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真的有“3%定律”吗?背后的原因令人唏嘘不已?

凡尔赛百态 2025-03-30 01:35:44

东大有约1300所大学,前3%就是39所985。

美国有约4000所大学,前3%就是120所,也就是说,全美前120的大学都不错。

英国有约160所大学,前3%是4.8所,四舍五入按5所算,那就是G5。

加拿大有约100所大学,前3%就是多大、UBC和麦吉尔这3所。

澳洲共42所大学,前3%就只有1所墨大。

大学真的有“3%定律”吗?

实际上,在中国的985高校中,约有二十所自称为综合性大学,然而其中真正能被公认为“综合性”的只有十来所左右。

例如,尽管中国人民大学宣称自己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但其理科水平明显较弱。

谈及综合性大学的原因,是因为那些在技术上相对稍逊的985高校以及超越它们的211高校,往往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

比如中国农业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要侧重于农业领域。

上海财经大学则以财经类专业闻名。

而北京协和医学院则是医学领域。

在中国所有高水平院校中,真正的综合性大学只占大约1%的比例。

剩下的则属于各种专业性质的高等教育机构。

通常而言,985院校的层次相较于211院校更为突出,这主要体现在综合实力、知名度、影响力、教学资源以及深造体系等多个方面。

在综合实力方面,985院校作为国内首批被划分的高水平院校,其学科发展较为均衡,尽管并非所有专业都处于顶尖水平,但相比其他学校,其优势或突出专业数量更多。

就知名度和影响力而言,这些院校中的相当一部分代表了国内高等教育的高水平,公众对这些学校的认知度极高,无论是在社会知名度还是就业影响力方面,均属于佼佼者。

在教学资源上,985院校享有更多教育支持,教授和导师的水平更高,且教学设备、场地、资金等更为充足。

至于深造体系,985院校拥有更多的实验室、科研机构、合作单位及出国机会,其硕士、博士培养体系更为成熟,更能满足学术研究或深造需求的学生。

上述优势主要针对大部分中上游985院校而言,对于末流985院校来说,并不一定能完全体现这些优势。

许多优秀的211院校在特定专业领域也能展现出上述优势。

例如,在环境专业领域,河海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即便不能超越985院校,也足以与末流985院校媲美。

再如财经专业,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该领域内同样能与众多985院校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末流985院校。

中末的综合类985,大多没有一个专业过硬能打得出手。

只是占着个大而全,无论是行业认可度还是学生毕业去向,都完全打不过这种强势专业类学校。

如果把985末流除掉,再把强势的211算进来,中国的好学校其实也没有多少,不会超过40所。

总体说来,还是比较符合3%定律的。

有点怀疑当年就是有人看透了这个定律。

所以才对中国的大学进行的分类。

数据显示,全国高等学校总计达3117所。

普通高等学校有2868所,包含本科学校1308所、高职(专科)学校1560所。

成人高等学校为249所。

若按本科学校1308所来计算其前3%,具体如下:1308×0.03 = 39.24。

而中国高校中恰好共有39所985高校,它们无疑是大陆所有高校里在师资、科研、生源以及校园环境等方面配置最为顶级的。

经过多年发展,这些985学校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官方,都获得了相当高的认可度。

近些年来,尽管部分985学校发展势头迅猛,在多个大学排行榜上不断靠前,而有些985学校发展速度放缓,甚至出现下滑迹象。

但总体而言,这39所985学校的实力依然不容小觑,它们依旧是中国大陆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直接体现。

其在教育界的江湖地位,也绝非一般211学校所能撼动。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