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双汇“太子爷”万洪建突然“开炮”,目标直指父亲万隆。
婚外情、私生女、偷税漏税、转移资产……在万洪建的笔下,父亲所做的事桩桩件件不堪入目!
消息传出后,双汇的股价应声暴跌,市值一夜蒸发近900亿元。
食品安全问题、员工待遇问题,也随之被放在了聚光灯下,这个昔日的肉类帝国,俨然成为了众矢之的。
到底是什么,让一个儿子选择与父亲反目成仇?
万隆与双汇的崛起
万隆的创业史,堪称一部商界奇迹。
1984年,当他接手漯河肉联厂时,它的情况着实令人心惊。
破旧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却难掩其老化的事实;工人们行色匆匆,眼中看不到希望的光芒。
这个已经连续26年亏损的工厂,就像一个濒死的病人,随时可能倒下。
然而,万隆的眼中却闪烁着不一样的光芒。
站在厂房门口,他坚信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经吹遍中国,肉类市场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万隆心中燃起了熊熊烈火,决心要让这个濒临倒闭的工厂重新站起来。
万隆开始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提高了生猪收购价,不仅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为工厂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农民们听到这一消息,纷纷带着肥硕的猪来到工厂,收购处排起了长龙。
接着,万隆将目光投向了生产设备,他四处奔波,引进了一批先进的生产设备。
当崭新的机器被安装到位时,整个工厂仿佛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工人们的脸上重新焕发出希望的光芒,生产效率也大幅提升。
然而,最让人惊讶的是万隆对质量的执着追求。
他常常深夜还在车间里巡视,亲自检查每一个生产环节。
有一次,他发现一批即将出厂的火腿肠包装有轻微瑕疵,二话不说就让整批产品重新生产。
这种近乎偏执的追求,让双汇的产品很快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与此同时,万隆的眼光并不局限于国内市场。
他敏锐地察觉到了国际市场的潜力,开始将触角延伸到前苏联和东南亚。
通过参加国际展会、考察国外市场,双汇的产品逐渐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随着漯河肉联厂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万隆开始不满于现状。
1989年,工厂正式更名为双汇集团,并开始准备上市。
接下来的二十多年,双汇的发展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势不可挡,一度成为中国肉类行业的第一股。
2013年,双汇更是以71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的猪肉企业史密斯菲尔德,创下了中美并购的纪录。
站在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幕前,万隆看着“双汇”两个字闪耀在世界的中心,内心充满了自豪。
然而,就在万隆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他的家庭生活却悄然起了变化。
万隆开始嫌弃妻子王梅香的朴实无华,而一个叫沈瑞芳的年轻女子,却如一缕春风,悄然走进了他的生活。
合作下的暗流涌动
沈瑞芳,这个名字像是一个魔咒,让万隆无法自拔。
她年轻貌美,聪明伶俐,很快就从一个普通的女工,成为了万隆的贴身秘书。
两人朝夕相处,渐渐地,一种超越雇佣关系的情愫在心中滋长。
虽然万隆的妻子王梅香并不知晓这一切,但万隆的长子万洪建,却目睹了这一切。
他看到父亲为了沈瑞芳,不惜支付500万的分手费给她的前夫。
除此之外,父亲还在香港为沈瑞芳置办了豪宅,甚至生下了私生女。
每一次看到父亲和沈瑞芳在一起时的笑容,万洪建的心就如同被刀割一般疼痛。
父子之间的嫌隙,就这样悄然埋下。与此同时,在双汇的经营决策上,两人也开始出现分歧。
自从大学毕业后,万洪建就进入了双汇工作。
虽然是老板的儿子,但他却并没有得到特殊待遇,而是从最基层的车间工人开始做起。
靠着自己的能力,他被提拔为双汇北京办事处的销售主任,负责开拓北京市场。
之后,万洪建又被调任双汇外贸处副处长,开始接触国际业务。
通过近三十年的努力,万洪建从一个普通的基层员工,逐步成长为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
2013年,父亲万隆提出,要斥资71亿美元收购美国最大的猪肉企业。
万洪建得知后坚决反对,他认为这个投资风险太大,美国的工厂运营成本高,很可能会导致公司利润下滑。
然而,万隆却固执己见,坚持要抓住这个机会。
这次分歧,成为了父子关系裂痕的导火索,此后,万隆的决策越发大胆。
他将公司36%的股份出售给了美国高盛集团和鼎晖集团;在香港成立"万洲国际",大举收购美国肉类企业。
即使每进口1万吨猪肉就要亏损8000万,他也在所不惜。
更让万洪建震惊的是,在这些并购交易中,他无意中发现父亲居然私下收取了2亿美元的好处费。
而这笔巨额收入,在15年间一直未向国家税务部门申报。
这种明目张胆的偷税漏税行为,让万洪建对父亲的商业道德产生了严重怀疑。
父亲对家庭的背叛,以及商业上的分歧拉扯着万洪健,父子俩的关系已经濒临破裂边缘。
更糟糕的是,不满足于现状的沈瑞芳,也开始暗中挑拨离间。
她在万隆面前说万洪建不懂得感恩,在公司里处处与父亲作对;又在万洪建面前暗示万隆已经不信任他,准备另立接班人。
沈瑞芳的行为,让原本就存在裂痕的父子关系更加雪上加霜。
但父子俩的关系真正从合作到对立,还是在2021年。
没有赢家的权力争夺战
随着年龄的增长,万隆开始考虑公司的接班问题。然而,多年的掌权让他难以放手。
他一方面希望培养接班人,另一方面又担心失去对公司的控制。
这种矛盾的心理,让他在处理与万洪建的关系时显得犹豫不决。
事情的转折点,发生在一次股东大会上,万洪建的提案获得了超过万隆提案的支持率。
这让万隆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他开始怀疑儿子是否在暗中拉拢股东,试图夺取公司控制权。
从那以后,万隆开始有意识地压制万洪建,限制他的权力。
2021年6月,本应成为接班人的万洪建,突然被父亲以一纸命令,免去了所有职务。
取而代之的信任CEO,是万隆的心腹郭丽军。
会议室内,气氛剑拔弩张,万洪建猛地站起身,椅子倒在地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他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质问父亲为何如此决定。
万隆面无表情地看着儿子,冷冷地表示公司需要新的血液,郭丽军更适合这个位置。
万洪建无法接受这个决定,愤怒和不甘充斥着他的内心,他一拳砸在桌子上,玻璃杯应声而碎,水花四溅。
而万隆却依旧冷静,命令保安将万洪建带出了会议室。
经此一事,被废黜的“太子”,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8月17日,在一篇题为《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的文章中,他将父亲的种种劣迹,公之于众。
文章中,万洪建不仅指责了万隆与沈瑞芳的婚外情,还揭露了双汇集团存在的一系列财务问题和管理混乱。
他指出,从2014年到2021年,公司向美国转移了约35亿美元的资产,而这些钱的去向至今是个谜。
万洪建的爆料,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
双汇的股价应声暴跌,市值一夜蒸发近900亿元,这个昔日的肉类帝国,俨然已成众矢之的。
同时,双汇的食品安全问题、员工待遇问题,也被放在了聚光灯下。
媒体开始深入调查双汇的生产车间,又发现了一系列严重的卫生问题。
这些负面报道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信心,双汇的销量开始大幅下滑。
更糟糕的是,2011年的"瘦肉精"事件被重新提起,进一步加剧了公众对双汇产品质量的质疑。
面对狂飙突进的舆论风暴,万隆选择了沉默。
他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眼神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
曾经辉煌的商业帝国,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最终,万隆深深地叹了口气,辞去了双汇发展和万洲国际的董事长职务,将权力交给了二儿子万宏伟。
而万洪建,则被彻底逐出了公司。这场轰动一时的家族内斗,最终以双输告终。
曾经叱咤风云的商业帝国,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
而这对曾经荣辱与共的父子,也因为金钱和权力,最终走向了对立。
在新的管理层领导下,双汇集团的业绩持续下滑。
曾经的辉煌似乎已成为过去,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那35亿美元资产的去向,成为了一个永远的谜,埋藏在这个曾经辉煌的商业帝国的废墟之下。
结语
双汇的经历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兴衰史,更是一个关于人性、权力和金钱的深刻寓言。无论是多么辉煌的企业,如果失去了诚信和亲情的基础,终将难逃崩塌的命运。
【参考文献】
界面新闻-2021-08-18——《万洪建:我眼中的父亲和万隆》
澎湃新闻-2021-08-13——《双汇母公司父子夺权大戏:长子“被废”,次子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