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根廷传来了一则好消息:今年6月份,中阿两国“本币互换协议”续签后——签约规模为1300亿元人民币/4.5万亿比索。阿根廷在7月底就率先落实了“等额17亿美元的人民币支付业务”。

阿根廷经济部长马萨宣布,7月底面临27亿美元到期债务。其中的10亿美元,是利用拉美开发银行提供的资金来偿还的;剩下的17亿美元债务,是用中阿货币互换协议下的等值人民币支付的。
网友们,需认清货币互换的本质
货币互换,是当今世界较为常见的“按照约定汇率进行相互借贷”的临时性融资安排。核心是“相互借贷”——看清楚,本质是国际市场间的“借贷”,而不是字面意思上的“交换”。
以中国和阿根廷之间的货币互换协议为例:签约后,若双方不需要启用,那就不存在“人民币与比索”之间的实际业务往来。

若阿根廷需要使用人民币,并向我国央行发出“正式启用的请求”——假设是需要70亿元人民币。我国央行就将这70亿元人民币支付给阿根廷央行,再由阿根廷当局将收到的资金“下放”。
到期后,阿根廷当局需要将这70亿元人民币本金归还我国,并需要支付“利息”;在此期间,若我国不需要启用协议,那就仅仅是阿根廷单方面在落实协议——也就是在向我们借钱,不是换钱。
协议上签订的规模数字——例如中阿两国是“1300亿元人民币/4.5万亿比索”,主要是限定了相互借贷金额的上限。没有下限,如果非要说一个下限出来的话,那就是“不落实,即为零”。
借出去的是人民币,还回来的还是人民币,而且还收利息。货币互换协议,实质上并不产生汇率损失,主要是帮助其他国家、地区“降低对美元的依赖,改善货币流通与贸易投资环境”。

目前来看,容易出现“间接套汇”现象。
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我国累计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签署过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超过4万亿元。超过美元、欧元、日元,是当今世界互换协议规模最大的货币。
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先是容易产出现“间接套汇”现象。当下人民币利率低于美元利率,也就是借贷人民币要支付的利息偏低。对方可将从我国拿到的人民币资产,转换成美元资产。
假定是他们将之转换为美债,叠加美元汇率潜在上涨因素——也就是看跌人民币,看涨美元背景下,那对方将可获得不菲的收益。在中美利差越大,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越严重时期,套利动机越高。
我国央行发布的“货币执行报告”中曾提到:2022年第四季度,境外货币当局动用人民币余额累计为887.77亿元。到了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动用量扩张至1090.85亿元,上涨22.9%。

而这段时间,恰恰是离岸人民币数量走高,人民币贬值,美元升值快速时期,也是中美基础利差较大时期。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是“间接套汇”行为,值得深究。
我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执行率偏低
上文提到,我国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累计金额已超过4万亿元,今年一季度真正落实的还不到1100亿元,不足3%,执行率偏低啊。这个数据,再度印证了货币互换协议的本质——即“临时性融资安排”。
再看另外一则数据:2022年第四季度,已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中,我国启用的外币换算成美元只有5.51亿。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启用外币金额按美元计算为4.17亿,落实比例更低。

目前,大部分已签署的互换协议实质上都处在睡眠状态,特别是阿根廷、土耳其、巴西等国境内通胀高企,今天从他们那里借来10亿元,几个月后购买的商品数量就得折半,划不来啊。本文由南生撰写,无授权请勿转载、抄袭!
只要有人用,就是胜利
挺好,有一就有二。不要为了那种小套利而担心,为了推广而让利太正常了,而且现在谁都知道美元谁时要跌,套不着利反而弄不好还得赔进去。
那利率呢?利率你咋不说呢?阿根廷拿了人民币再从中国去套美元,美元利息比人民币高的多,赚了钱能分给你?阿根廷不仅捞了钱还把人民币汇率砸贬值了
觉得自己还能一样[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必须在这个问题上建立一个国家信用评估机制。正当使用互换机制,那可以继续,如果单方面恶意损害。必须取消
人民币能买到能源和粮食 还是会有国家愿意使用的
本来就是希望他国储备人民币代替美元
你那么会算你可以做行长了
货币互换,互相借贷,明白了[点赞]
网民不是吹爆人民币结算[笑着哭]
不懂装懂[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去年42万亿的交易量从何而来[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既然这些国家通胀高企,那大量借钱岂不是一桩划算的买卖?先借它十个亿,立马用来买它们的大宗商品出口到中国,等到几个月或者一年之后还款期一到,它们的货币大量贬值,这时候用少量美元或者人民币就可以换成对方本币来还钱。岂不是大赚?
[点赞]
最关键,定价权,交易量,储备货币能力,若缺少一个,都很难完美控制, 下次买阿根廷货物的时候,直接人民币定价,人民币支付,逐步放开,人民币投资属性,让他们的人民币能投资到中国各种股票债市
小编没有考虑到一点,每个国家美债到期时间不一样,又不是今天签署协议,马上就去还美债,是到期才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