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海峰的通信生活
4月9日,阿里云AI势能大会在北京召开。在本次大会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烁、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刘伟光、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阿里云智能集团产品生态发展部副总裁张亮等发表重要讲话,为AI发展趋势与实践应用提供建议。
“大模型的社会价值正在企业市场释放,阿里云将坚定投入,打造全栈领先的技术,持续开源开放,为AI应用提速。”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大会期间,阿里云重磅发布了业界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旨在推动AI在各行各业的深度应用。
《海峰看科技》听会后,为大家整理了如下会议亮点。
北京市政府助力AI行业发展
作为今年阿里云AI势能大会举办地的东道主,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杨烁透露了北京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亮眼成绩。
目前,在京人工智能企业已超2400家,核心产业营收超3000亿元,备案123款大模型产品,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发布100个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数据总量达150PB;智能算力规模超2.2万P,京津冀蒙环京算力供给廊道已形成。
面对DeepSeek等新兴大模型崛起带来的行业竞争新格局,如何进一步加速大模型在行业中的深度应用成为关键议题。针对这一疑问,杨烁给出三大明确方向。
一是支持MaaS平台在京集聚发展,通过“算力券”支持培育一批有代表性的示范工程和标杆产品,通过“数据券”政策支持一批“首开放”数据集;
二是推动行业软件企业全面具备模型能力,优先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事务处理软件、新型安全软件等领域组织策划重点项目;
三是支持软件企业加快智能化技术改造,推动企业通过算力构建、模型部署、数据治理等方式提升研发效率,优先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领域组织策划重点项目;
四是健全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生态,推进人工智能国际开源社区建设、开源平台落地及共享生态构建;将人工智能赋能新产品、新服务纳入中小企业服务券支持范围。
阿里云持续投入,推动AI落地
截至2025年1月底,阿里云百炼平台中调用通义API的企业和开发者已超过29万。AI已广泛应用于重构代码开发、硬件制造、智能座舱、金融服务、药物研发、太空探索等诸多场景,行业化应用经验正迅速积累与沉淀。
据阿里云智能集团资深副总裁、公共云事业部总裁刘伟光介绍,通义灵码已能够自主执行任务拆解、代码编写、缺陷修复、测试等开发全过程任务,开发效率实现了数十倍的提升。
目前,通义灵码插件下载量超1300万,累计生成超20亿行代码,为建设银行、中信证券、平安集团、中国人寿等上万家企业提供服务,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辅助编程工具之一。
业界首个全生命周期MCP服务上线
在此次大会上,阿里云百炼正式推出了业界首个全生命周期MCP(Managed Compute Platform)服务。以往,企业在构建智能体(Agent)时,需耗费大量精力与资源进行资源管理、开发部署及工程运维等工作,流程繁琐复杂。
大家都很关心,阿里云百炼MCP服务能带来哪些提升?
笔者获悉,用户用时5分钟就能快速搭建一个连接MCP服务的Agent。该平台集成了阿里云函数计算,拥有200多款业界领先的大模型以及50多款主流MCP服务,全方位解决了Agent开发所需的算力资源、大模型资源和应用工具链等问题。
目前,百炼平台首批已上线包括高德、无影、Fetch、Notion等在内的50多款阿里巴巴集团及三方MCP服务,充分满足不同场景下的Agent应用开发需求。
助力地平线训练端到端智驾大模型
笔者关注到,在智能驾驶领域,阿里云也展现出强大的技术支撑能力。
地平线作为国内量产规模最大的智驾科技公司,其创始人&CEO余凯在大会上表示,依托阿里云万卡智算集群,地平线正在开展端到端智驾模型的训练工作。
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对异常节点的及时排查以及对每个训练任务的精细管理,智算集群的整体故障恢复时间降低了40%以上,极大地推动了端到端模型训练效率的加速提升。
笔者获悉,地平线已发布征程系列车载计算方案及HSD全场景智驾解决方案。其中,拥有业界顶级计算性能的征程6P已经正式回片,并在100小时内完成实车验证。基于征程6P打造的HSD也将在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首款量产合作车型交付。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云发布AI生态伙伴计划——“繁花”计划,并推出AI应用与服务市场。未来三年,阿里云将在基础设施、模型、数据、工具、应用、交付六大领域与生态伙伴一起服务百万云上客户,拓展百亿商机,共同打造中国繁荣的AI生态。
后记:中国AI企业正加速崛起
提起阿里举办的大会,云栖大会更为大众熟知。云栖大会是综合性的技术盛宴,其以云计算为核心,并延伸至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原生等多领域。
而阿里云AI势能大会则是首次亮相,该大会主要聚焦 AI领域,主要有三大价值:一是为AI应用提速,二是发掘AI时代企业创新范式,三是构筑AI繁荣应用生态。
从本次大会释放的诸多信号来看,阿里云在AI领域正持续发力,无论是通义大模型服务企业数量的爆发式增长,还是MCP服务的创新推出,都展现出其强大的技术实力。
以通义大模型举例,其与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华为盘古大模型、百度文心一言形成竞争关系,且各自优劣势不同。
其中,通义大模型深度整合了阿里云生态,可快速接入电商、客服、智能硬件等业务场景,且在客服系统、会议记录、内容摘要等任务中表现出色。但是,通义大模型的多模态生成能力,如在图像生成和视频理解方面相对有限,且对复杂专业知识处理能力有待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4月2日,阿里通义千问近期开源的端到端全模态大模型Qwen2.5-Omni登上总榜榜首,非常争气。据悉,阿里至今已向全球开源200多款模型,千问衍生模型数量已突破10万,超越美国Llama系列,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族群。
我们再看看华为云的盘古大模型发展情况。据悉,盘古大模型已在30多个行业、400多个场景落地,在自动驾驶、工业设计等多领域发挥重要价值。目前盘古大模型已经更新到5.0版本,其包含不同参数规格(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万亿级参数)的模型,以适配不同的业务场景;可以精准地理解文本、图片、视频、雷达、红外、遥感等更多模态;其数学能力、复杂任务规划能力以及工具调用能力强。
百度云的模型发展更是快速,文心一言很出名,近期不断更新。截至到去年11月,文心大模型日均调用量已超过15亿,文心一言用户规模达到4.3亿。文心一言依托百度强大品牌影响力和海量数据积累,在数据训练和用户信任上具有先天优势。因此,文心一言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强,在知识问答、文本创作、逻辑推理等方面表现优秀;融合多领域知识,在不同行业应用中可提供丰富准确信息。
随着国产大模型们的崛起,争气的中国AI企业正以“百花齐放” 姿态与ChatGPT 等国际巨头展开较量,而且国产大模型在中文语境、行业Know-how和政策适配具备天然优势。
政策东风劲吹,算力洪流奔涌,场景星火燎原。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AI企业将以自主创新之姿,引领全球智能革命的下一个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