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这一生当中,有一个极为关键的转折点,那就是他在荆州这片地方,四处去寻找那些贤能的臣子以及有智谋的谋士。经过一番努力和寻访呢,最终成功请来了那位大名鼎鼎的卧龙先生——孔明。这一举措对刘备来说意义非凡,极大地改变了他后续的发展轨迹。
当的话,说不定就有机会再成功请出一位极为出色的顶级文臣呢。
那么,这位文臣和诸葛亮相比的话,到底是谁更重要一些呢?或者说,在分量上,这位文臣与诸葛亮究竟孰轻孰重呢?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荆州访贤
刘备在陷入绝境、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选择向西边逃窜。一路奔逃之后,他来到了曹操所管辖的豫州首府之地,最终选择归降于曹操,从此在曹操旗下效命。
起初的时候,刘备和曹操两人之间的关系还算挺好的。然而,当他们俩像古人那样青梅煮酒,一边喝着酒,一边畅快地聊起对于天下局势的种种看法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刘备在这个过程中察觉到了一些情况,曹操虽然对外宣称自己是汉朝的丞相,还打着要光复汉朝刘氏江山的旗号,可实际上呢,曹操在背地里却有着中饱私囊的举动。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可让刘备忧心忡忡啊。要知道,在历史上,王莽就曾有过类似把控朝政的举动,结果汉朝陷入了极大的危机之中。刘备心里清楚,要是任由曹操这么发展下去,汉朝恐怕又得重蹈王莽那时候的覆辙了。所以呢,刘备一开始选择了隐忍,在曹操那边暂时待着,观察着局势。不过,他可没一直这么忍着,经过一段时间的权衡与思考后,刘备果断地做出了决定,那就是找机会逃走。从曹操那里离开之后,刘备便开始积极起兵,正式举起了反曹的大旗,要和曹操对抗到底,为汉朝的命运做一番抗争呢。
在那个时候,百姓们得知刘备起兵的消息后,那可真是群情激昂,纷纷以实际行动来声援刘备呢。他们从各个不同的地方赶来,不辞辛劳,就盼着能加入到刘备的队伍之中,成为其旗下的一员。
没过多久,刘备就成功地将一支数万人规模的军队给拉拢起来了。
有这么一件事,可把曹操给惹得大发雷霆了。怎么回事呢?原来啊,曹操一直挺赏识刘备的,可刘备呢,不知做了啥,让曹操觉得自己的这份赏识是被辜负了。这曹操哪能忍得了这个,一气之下,就决定亲自带着兵出发,朝着南方奔去,目标就是攻打刘备。而且啊,他心里可是憋着一股劲儿呢,想着要在豫州那一片地方,把刘备的势力全部给消灭干净,一个都不留。
刘备一开始是打算依附在袁绍的阵营之下的。可谁知啊,这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就是没办法和谐共处,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产生。没办法,刘备在这种情况下,觉得继续待在袁绍这儿也不是个事儿,于是只好又朝着西南方向去寻找能够让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啦。
刘备在经历诸多波折与战事失利后,一路不停地奔逃,期间可谓是历经艰难险阻。而他最终奔逃的目的地是荆州,就这样,刘备来到了荆州这个地方暂作安身之处。
值得庆幸的是,在那个时候负责据守荆州之地的乃是和刘备自己同姓同宗的刘表。他们二人碰面之后,交谈起来极为融洽、畅快,彼此在内心深处都怀着同一个期望呢,那就是盼望着在日后能够实现光复汉室的伟大目标。
在初到荆州的时候,有两个人携手合作呢。他们通力协作,在与曹操大军的对抗当中狠狠地给了对方重创。也正是因为他们这次强有力的行动,使得荆州在此之后迎来了长达数年的安稳时期,百姓们也得以在这段时间里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呢。
然而,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刘表渐渐发现,在自己所管辖的这片区域当中,那些原本属于自己治下的贤能之臣以及勇猛善战的将领,竟然都纷纷转而去投靠刘备了。面对这样的情况,刘表的心中不由自主地泛起了疑团,开始对刘备产生了猜忌之心。
刘备察觉到对方已然在孤立自己,可他也很无奈,毕竟自身的实力实在是太弱小了。再看看这广阔的天下,居然都找不到一处能让自己安身的地方呢,为此,刘备常常是日夜不停地叹息。
就这样,在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下,五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彼时的刘备,已然年逾五十,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瞧啊,他的鬓发都已经变得斑白了。每一次对着镜子,或者只是不经意间的抬手触摸到那变白的头发,他的心中就会涌起一股深深的忧虑。他满心挂念的,始终是那光复汉室的伟大事业啊,可眼瞅着自己的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不复年轻时的健壮,他就越发害怕,担心在自己这一辈子里,没办法完成这心心念念的光复汉室的大业。
他曾多次向刘表提出建议,认为应当趁着自身兵力强盛、士气高昂的时候,尽快出兵才行。
要知道,刘表这人性格颇为懦弱呢。而且啊,他当时已经年迈体弱了,身体状况也不怎么好啦。在那样的情况下,他心里就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牢牢守住荆州这块地盘,然后平平安安、稳稳当当的,就这么过完自己剩下不多的日子。
刘备面对当时的情形,心中满是无奈。他心里琢磨着,这刘表看样子是靠不住的咯,往后的事儿还指不定咋样呢。所以呢,他就越发意识到得提前谋划谋划了,得为了以后能够崛起好好做一番准备才行,可不能就这么干等着,啥都不做。
在那个时候啊,刘备渐渐察觉到一个情况,就是自己的身边其实并不缺那些作战勇猛、训练有素的精兵,也有不少能征善战的良将。可问题就出在啊,在出谋划策这方面,也就是贤能的臣子和智谋过人的谋士,实在是太少啦。就因为这个状况,每次出去打仗的时候,往往都会在这方面栽跟头、吃大亏呢。
若想要实现光复汉室这一目标,光靠一味地冲到阵前与敌人拼杀,那可起不到太大的作用哦。要知道,在很多时候呢,一位足智多谋的谋士所献出的一条妙计,其发挥的作用那可相当于十万雄师所产生的威力。
在那样的形势之下,刘备心里清楚,若想成就一番大业,身边必须有智谋超群的谋士相助才行。所以呢,他便开始积极地行动起来,不辞辛劳地前往各地去拜访那些有贤能、有智谋的谋士,满心盼望着这些谋士能够认可他、愿意为他效力,从而辅佐他在这乱世之中闯出一片天地呢。
那时候,恰逢水镜先生正在荆州游历居住。得知这个消息后,刘备赶忙前往拜会。可这位水镜先生呢,他满心都只想着归隐田园,过那种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对于天下纷纷扰扰的纷争,压根就没有想要参与其中的意思。
他发觉刘备这人十分忠厚,而且对贤才有着极为迫切的渴望之情。基于这样的认知,他便把自己的两位学生,也就是诸葛亮和庞统,向刘备做了推荐。
刘备偶然间听到了诸葛亮这个名字,这一听可不得了,他脑海中瞬间就闪过之前徐庶跟他提起过关于此人的种种情况。徐庶当时那可是对诸葛亮赞誉有加呢,把诸葛亮说得十分厉害,这让刘备心里对诸葛亮早就存了一份好奇与期待。这会儿一听到这名字,刘备哪还坐得住,赶忙披上衣服,一下子就跨上了马。他还不忘叫上自己那两位情同手足的兄弟,三人便一同朝着南阳隆中的方向疾驰而去,就盼着能早日见到这位传说中的诸葛亮呢。
那么在这个时候,一直隐居在山野之中的诸葛亮,他正在干什么呢?
贤臣谋士
诸葛亮与庞统这两位才智过人之士,曾经都有过在水镜先生身旁求学的经历呢。他们二人凭借着那极为出众的聪慧头脑,在当时就被世间众人赞誉为“卧龙凤雏”啦。
庞统很早就出去做官了,可诸葛亮却不这么想。在诸葛亮看来,当时这天下并没有能让他觉得是明主的人。他琢磨着,要是就这么勉强自己出去谋取仕途,还不如安安静静地住在山野之中呢,那样的日子过得才自在。
他选择隐居在山野里面,不过呢,可别以为他就此两耳不闻天下的事儿啦。实际上,他常常会和三五个好朋友相互约着,大家聚在一起呢,一边喝着酒,一边品着茶,然后就敞开了聊天下发生的那些事儿,对百姓们过得好不好、有啥难处这些情况,他可都是十分关心着的呢。
刘备初次前来之时,恰逢诸葛亮出门游历四方,意在观察天下的局势走向呢。
刘备第一次去拜访诸葛亮的时候并没有见到他本人,不过呢,在刘备回去的路上,倒是碰到了一位文人。这位文人看上去气宇轩昂,很是不凡呢。
瞧啊,他出现了。身上穿着一袭黑布长衫,那长衫的颜色纯黑,显得质朴又低调。头上呢,戴着一块布巾,布巾规规矩矩地裹着,给人一种很传统的感觉。再看他的手里,还拿着一根木棍,就这么不紧不慢地,顺着山间的小路缓缓走来。他这一路走来的姿态,还真带着几分文人气概呢,仿佛是从古书中走出来的文人雅士一般,透着一股子儒雅的韵味。
那三个人啊,当时都满心以为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呢,心里一激动,赶忙快步走上前去,热情地跟人家打起招呼来啦。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对方明确表示自己并非众人熟知的诸葛孔明。他介绍说自己是诸葛孔明的好朋友,名字叫做崔州平。此次前来这里,其目的就是想找诸葛亮一同出去游玩呢。
就这样,刘备把孔明不在家中的这个情况告知了他。
崔州平得知自己要拜访的好友并不在家,心想既然如此,那也就没必要着急忙慌地赶路啦。于是,他便和同行之人在那山林之中寻了块石头,悠然自得地坐了下来,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开了。
在经过了一阵子的交谈之后,崔州平已然听出了刘备此次前来究竟是抱着怎样的意图。明白了刘备的心思后,崔州平当下就不停地连连摇头,表示并不认同或者有着其他的想法。
就在那时,刘备瞧见了眼前的这一幕,心里实在忍不住了,于是开口问道:“先生啊,您这怎么一直在摇头?难道说我去恳请孔明先生出山这件事儿,是做得不对的吗?”
崔州平赶忙进行解释,他表示自己绝不是要抢夺将军所看重喜爱之人,只是觉得孔明在当下这个时候选择出山,实在算不上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呢。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刘备听到这样的一番言论之后,他并没有因此而恼怒生气。恰恰相反的是,刘备展现出了极为谦逊的态度,他以一颗虚心向学、渴求真理的心,诚恳地向对方请教其中的道理,一心想要从这番言论中汲取到对自己有益的东西呢。
崔州平当时对着刘备讲道:“刘将军啊,我心里明白您急切地想要平定这天下,这份心思我是知晓的。不过呢,就当下的形势而言,还没到能够去做这件事的合适时机呢。”
崔州平持有这样的观点:在天下局势的发展历程中,似乎存在着一种规律,那就是分久了必然会走向合,而合久了又势必会走向分。就拿从秦汉时期开始的天下局势来说吧,每一次都是先是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而后慢慢进入安定平和的阶段,可接着呢,又会从这安定的状况再度陷入到混乱当中去。
就好比月亮的阴晴圆缺那样,当它圆满之后就会渐渐出现缺损的情况,而缺损到了一定程度呢,又会慢慢重新变得圆满起来,如此这般循环不断地交替进行着,从来都没有停歇过。
在那个时候,天下才刚刚陷入大乱的局势之中呢。要知道,想在这样的情况下迅速地让天下重新平定下来,这可不是单靠人的力量就能够做到的,实在是太难太难啦,远远超出了人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哟。
那时候的刘备,满心满念都是要光复汉室,把这天下重新平定下来。对于崔州平所说的那些言论,他压根就听不进去。这不,刘备直接就反问起崔州平来了,说道:“我可是汉室刘姓的后人,这身份在这儿呢,又怎么能去听从天命的安排呢?”
只见崔州平见对方这般执着的样子,当下不敢再有耽搁,赶忙说道:“我,不过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山野村夫罢了,刚刚说的那些话,那可都是些狂妄自大的言语,您可别太当真啦。”
刘备一听,觉得对方说的全都是些“迂腐”的话,当下便没了继续和他交谈下去的兴致。不过呢,刘备心里另有盘算,还是邀请他一同前行。之所以这样做,是想着能通过此举,向诸葛亮充分展现出自己那份求贤若渴的诚意呢。
崔州平呢,面对某种情况时,果断地给出了拒绝的回应。他明确地表示,自己压根就对功名利禄这类东西毫无兴趣可言。之后,便毅然决然地隐入到了那山野之间,渐渐地,就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了,仿佛就此彻底地融入了那片山野之中一般。
刘备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他看着眼前这人,心里直犯疑:这人到底算是隐居在这世间的高人呢,还是一个迂腐不堪的家伙?着实让人捉摸不透呢。
博陵崔氏
话说刘备第二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不巧的是,刚好赶上崔州平与诸葛亮一同外出游历去了。面对这样的情形,刘备心里那股原本满是期待的劲儿一下子就落了空,不禁生出了许多惆怅之感。
在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个人看来,崔州平那可真的是越发给人一种“玩物丧志”的感觉呢。刘备他们心里或许在想,这人整天也不知道干些正事儿,净顾着在一些他们觉得没什么用的事情上耗费精力,就好像把心思都放在那些玩乐的、没什么大志向的事儿上了,所以在他们眼中,崔州平就越发显得是在“玩物丧志”啦。
在历经了三次前去拜访之后,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人才终于得以见到诸葛亮。当见到诸葛亮的那一刻,刘备的眼中满满当当都是对诸葛亮那雄才伟略的惊叹与赞赏,以至于他完全沉浸其中,都差点把之前等待的焦急以及种种过往给忘得一干二净了,满心眼里就只剩下眼前这位有着非凡才略的诸葛亮了呢。
或许不少读者也已经把这位姓崔的隐士给忘掉了。
然而,大家可别小瞧了这个人,他压根就不是那种普普通通的“山野村夫”哦。实际上呢,他是出身于名门望族的一位“大佬”级别的人物呢。
有一个崔姓家族,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那可是相当有名气,绵延传承了足足有上千年的时间,称得上是名门望族呢。
在咱们国家的十大名门望族里面,有两个北方的家族那可是相当重要,绝对不能被忽视的哦,它们就是清河崔氏和博陵崔氏呢。
他们所生活的地方,就在如今的河北衡水这一片区域。而且呢,他们家里的每一个人,可都不是一般人哦,各个都是有着特殊本领、不同寻常的能人异士呢。
大家知道吗?在古代有两个很有名的崔氏家族,一个是清河崔氏,另一个就是博陵崔氏啦。要说起来,博陵崔氏的历史那可是相当悠久呢,比清河崔氏还要源远流长哦。他们家的祖先可厉害啦,早在春秋战国那个久远的时期,就已经在齐地一代接着一代地担任官职啦,一直延续了好多代呢。
在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有这么个情况,那就是崔氏家族的一部分分支,辗转来到了河北衡水这一片区域。打西汉时期开始呢,这部分崔氏族人就在此地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了。而且,他们家族世代都有成员能够凭借自身的才学或者能力等进入仕途为官,在当时的官场等领域也算是颇有影响力的呢。
在三国那个风云变幻的时期,有个人叫崔州平,他的父亲呢,是崔烈。这崔烈是在袁绍的手底下当差做事的哦,就这样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有着这么一段关联呢。
在东汉末年那个时期,朝廷里出现了不少卖官鬻爵的情况呢。就拿崔家来说吧,崔父呢,为了能谋得一个高位,就花了五百万钱,去买了三公之中的司徒这个职位。当时这种靠花钱买官的现象在朝中还挺常见的呢。
事情被揭露出来之后,崔州平心里可真是难以接受啊。要知道,他可是从小就熟读各类诗书典籍,一直秉持着高尚的品德和操守呢。可没想到,自己的父亲竟然做出了这般不堪的事情。这让崔州平心里特别不是滋味,所以,他常常会因为这件事和父亲争论起来,就是希望父亲能认识到错误,可这其中的矛盾和无奈,大概也只有崔州平自己心里最清楚了。
因为某些缘故,崔烈经常拿着棍子去殴打他。
日子一天天过去,崔州平渐渐察觉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那就是“卖官鬻爵”这种乱象的源头居然是汉天子啊。要知道,在当时那种官场环境下,官职居然可以像商品一样被买卖,这背后的主导者竟然是本应治理天下、维护公正的汉天子。这件事对崔州平的冲击可太大了,从那之后,他对于进入仕途去当官这件事就完全不抱任何希望了,彻底地心灰意冷了。
就在这个时候,崔州平刚刚来到南方地区呢。之后呢,他便和那隐居在山野之中的诸葛亮结识了,而且,两人还成为了关系很不错的好朋友哦。
要知道,崔州平的家室那可不是一般的情况,是相当不寻常呢。为啥这么说呢?这就得提到他的家底了,那可是十分雄厚的。就拿他父亲崔烈来说吧,要是家底不厚实,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拿出五百万钱来呢?由此也能看出,崔州平他家确实有着不一般的家境和雄厚的财力。
想那刘备在当时的情形下,要是他能够再多坚持坚持,在态度方面表现得更加诚恳一些,说不定就有机会把崔州平招揽到自己的麾下啦。要知道崔州平也是颇有才能之人呢,若刘备能做到这些,那麾下可就又多一员得力助手咯。只可惜,刘备当时或许没把握住这个机会,最终没能成功将崔州平收入囊中。
很遗憾的是,刘备仅仅请来了一个诸葛亮,也就是卧龙先生。虽说后来庞统,也就是凤雏也来到了刘备这边。但这二人都是在兵法方面极为精通,可要是说到处理朝廷政务的话,就都不算擅长了。
在那之后,庞统英年早逝,这无疑是蜀汉的一大损失。而诸葛亮呢,他一心扑在朝政之上,日夜操劳,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身体就这样一点点被拖垮了。最终,他在五丈原这个地方,带着满心的遗憾,因病离世。随着诸葛亮的离去,蜀汉想要光复汉室的大业也就彻底没了希望,曾经那看似有可能实现的宏伟目标,至此只能成为人们心中一份难以实现的念想了。
然而,崔家并没有在三国时期那纷繁复杂、战火纷飞的战乱局面里被淹没掉。在三国这样一个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战事此起彼伏的时代大背景之下,诸多家族都因战乱的冲击而或衰败、或离散,可崔家却能够在这一片兵荒马乱之中得以存续,没有被那汹涌澎湃的战乱浪潮所吞没,依然保持着自身一定的发展态势,继续在历史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未因三国的战乱而从此销声匿迹。
博陵崔氏这一族群,有着极为漫长的发展历程,其延续时间长达百年之久。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了南北朝时期的风云变幻。而当时间推移到唐朝的时候,更是迎来了家族发展的一个辉煌阶段。在这个时期,博陵崔氏一族涌现出了多达十六名宰相呢,从这就能够充分看出,这个家族真的是人才辈出、济济一堂,其家族底蕴和人才储备着实令人惊叹。
大家想一想啊,要是能再给刘备一次机会的话,他肯定是不会轻易放过像那样的一名人才。可这世上哪有如果呢,时间就如同江水一般,只会不停地往前流,根本没办法倒流回去。而历史呢,它就像是一条单行道,一旦走过了,那就是走过了,根本不存在回头重新再来一遍的可能。所以,刘备错过那名人才这件事儿,也就只能成为让人有些遗憾的既定事实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