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宣布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实施反补贴税,该政策自10月31日起生效,预计将持续5年。方案出台话音刚落,中方连回4个“不”。
上汽集团被征收高达35.3%的反补贴税,35.3%的税率几乎等同于将其产品价格提高了三分之一。
而比亚迪、吉利等同样优秀的中国汽车企业,也未能幸免,纷纷被征收了不同税率的反补贴税。反观美企特斯拉,却仅被征收7.8%的税率,中国企业被征收的税率远高于其他国家的企业。
如此鲜明的对比,怎能不让人质疑欧盟此举的公正性和合理性?这赤裸裸的差别待遇,分明就是在明目张胆地偏袒美国企业,对中国企业进行无端的打压。
回顾此前的种种迹象,欧盟在这件事情上的操作可谓是漏洞百出且充满了恶意。早在此次正式方案出台之前,就有临时裁定及微调税率等情况发生。
然而,这些所谓的调整,并没有朝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反而是在为最终这份不合理的方案不断地铺垫和试探。每一次的裁定和调整,都像是在给中国企业的心上扎上一根小刺,虽然单次的伤害或许看似有限,但日积月累下来,却造成了如今这般极为严重的局面。
这本该是一件促进中欧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好事,可欧盟却偏偏要逆潮流而动,置中方的善意和双方的合作大局于不顾,执意通过了这份充满歧视性的反补贴税征收方案。
就在欧盟方案出台的话音刚落,中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便迅速做出了回应。这一回应掷地有声,明确指出了欧盟此举的不合理、不合规。中方对这一裁决结果表示坚决的不认同、不接受,并且已经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以实际行动来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这是中方在面对欧盟如此无理的贸易霸凌行为时应有的态度和举措。
欧盟此番出台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税征收方案,背后的真实动机实在是耐人寻味。他们声称是为了保护欧洲本土的电动汽车产业,防止所谓的“不公平补贴”影响欧洲市场的竞争环境。
这种说辞简直就是欲盖弥彰。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在欧洲市场的发展,靠的是自身实实在在的努力和创新。我们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电池技术、智能驾驶等关键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从而能够为欧洲消费者提供高品质、高性能且价格相对合理的电动汽车产品。这是市场竞争的正常结果,何来“不公平补贴”一说?
事实上,欧盟此举很可能是受到了某些外部势力的影响和施压。在当前国际形势下,美国一直在全球范围内推行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打压中国的崛起,遏制中国经济的发展。欧盟在一定程度上或许是为了迎合美国的这种战略意图,才会对中国的电动汽车企业下此狠手。这种为了讨好他国而牺牲自身与中国良好经贸关系的做法,实在是短视至极。
上汽被顶格征收如此高的反补贴税,意味着其在欧洲市场的成本将大幅增加,产品价格优势将荡然无存,这势必会对其市场份额产生严重的冲击。比亚迪、吉利等企业同样面临着类似的困境,原本顺利拓展的欧洲业务,如今却要在高额税负的重压下艰难前行。
同时,中方在世贸组织提起诉讼,也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争取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世贸组织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仲裁机构,有着相对完善的规则和机制。
如果欧盟的这一做法被判定为违反世贸组织规则,那么中国企业就有希望获得公正的裁决,挽回部分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