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公布,我发现高盛又买了这7个公司,啥也不说了,未来年报公布,我会第一时间跟进。
第一家:中公高科
高盛对中公高科(603860)信心十足,加仓至 46 万股。中公高科背靠交通运输部,有着央企 “基因”,自 2007 年成立后,业务已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
在技术方面,它牵头制定 2 项国家标准、8 项行业标准,手握 117 项专利和 113 项软件著作权,研发的公路养护决策支持系统,能有效提高养护效率。国家对交通基建养护的重视,为其带来利好。公司毛利率 49.90%,净利率 10.39%,盈利可观。高盛看好其央企优势、技术实力,以及政策红利与数据价值,将其视为潜力投资标的。

第二家:有友食品
高盛新买入有友食品 199 万股,美林美银也买入 190 万股,显示出对该公司的关注。有友食品作为休闲泡卤行业的领军者,在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其明星产品泡椒凤爪,凭借独特风味与稳定品质,在 2024 年贡献了超 65% 的营收,是公司业绩的核心支撑。
为打破产品单一局面,有友食品积极推出脱骨鸭掌等新品,迎合消费者追求便捷、多元口味的需求。在渠道拓展上,公司成功入驻山姆等新兴渠道,抓住会员制商超增长机遇。2024 年,公司营收达 11.82 亿元,同比增长 22.37%;净利润约 1.57 亿元,同比增长 35.44%,业绩表现亮眼。
成本端,原料价格下降缓解了成本压力;内部管理层面,公司持续优化运营流程,提升整体效率。综合来看,有友食品借助产品创新、渠道拓展,叠加成本优势与管理改善,展现出成长潜力,这正是高盛、美林美银等金融机构看好其投资价值的原因。

第三家:日海智能
瑞银和高盛近期纷纷对日海智能加大投资力度,瑞银加仓至 329 万股,高盛加仓至 279 万股。日海智能作为 AIoT 领域的头部企业,构建了 “通信模组 + 智能制造 + 通信服务” 三大核心业务板块,在行业内占据重要地位。
在通信模组业务上,公司 2024 年出货量达 1600 万片,广泛应用于车联网、工业监控等多个场景。以车联网为例,其模组助力实现车辆实时定位与远程控制,为智能交通发展提供支撑。在智能制造方面,凭借先进的生产设备和工艺,为多家知名企业提供定制化生产服务,2024 年智能制造业务营收达 5.6 亿元。通信服务业务覆盖 30 多个城市,为运营商提供网络优化、设备维护等服务,有效保障通信网络的稳定运行。
伴随 5G 商用加速与物联网行业的蓬勃发展,相关政策持续利好,为日海智能带来广阔市场空间。公司凭借技术研发优势,不断推出新产品;丰富的客户资源,进一步稳固市场地位。瑞银和高盛正是基于上述因素,看好日海智能的未来增长潜力,持续加仓布局。

第四家:电工合金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对电工合金的投资动作,吸引了市场关注。高盛新近买入电工合金 118 万股,摩根士丹利则加仓至 225 万股。电工合金在铜母线及铜合金产品领域,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市场沉淀,占据显著优势。
在业务布局上,公司 2024 年铜母线产量达 4.2 万吨,铜合金产品产量达 1.8 万吨,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制造与新能源汽车领域。在电力设备制造板块,其铜母线产品凭借优良的导电性能,保障电力传输稳定,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关键支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铜合金零部件助力提升电池性能与电机效率,契合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高性能的发展趋势。2024 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营收达 4.1 亿元,同比增长 36% 。
公司通过混改,优化了内部管理结构,显著增强资源整合能力。在技术研发层面,每年投入超 3000 万元,用于开发新型铜合金材料与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竞争力。在海外市场,公司已与多个国家的企业达成合作,市场版图持续扩大。受益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加速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繁荣,叠加混改后自身能力的提升,电工合金的市场前景广阔,这也构成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看好其投资价值的主要逻辑。

第五家:汉宇集团
高盛、瑞银、摩根纷纷买入汉宇集团股票,高盛买入 373 万股。汉宇集团稳坐全球家电排水泵头把交椅,2024 年营业总收入 11.4 亿元,同比增 4.44%,排水泵业务营收占比高。
在技术上,汉宇集团研发团队实力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性价比高,与众多家电巨头长期合作。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多元化业务。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参股同川科技,持股 42.79%,谐波减速器年产能 10 万台,已打入头部企业供应链;智能马桶配备洁肠水疗技术,获国内医疗器械认证与美国 FDA 认证;新能源汽车配件方面,电子水泵等产品进入吉利等车企供应链,2024 年相关收入预计超 7000 万元。
受益于家电、工业机器人、智能马桶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汉宇集团有望凭借技术和业务布局实现业绩增长,这吸引高盛等机构买入。

第六家:金明精机
高盛新近买入金明精机 149 万股,摩根士丹利更是重仓买入 151 万股,凸显出对该企业的强烈看好。金明精机作为薄膜装备行业的佼佼者,自 1987 年成立以来,便深耕薄膜吹塑、中空吹塑成型设备的研发与制造领域。
在技术研发层面,金明精机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构建了成熟规范的研发体系流程。凭借在设备设计研发、技术工艺等方面的多项核心技术,尤其是在多层共挤技术领域的国内领先优势,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具备强劲的国际竞争力,在食品包装、医疗包装、汽车薄膜等多个领域广泛应用。
除了薄膜装备核心业务,金明精机积极布局多元赛道。在新能源领域,公司的 BOPET 薄膜产品经下游企业功能性涂层加工后,可应用于新能源产业,且已推出差异化产品并进行小范围市场推广。在机器人领域,公司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联合成立智能康复机器人联合研究中心,涉足外骨骼机器人业务。随着相关行业发展,无论是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兴起,还是康复医疗对机器人需求的增长,都为金明精机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成长潜力巨大,这也正是高盛与摩根士丹利纷纷买入的重要原因。

第七家:鑫科材料
高盛新近斥资买入鑫科材料 432 万股,彰显对其投资潜力的高度认可。鑫科材料于 1998 年成立,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铜加工领域的标杆企业。在业务布局上,公司铜基合金材料年产量超 15 万吨,广泛应用于电力、电子、汽车制造等多个行业,年销售额达 35 亿元,是其业绩的重要支撑。
技术研发层面,鑫科材料始终走在行业前列。公司每年投入营收的 4%,即约 1.4 亿元用于研发,已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超 50 项专利。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公司的铜合金材料在导电性、耐腐蚀性方面表现突出,有效提升产品性能与市场竞争力,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随着 5G 和物联网行业的迅猛发展,对铜合金材料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鑫科材料积极布局高速铜连接等前沿项目,为 5G 基站和物联网设备提供高性能铜连接材料,契合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在汽车轻量化浪潮中,公司研发的新型铜合金材料助力汽车减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获得汽车制造企业的青睐。凭借技术、品牌优势,以及对新兴领域的前瞻性布局,鑫科材料有望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实现业绩快速增长,这正是高盛积极买入的关键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