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学院新校名遭疯狂吐槽,为啥不改名为“安顺大学”?

小时光的笔记 2025-02-06 11:29:02

贵州安顺学院最近因为其“更名计划”成为了舆论焦点。从“安顺学院”到“贵州文化旅游学院”,乍一看似乎有了定位的升华,但却引来了无数吐槽,甚至有人直言:“为啥不直接叫安顺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

“贵州文化旅游学院”这个名字初听起来确实挺有“文旅味儿”,深入一想,更名为“文化旅游学院”,虽然能体现安顺作为旅游城市的特色,但是否会显得太狭隘,反而限制了学校未来的发展空间?

更重要的是,安顺学院在贵州省内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历史积淀,直接更名为“安顺大学”,既能体现城市骄傲,又能让人一听就记住,岂不是更好?

01

从安顺学院的更名目标来看,显然是想突出“文化旅游”的特色。

安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黄果树瀑布、龙宫、屯堡文化等优质旅游资源确实是它的亮点,更名为“贵州文化旅游学院”,确实能彰显地方特色,但对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学生就业是否能带来足够的支持和空间?

回头看看国内一些类似的高校更名案例,比如某些“师范学院”改名为“教育大学”,虽然也有争议,但至少突出了“师范”主业的升级。

而“文化旅游学院”这样的名字,听起来像是一个职业技术类学校,难免让人觉得过于“技能化”,甚至失去了“大学”的大气和包容性。

02

安顺学院的更名计划,也反映了地方高校在发展中的境遇。

一方面,高校更名有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去师范化”、“去行业化”的限制。对于安顺学院来说,直接改名为“安顺大学”看似简单,却可能因为限制而难以实现。

另一方面,地方和社会对安顺学院的期待却很高,尤其是在贵州这样一个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薄弱的省份,每一所本科院校的存在都承载着地方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希望。

从这个角度来看,安顺学院选择了一个相对“妥协”的路径,既符合政策方向,又能突出地方特色。

对于安顺市民来说,他们更希望看到一所名副其实的“安顺大学”,而不是一个听起来像高职院校的“文化旅游学院”。

对于安顺的学生和校友来说,他们更希望母校能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而不是被局限在某个行业领域。

03

高校更名,不是换个名字那么简单,而是要有实实在在的内涵提升。安顺学院如果真的想要在贵州乃至全国范围内提高影响力,更重要的是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学科建设。

更名仅仅是形式,内涵才是关键。安顺学院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强化特色学科,同时拓展综合性学科布局,真正做到“文化旅游”与其他学科的协同发展。

第二,师资力量。

想要成为“大学”,师资力量必须跟得上。高水平的师资团队不仅能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还能带来更多的科研成果和社会影响力。

第三,就业竞争力。

高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就业机会。安顺学院应该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打造一批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专业,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第四,社会影响力。

一所大学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它的名字上,更体现在它对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上。安顺学院应该更加积极地融入地方发展,为安顺市乃至贵州省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不管是“安顺学院”、“安顺大学”还是“贵州文化旅游学院”,学校的关键还是要靠实力说话。期待未来的安顺学院,能真正为贵州的高等教育发展增光添彩,为安顺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0 阅读:1

小时光的笔记

简介:分享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