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4大兵家必争之地,一省三地,拿下就可得天下!

历史其实挺有趣呀 2025-02-05 16:35:19

自秦始皇统一六国起,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在追求一个“大一统”。先不说占领他国领土,能先将“大一统”完成的皇帝就没几个。

然而中原大地如此辽阔,就算是完成了大一统,也肯定是耗费了大量的国力,没有人能一口吃成个胖子。那该怎么办呢?

既然无法一口吞并这片大地,那么就需要先占据要地,之后再徐徐图之。在我国的历史上,有这么几处地方,地理位置极为刁钻,是门户一样的存在,因此也就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这几处地方都在哪里?它们又经历过怎样的腥风血雨?

中华起源之地

中华民族的起源之地——河南,大禹分九州时的豫州,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省。

从三皇五帝那时候起,河南就一直被视为我国的腹地,是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最为严防死守的地方。

由于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四面都有门户把守,因此有很多朝代都看中了这里,在这里定都。

河南省除了地理位置优越,这里的粮食产量也是它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因素。打仗得有军饷和粮草吧。

粮草在战争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而作为古代粮食产粮的省份,河南自然也就成了人们争夺的对象。

众所周知,刘邦的西汉都城是在陕西西安,但是实际上,刘邦最先考虑的地方不是西安,而是洛阳。

汉朝的人们都以为洛阳是周朝的国都,而刘邦虽然没什么学问,但是对于历史方面的事,他还是懂得一些的。

于是他就想把都城放在洛阳,学一学周朝的风水,让汉朝也能坐这八百年江山。

刘邦手下的谋士看出了刘邦的心思,在一番劝阻之后,刘邦这才放弃了这个想法。

然而到了东汉时期,光武帝还是将国都挪到了洛阳。

细细统计起来,洛阳一共做了十三朝的都城,由此就能看出洛阳这块地方的重要性。

而河南光一个洛阳就如此重要了,再加上一些开封、郑州这些地方,让整个省都变得极为重要。

而每次发生战争,无论是哪里的人,都喜欢奔着河南来,难道只是因为有粮食吗?

是的,就是为了有粮食。“民以食为天”这话可不是白说的。

隋朝隋炀帝时期,杨广就在河南境内,离他的东都洛阳不远处的地方,修建了两个大粮仓回洛仓和兴洛仓。

根据现代考古发现,这两仓的最大粮食储量,足够全国人吃饱,极为惊人。

而瓦岗起义军的李密,为了拉拢民心,派兵攻打这两个粮仓,然后给百姓们开仓放粮,博得了一片好评。

到了明朝末年,从陕西起兵的“闯王”李自成,也千里迢迢跑到河南来,开仓放粮,只不过粮仓不一样了而已,这一举动让本来已经陷入绝境的起义军陷入起死回生了。

纵观历史,从秦汉、魏晋、隋唐、北宋、元明清,河南一直都有着很高的出场率。

河南不仅地理位置好,还有足够的粮食和历史底蕴,而且还足够有钱,这种好地方,不打你打谁啊。

五省通衢之地

在河南的东南边,有个地儿叫徐州。在看一些战争电视剧的时候,经常听到的一个词叫“徐州剿总”。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搞出来的东西,当时一共有四个“剿总”,分别是“华北”“东北”“华中”“徐州”。

和其他三个比起来,徐州这个词显得有些不够格了,但实际上,徐州这个反而是最为重要的。徐州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是属于江苏省的西北部。

徐州是华东地区的门户城市,要是徐州丢了,南京都有危险。因此在淮海战役时,徐州就是主战场。

现代人很聪明,看中了徐州位置的重要性,但是古人也不含糊,从6000多年,徐州先民就已经在这里活动了,当然他们看中的应该不是此地的战略意义。

后来到了三皇五帝时期,徐州又出现了一位让很多皇帝都向往的人物——彭祖。

如果不需要验证的话,彭祖就是我国寿命最长的一位,也正是因为彭祖的原因,在很长的时间内,这片地区都被叫做彭城。

再往后就到了楚汉争霸时期,西楚霸王项羽也看中了彭城,将这里定为了楚国的国都。

后来刘邦还在这里打了一场著名的“彭城之战”。

六十五万汉军被项羽三万楚军追杀,险些全军覆没,战死的汉军把河道都堵住了,刘邦都差点死在这彭城里,这也是项羽一生中的经典“以少胜多”战役之一。

到了东汉末年,官渡之战前夕,刘备跟曹操之间闹翻了,由于刘备之前参与密谋了谋杀曹操的事件,曹操一直记着仇呢。

他一直都想找机会除掉刘备,但是刘备却占据了徐州。曹操想搞刘备的话,中间还隔个着袁绍。

而曹操身边的郭嘉却提出:“袁绍这个人胆小怕事,不愿意轻易动手,因此主公可以直取徐州,根本不用担心袁绍会偷袭。”

曹操选择了相信郭嘉,袁绍果然不敢出兵。当时的刘备才刚刚起步,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结果刘备被打得只能投靠了袁绍。

也正是在这时候,关羽被迫跟了曹操,从此“诛颜良,斩文丑”“过五关,斩六将”。这都算是徐州之战的“后遗症”。

原本刘备是想借徐州之地崛起的,谁知袁绍这家伙居然如此胆小,都这样了还不敢搞曹操一手。

徐州凭借着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直接成为了这里最有争夺价值的城池,楚汉时期的项羽刘邦,三国时期的三家都曾争抢过这里。

到了现代,就连北洋军阀也来掺了一脚。实际上,随着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南移,徐州也是越来越重要。

迎战蒙古之地

在金庸小说里,有一个城十分有名,那就是郭靖拼死守护的襄阳城。而在真实的历史上,襄阳城比小说里还要悲壮。

作为南宋的最后一道防线,无数的将士用自己的鲜血,为南宋延长了四十年的寿命。

从公元1268年开始,蒙古人开始攻打襄阳,但是襄阳城地势特殊,蒙古人一时间也没打下来,于是双方就在襄阳城僵持住了。

而蒙古人之所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攻打襄阳城,就是因为襄阳城是一扇大门,只要襄阳城破,南宋政权就可以宣布灭亡。

蒙古人都知道的事,南宋人肯定更加清楚,因此他们也拼了命地守城,不让一个蒙古人过来。当时的蒙古军有着攻城利器“投石机”。

但是襄阳城的角度特殊,让投石机失去了作用。蒙古人没了办法,他们总不能拿着弯刀冲过来砍城墙吧?

当时蒙古人的强盛超乎想象,他们特地从阿拉伯调了一位工程师来,改造了他们的投石机,让投石机投更远还能投得更准,这对于南宋守军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然而坏消息却不止这一个。

襄阳城此时已经成了一座孤城,既没有援兵,粮草也即将消耗殆尽。最终,守城的将军吕文焕在巨大压力下,选择了开城投降。

这些年来,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襄阳城的百姓们更是悲惨。开城投降也许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襄阳城是河南与湖北之间的大门,占据了襄阳城之后,北上可直达郑州,南下又能直奔武汉,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

也正因为如此,襄阳城的城池造得也格外坚固,被誉为“天下第一城池”,又称“铁打的襄阳”。

汉室复兴之地

在楚汉争霸开始之前,刘邦是没有资格做项羽对手的,所以项羽说什么他也得受着。

项羽也早就看刘邦不顺眼了。

所以项羽分封天下的时候,就把刘邦该安排到了最偏远的地区——巴蜀。

而巴蜀的门口汉中,就成了刘邦的发家之地。刘邦在这里养精蓄锐,等到他再出现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跟项羽叫板的根基。

这个根基便是汉中之地。刘邦当了皇帝之后,自然也没忘了他的老根基,因此蜀中地区得到长足的发展。

到了东汉末年,在诸葛亮的计划中,想要复兴汉室的刘备,也必须以川蜀地区为根基,才能完成复兴汉室的大业,刘备也确实是这样做了。

刘备在川蜀地区日渐强大,曹操可看不下去,马上就要派兵攻打刘备。

但是刘备派重兵把守着汉中,曹操就算是把所有的兵力都派来,也难以攻破这汉中。只要汉中不破,蜀汉集团就能安心在这里发育,直到能横扫魏国和吴国。

只要汉中不破,曹操就无法伤到刘备,而且汉中还天生是易守难攻的地形。

河南省作为品种资源都极为丰富的区域,在战争中一定是块块人人都想要的肥肉。

而徐州地区、襄阳地区、汉中地区,都是门口城市,关键枢纽。只要拿到他们,就能很轻松地拿到更多的地方。这些地方就像是藏宝箱的锁,人们都在向往着它们保卫的宝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