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师范学院,这名字好听吗?”一时间,这个问题刷遍了连云港人的朋友圈。从官方表态到稳评公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本科的消息终于落地了,而这条升本之路,却走了10多年。
这所扎根苏北的学校,究竟经历了什么?为何升本之路如此坎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教育界的“慢热选手”。
01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前身,能追溯到1914年的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学校。在百年的历史长河中,这所学校堪称连云港地区的“教师摇篮”。
尤其是2000年正式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后,学校通过合并、扩展,逐步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师范特色的专科院校。而从2011年起与江苏师范大学合作举办本科教育,更是为其升本铺垫了坚实基础。
但是14年过去了,连云港师专依然是“师专”。期间,江苏其他城市的高校却纷纷升格,而连云港,仅有江苏海洋大学和一所独立学院“撑场面”。
02
连云港师专升本的路,不是学校不努力,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作用。
首先,地方经济。
连云港作为苏北地区的地级市,经济总量在全省排名靠后。大学的建设与发展,从来离不开地方经济的支持。相比南通、常州这样经济发达的城市,连云港的压力更大,这也直接影响了师专的“升本速度”。
其次,高校竞争的压力。
江苏是全国高教资源最密集的省份之一,一些综合性大学也在抢占师范教育的“市场份额”。连云港师专要想升本,必须在师范教育的特色上下功夫,尤其是在培养幼儿园、小学教师方面,形成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否则很难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站稳脚跟。
03
真正的挑战并不在“升本的起点”,而在“升本后的发展”。
第一,升本之后如何提升质量?
从专科到本科,不只是校名的改变,更是教育理念、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连云港师专虽然已有14年的本科教育经验,但要从合作办学转型为独立培养本科生,依然需要在课程体系、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等方面下大功夫。
第二,地方产业如何与高校联动?
连云港作为港口城市,产业结构偏传统,而升本后的连云港师范学院若想快速发展,必须结合地方经济需求开设特色专业,比如教育、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否则,学生毕业后如果无法实现高质量就业,学校的口碑也会受到影响。
第三,如何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江苏本科高校有70多所。连云港师专如何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避免“夹缝求生”,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
连云港师专的升本之路,不只是学校的梦想,更是连云港全市人民的期待。过去10多年,连云港在高等教育领域一直扮演“追赶者”的角色,而师专升本的成功,或许能成为城市教育发展的“转折点”。
从“师专”到“师院”,连云港师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对于连云港这座城市来说,教育的提升,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