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国民党的“二号人物”、曾任国民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回到了中国大陆,并受到了热烈欢迎。
在这样的情况下,远在台湾的蒋介石父子,也积极展开了行动,欲回到中国大陆。
不过,蒋氏父子回大陆是有条件的,蒋介石当时就给毛主席提出了6个条件。
尽管这6个条件有些刁钻,甚至是苛刻,但宽宏大度的毛主席还是全部同意了。
然而,可惜的是,最终蒋氏父子也没能回到大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蒋介石败退到台湾后,最初一直怀着所谓的“反攻大陆”的美梦,期间也曾搞了很多小动作,但基本都以失败告终。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原本想要以武力的方式收复台湾,但由于朝鲜战争爆发,这一计划便被暂时终止。
1953年7月27日,朝鲜交战各方达成停战协定,持续3年多的朝鲜战争正式落下帷幕。
但彼时的世界并不安宁,直到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越南停火协议签订后,一度紧张的国际形势才逐渐得以缓和。
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政府在致力于国内建设的同时,其对台政策也发生了较大转变,即由过去以单纯武力解决的方针,改为“武力与和平方式相结合”的方针。
比如,在1955年5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上,周恩来总理就明确提出:
“中国人民愿意在可能的条件下,争取使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此外,毛主席也曾表示:我们要与台湾“和为贵”。
对台政策的转变,使得一些人开始认为:“新一轮的国共谈判,不久就会到来。”
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著名民主人士、曾参与过1949年北平和谈的章士钊先生,更是毛遂自荐,向周总理请缨前往香港,联系香港的国民党旧部,去做蒋介石的工作,全力争取促成新一轮的国共谈判。
毛主席和周总理当即同意了章士钊先生的请求。不仅如此,中共中共中央还专门写了一封信,让章士钊想办法转交给蒋介石。
在这封信中,我党表明了足够的诚意,其中有4点非常值得一说!
第一,除外交由中央统管外,台湾的人事安排,军政大权,由蒋介石管理;
第二,如台湾经济建设资金不足,中央政府可以拨款补助;
第三,台湾社会改革从缓,有待条件成熟,亦尊重蒋介石意见和台湾各界人民代表进行协商;
第四,国共双方要保证不做破坏对方之事,以利两党重新合作。
不得不承认,此四点足以表明我党之诚意,更足以表明中国人民亟盼祖国统一之决心。
除此之外,这封信的结尾还有这样一句:“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
很显然,此句就是希望蒋介石能怀念故乡土地,回来看看!不管是于情、于理,还是于自身利益计,蒋介石似乎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事实上,当这封信转交到蒋介石手中后,他虽然没有直接给出答复,但他却捧着这封信件,反复看了好几遍,期间更是没有说过一句话……
或许,对于蒋介石而言,他早有回归大陆之意,但老谋深算的他并不会在一切未定的情况下,就表示同意。
为了探清北京方面的真正意图,蒋介石于1957年派遣他的学生宋宜山前往北京。
这个宋宜山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抗日名将宋希濂的胞兄,而宋希濂当时正在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
同年四月,宋宜山几经辗转来到北京,受到了周恩来的亲切接见。宋宜山坦言: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中共方面关于和谈的意向。
周总理听后,向宋宜山说到了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重庆谈判时期国共之间的合作,并笑着说:“我们都是一家人嘛!”
周恩来的坦诚相待,让宋宜山彻底打消了对我党的疑虑,此时的他也坚信,新一轮的国共谈判即将到来。
之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由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出面与宋宜山商谈。
商谈结束,宋宜山回到了香港。
回到香港后,宋宜山立即给蒋介石写了一篇长达万余字的报告,但由于宋宜山文中多赞叹大陆取得的诸多成就,故而蒋介石看后大为不悦,再加上此时大陆正在开展“反右斗争”,因此蒋介石最终认为此时展开和谈的时机尚不成熟,等日后再说。
但这并没有阻挡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决心。
在这之后,著名爱国人士曹聚仁又挺身而出,甘愿担任联通两岸的重大使命。
不过,几年的奔波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效,国民党方面的态度依旧模棱两可,直到1965年,情况才迎来新的转机。
1965年7月,国民党的“二号人物”、曾任国民政府代总统的李宗仁回到了祖国。
李宗仁回国后,受到了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老总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其待遇非常之隆重。
见此情形,远在台湾的蒋介石父子自然也坐不住了,一个代总统尚且受到如此待遇,自己这个“正总统”、抗战时期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其待遇自然也不会差。
很快,曹聚仁便收到了一个重要消息: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最近要亲临香港,接他到台湾商量要事。
刚收到消息,曹聚仁就赶紧飞往北京,与中共领导人商量了谈判的要点,然后立即返回香港,等候蒋经国的到来。
蒋经国如期而至,两人随即在海上展开密谈!
蒋经国此行,自然也是带着诚意来的,两人谈的很愉快。最终,经过商定,蒋介石父子向北京方面提出了六点要求:
第一、蒋介石携旧部回到大陆后,仍担任国民党总裁;
第二、由蒋经国担任台湾省省长;
第三、台湾不能接受美国的任何援助;
第四、台湾海军、空军全部并入北京控制;
第五、厦门和金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
第六、台湾现任官员的官阶和待遇均保持不变。
尽管这6个要求有一些刁钻,但为全局计,毛主席最终还是全部都同意了。
不仅如此,中央还建议拨出江西庐山地区,作为蒋介石的居住地与办公地。
当然,以上这几点要求,并非只有这些内容,在每一条要求后面,都有必要的引申条款。
比如第一条,蒋介石回到大陆后,虽仍担任国民党总裁,但其居住地并不能选在老家浙江,而是除此之外的任何一个省区。
此外,蒋经国虽出任台湾省省长,但没有军事和外交权;其他政务由台湾省政府全权处理的时间期限为20年,20年满后再行商洽。
还有,台湾陆军缩编为4个师,其中一个师驻扎在厦门和金门附近,3个师驻扎在台湾本土。
厦门和金门合并而成的“自由市”,其主要是作为北京和台北之间的缓冲、联络区。
该“自由市”的市长由驻军师长兼任,而该军师长的具体人选,则需在经得北京方面同意之后,再行任命。
毫不夸张地说,此时距离台湾回归大陆,已经只有一步之遥了,但由于1966年大陆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导致蒋介石对国共谈判产生了极大地疑虑,从而又一次改变了主意。
此事再一次搁浅!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国际形势再一次发生变化后,此事似乎又有了新的转机。
当时发生了几件大事:国民党代表被赶出联合国、中日关系改善、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而这些事情都非常有利于大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对国际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也想与北京方面取得联系,重开谈判之门。
当时,曹聚仁先生已经离世,已经90岁高龄、还坐着轮椅的章士钊先生为了完成这项历史壮举,再次请缨前往。
1973年5月,章老从北京乘飞机前往香港,周恩来总理亲自前往机场相送。
然而不幸的是,章老来到香港仅一个月就病倒了,最后因医治无效,于当年7月1日病逝。
章老虽然“出师未捷身先死”,但他来香港的这段时间,却做了大量的工作,影响颇大。
为了台湾的前途命运计,蒋介石又动了重开谈判之门的念头,并将此重任交予国民党元老、时年75岁的陈立夫。
对于陈立夫而言,他也想极力促成此次谈判,为国家民族作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他还是没能看到这一天的到来。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一年半后,毛主席也与世长辞,历史终究还是留下了遗憾。
而蒋介石至死,都没有实现回归大陆的夙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