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一个“新天地”,一度不被看好,开街一周年人气依旧旺

秋水伊人剑客 2024-11-29 15:26:47

上海老房子改造成主题商业街区的案例有好几个了,从新天地开始,思南公馆、田子坊、今潮8弄、张园等客流或多或少,各有一批拥趸。前不久去到的普陀鸿寿坊,也是其中之一。它一直被坊间称为上海第二个“新天地”,虽然名气和区位优势差很多,但同样是由海派石库门弄堂+商业的模式;并且和新天地一样,都是瑞安地产打造的作品。

鸿寿坊始位于西康路长寿路路口,属于长寿路大自鸣钟商圈。过去这里商业兴旺,客流密集,是沪西相当重要的商业中心,《繁花》作者金宇澄就在小说里提过这里。鸿寿坊就位于此地,始建于1933年,是典型的二层砖木结构石库门里弄住宅。街坊外围,设有各类商店满足市民日常所需,弄内也有许多小型作坊与商铺。只是后来和大部分石库门住宅一样,因为设施日益落后而逐渐没落。

2016年,鸿寿坊启动旧城区改建,直到去年9月底,依旧延续着海派里弄特色的鸿寿坊正式开街。历经4年开发打造,始建成时的鱼骨状肌理石库门里弄结构被保留下来,并沿用了之前的旧墙砖、红色瓦片屋顶,门头依旧能看到artdeco风格的雕花图案,让人觉得既熟悉,又新鲜。

去年9月底开街以来,大量“人潮如织”、“新晋热门打卡地”的媒体通稿之下,坊间依旧不乏唱衰之声。鸿寿坊之所以不被看好,大家的理由无非是对照之前的张园、今潮8弄等同类街区,基本都是开业火爆,后劲不足,难逃门庭冷落的局面。另外,鸿寿坊由于只有1.5万平方米,可以说非常迷你,经常被吐槽半小时就逛完了,没有什么大牌店,专程去一次十分“踩雷”。

然而,不被大家看好的鸿寿坊并没有预期中萧条。我特意避开国庆,选了个普通周末前往,发现小小的街区人气非常旺。街区确实不大,并且只有一种业态,那就是美食餐饮。这点是和之前所有同类街区相比,差异最明显的所在。

鸿寿坊别出心裁地把餐饮分为两个区域,一是户外的餐厅区,这种在其他街区也比较常见。不过鸿寿坊的餐厅涵盖各类菜系,但基本比较平价,属于大众消费,所以我观察了下不管哪家餐厅里面基本都不会空。

二是有一个室内的美食食集,里面有小型餐厅,也有简易的摊位,比户外的餐厅更接地气。里面可以品尝到大壶春、苏小柳、沪食光老羌饼、华良黑皮馄饨、沪上王记葱油饼等这样的老上海传统美食。尤其是一些老上海小吃,人气高到需要排队。

除了“接地气”,鸿寿坊还有精致烟火气。周末去正好在广场遇到了乐队演出,没有吵闹的网红歌曲,大家一起安安静静地欣赏聆听,反而更有感觉。广场的周围是贩卖各种精致小玩意的市集,有时还会举行一些打卡活动,主打一个常逛常新。

民以食为天,在鸿寿坊里也得到了生动的演绎。食集里一家家生鲜店、老字号等店铺内,陆续有周边社区居民前来购物;咖啡馆、火锅店里则是以年轻人觉多;广场中央有游客听着音乐,也有居民们遛着狗。和新天地不同的是,鸿寿坊里还能看到不少或购物或散步的老人。没有高冷精致外壳的鸿寿坊,其实更容易让人亲近。

城市的更新必须围绕“人”展开,并因地制宜地结合当地需求,才能聚集人气。与其过度追求外观与内容的高大上最终却沦落一个空置的命运,不妨参考一下鸿寿坊的运营理念,真正了解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