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统计机构一般将国民经济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其中第二产业是国民经济中负责工业品的行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水电热气的生产供应行业和建筑业四大类别。
其中的前三项,又统称为工业。所以第二产业,又称工业和建筑业。
在北上广深这四座一线城市里,工业和建筑业,在全国的影响力有多大?从1990年以来,这种影响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用一张各地二产增加值占全国二产增加值的比重变化,来描述这种影响力在过去三十多年间的变化情况。

1990年以来的整体趋势,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上海的比重,从6.6%下降到2.36%,长达35年的时间内,总体趋势是持续下滑的。2.36%,也是上海1990年以来的最低值。
二,深圳的比重,在经历了2010年以来的勉强跟上全国平均水平后,经五经普调整,达到2.83%,是1990年以来的最好纪录。
三,2010年以来,北京比重也是比较稳定的,没有大的波动。
四,广州的高光时刻,出现在2004年。当年的比重,与上海2024年的比重相近,均在2.4%左右。
三十年后的2024年,广州的比重下降到1.6%左右,跟北京比,基本没有优势可言了。
2024年,北上广深四地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合计占全国的8.25%,这个比重,看起来要比2022年和2023年稍好一些,但仍然低于2019年的比重。
二产比重的下降,一方面是制造型产业转移到其他区域这个大趋势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大城市的地价,无法支撑利润微薄的制造业,下沉似乎是唯一的选择。
深圳的上涨,为这两个大趋势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具备足够利润的制造业,仍然可以留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
只是这种思路,是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是代价的,2500元/月的法定最低工资标准,远低于当地非私营单位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如你所知,深圳的劳动者,有很大一部分是以法定最低工资为收入计算基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