。
现如今喝白酒的多以60、70后年龄较长者居多,而80、90后还在喝白酒的已十分稀少,除非是商务应酬。所以从这条逻辑来看,白酒的消费应当会持续萎缩。
但是从中国酒企的业绩来看,近年来中国人白酒喝得还不少,看茅台一年就卖出了1000多亿元。所以中国人人都能喝茅台了吗?但是明明很多人连茅台的影都没见过,这1000多亿元销售额从何而来?
高低端白酒分化
事实确实如此,喝白酒的人已经越来越少,白酒的整体销量也在指数级的下跌。2016年,中国白酒消费总量达到1300余万千升的峰值,随后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到2021年的白酒消费总量降至700多万千升,总体降幅近50%。
这一数据变化符合我们常规思维,但是高端白酒却是另一番景象。从2016 年到现在,高端白酒量价齐升,即使是在疫情较严重的 2020 年,高端产品的销售也很少受到影响。
前瞻研究院和微酒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 年白酒高端价格带的市场规模接近 1500 亿元,占白酒行业总收入的 24%,2016-2020 年高端酒市场规模 CAGR=26%,远超过行业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速(CAGR=-1.2%)。
同样酒企的业绩也在分化,以“茅五泸”为代表的高端白酒品牌业绩爆表,赚钱赚到手软。2021年茅台卖了1094亿元,净利润525亿元,五粮液收入660亿元,净利润233亿元,泸州老窖收入203亿元,净利润78亿元。
在资本市场上,高端酒企股票市值更夸张,茅台股价一骑绝尘,市值碾压各类科技公司,截至2022年4月6日,其市值高达22172亿元,五粮液市值6210亿元,泸州老窖市值2760亿元。一般企业市值上百亿都成奢望,但是“茅五泸”股价随便一波动就是百亿市值在变动,因此,不少投资者发出“年少不知白酒香,错把科技加满仓”的感叹。
但是,并非所有白酒都能得到这样的市场待遇。以拥有牛栏山白酒品牌的顺鑫农业为例,2021年净利润暴跌80%之多,同样另一家白酒企业老白干酒年净利润不过3亿元,金徽酒2021年净利润3.25亿元,金种子酒则陷入亏损的泥淖。
业绩分化之谜
高端白酒红红火火恍恍惚惚,低端白酒凄凄惨惨戚戚,究竟谁才代表了中国白酒消费的真实现状。
高端白酒销量走俏,难道高端人群都在喝白酒?但所谓的高度人群普遍以喝红酒、洋酒以及其他一些低度酒为主,对于动辄50多度的白酒,烧脑又伤身,多数人还是敬而远之的。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亲朋友聚上一瓶千元白酒略显奢侈。所以,中低端白酒才代表了中国白酒的真实消费情况,这些酒是切切实实被喝掉。
而高端白酒的真实消费则主要来自比较重要的商务礼仪场合,以及逢年过节礼尚往来之需,其次就只剩自投机炒作了,而且这是支撑高端白酒业绩高涨的主要因素。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白酒销量已经腰斩的情况下,高端白酒市场的火爆更多来自于酒价飙升。一方面高端白酒确实有其稀缺价值所在,另一方面酒企也十分擅长营销炒作,把价格玩得起飞。
在涨价预期下,经销商囤酒、黄牛囤酒、各种投机炒作客囤酒,连不喝白酒的90后00后都开始抢茅台了,但是年轻人抢茅台目标十分明确“茅台是用来卖的,不是用来喝的”。
所以,中低端白酒反映了白酒真实现状,高端反映了白酒的疯狂炒作。中国人向来喜欢“炒货”,炒鞋、炒盲盒、炒茶叶……白酒显然也是很理想的炒作对象。
只要投机炒作,再疯狂的市场也会出现,17世纪发生的郁金香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当时郁金香从土耳其被引入西欧,当时量少价高,被上层阶级视为财富与荣耀的象征,投机商看中其中的商机,开始囤积郁金香球茎,并推动价格上涨。
1635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全民运动,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1637年2月4日,郁金香市场突然崩溃,六个星期内,价格平均下跌了90%。郁金香事件,是人类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经济,此事间接导致了作为当时欧洲金融中心——荷兰的衰落。
在中国也有类似的例子,前几年暴雷的东阿阿胶就是一个典型,一方面做文化营销讲品牌故事,另一方面则疯狂提价,有统计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业绩暴雷,东阿阿胶一共提价19次,几乎每次的幅度都在5%以上。
在涨价预期下,经销商黄牛纷纷囤货投机炒作,2019年向来业绩稳步增长的东阿阿胶业绩突然暴雷,营收从前一年的73亿元降到29亿元,净利润则亏损4.55亿元,经销商黄牛损失惨重。所以,现在一些高端白酒在玩的东西不过是当年东阿阿胶玩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