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韩联社报道,韩国外交部经济外交协调官金希相接受韩媒采访时表示,韩国和美国政府4月底在美国休斯敦,举行了第十次韩美能源安全对话。对话中,韩国和美国探讨了合作应对中国光伏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方案。会上初步研讨了两种方案,一是采取进口管制应对中方“过度”补贴;二是美韩合作研发技术实力更强的产品。
据了解,美西方一些政客和媒体近期频繁炒作所谓“产能过剩论”,专门针对中国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能源产业,试图营造一种“过剩产能冲击世界”的恐慌感。美国财政部长耶伦4月初访问中国时,就抛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污蔑中国以低价在海外倾销产品,并将这种情况渲染成“全球威胁”,宣称所谓中国“产能过剩”不仅仅是美国面临的问题,在欧洲、日本、印度和墨西哥等国同样存在。而在她结束访华行程回国后,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依旧毫无根据地炒作中国“产能过剩”,并表示拜登政府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
耶伦污蔑中国存在“产能过剩”后,美国和韩国在光伏产业,提出方案合作对付中国,足以反映欧美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对于韩国和美国提出的应对方案,采取进口管制,属于滥用国家力量破坏国际经贸秩序,以及世界贸易规则,将对全球光伏产业链的整体稳定,构成严重破坏。
实际上,中国政府在光伏产业出台的补贴政策,一方面是为了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为促进中国企业在光伏行业占据优势,应对未来新能源的竞争,属于国家层面的战略投资,不存在所谓的产能问题。
从全球范围看,包括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在内的绿色产业,也不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绿色产业的兴起能够刺激新兴产业的发展,而新能源产业具备巨大的市场潜力,且绿色产业发展正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全球绿色产业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不足。美西方一些人士持续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真实目的就是为了打压中国新兴产业发展,维护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长期的垄断地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工业对美国的战略超越。在新能源产业,美国对中国存在严重焦虑。
美国遏制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去年12月份左右,美国财政部宣布,自2024年开始,在美国生产的电动车如果使用了来自中国、朝鲜、俄罗斯等国家制造或者组装的电池,将不再具备享受《通胀削减法案》的税收抵免优惠政策。此外,根据美国知情人士透露,美国政府还计划限制新能源电动汽车关键原材料,包括电池组件。
需要指出的是,韩国与美国准备在光伏产业合作应对中国前,中国、日本、韩国正就5月26日至27日在首尔举行三国领导人会议进行最终协调。韩外交部一名官员表示,中日韩三国决定选择三方互相方便的时间尽早举行峰会,韩方作为主席国与中日两国进行了沟通协调。
在筹备中日韩峰会同时,韩国政府也主动与中方保持外交接触。韩国驻华大使馆高级官员透露,韩中双方正就韩国外交部长官赵兑烈访华的具体日程和议题进行协商,目前进入最后协调阶段。
据了解,王毅外长今年2月份与赵兑烈通电话时,就已经邀请对方访问中国。赵兑烈当时回应称,将通过外交渠道与中方进行协调。随着中日韩峰会的协调进入尾声,赵兑烈访华的心情变得更加迫切起来。但如果韩国总是跟随美国,妄图打压中国,就算赵兑烈访华,中日韩峰会成行,也无法从根本改善两国关系,所以希望韩国政府也能从现实出发,推动两国关系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