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北京市多部门最近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强“老老人”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共涉加强需求调查和兜底保障、优化服务设施功能布局、扩大普惠服务、完善医疗服务供给、推进服务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强化服务改革组织保障等6方面20条措施。
“老老人”是指80岁以上高龄老人,包括高龄失智失能老人和高龄自理老人。而据他们统计,在现有69.8万“老老人”中,高龄失能老人16.36万,占比约23.5%。也就是说,并不像网上一些人所说,人一过了80岁就都不能自理、晚年是“腥风血雨”啥的。能自理的还是占绝大多数,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对老年人的晚年幸福至关重要。
北京市的保障政策包括四个方面,优化补贴津贴制度、养老设施新建改建、养老服务生态圈及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机制等。
而我特别感兴趣的就是最后这一条,也即创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考核激励机制这一条。如能真正落实,可谓是老年群体的最大福音。
看病难看病贵,老少皆难,而老年人尤其是难。儿女们都上班,不可能都请假相陪。可自己去看病,如入迷宫,不知在哪如何挂号,找不到应就医的科室,也找不到在哪检查、在哪拍片、在哪缴费。……
家庭医生真好,如果放眼全国,可能都签约了家庭医生,可也仅仅是签约了而已。试问能有几人知道自己的家庭医生是谁、又有几位家庭医生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住哪、叫啥名字?这是为啥?
概因缺乏对家庭医生的签约服务考核激励机制。
如能真正理清家庭医生的服务范围、服务对象、服务标准乃至将其个人收入与之挂钩并严格管理考核,才能真正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也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老老人”的身心健康。
我甚至认为,哪怕让“老老人”们对上门服务的家庭医生适当付费,并真正发挥作用,也比当下不知家庭医生在哪、是谁、发挥不了作用要好得多。
希望北京市的服务保障措施能尽快落到实处,更希望这一好的做法能推向全国。如此一来,独居“老老人”的困局才能真正化解,老人们才能真正做到晚年无忧、共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