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大别山北麓,连湖北、河南两省,东连六安市裕安区、霍山县,南接英山县、罗田县,西邻麻城市、商城县,北界固始县、叶集区。为安徽通豫、鄂之门户,是鄂豫皖的中心区域。金寨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发源地之一。金寨走出了洪学智等59位开国将军,被誉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
历史沿革
金寨县建县比较迟,但所辖地域,山川纵横,林木茂密,土地肥沃,宜于垦殖。因此,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远古时代,本县氏族社会遗址有7处,为高庙子、小磨盘山、黄泥滩、古佛堂、印山岗、徐氏祠、墩子林,发现遗物有石锛、石斧、石簇、石凿、陶鼎、陶鬲、陶纺轮、陶网坠等。
尧时,本县为皋陶(Yao)封地(皋陶,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傲姓,曾被舜任为掌刑法的官)。
夏商周三代,为六(Lu)、英、蓼诸方国地,属扬州。
春秋时期,一度属吴,楚穆王灭六的归楚。据《左传》载,公元前519年(鲁昭公二十三年),吴败顿、胡、沈、蔡、陈、许诸国联军于鸡父。鸡父又名鸡备亭,邑名,即今本县江店区的开顺镇。
战国时期属楚庐江郡,为雩娄、潜两县地。
秦,属九江郡,为六、潜等县地。
西汉,分属扬州刺史部庐江郡和豫州刺史部汝南郡,由潜、六、安风、雩娄等县分领。
东汉,属庐江郡的潜、六安、安风、雩娄。部分时期为诸侯国领地。
三国,为魏地,分属扬州庐江郡和豫州安丰郡,由六、雩娄、松滋等县分领。
西晋,分属扬州庐江郡和豫州安丰郡,由潜、六和雩娄、松滋等县分领。
东晋,分属庐江、弋阳、西阳、淮南等郡,为潜、蓼、安丰、松滋、雩娄等县地。
南北朝,部分地先后为宋、齐、梁所辖。
宋,先后属淮南、庐江、汝阴郡及边城左郡。
齐,为庐江、安丰、汝阴郡地。
梁,为庐江、岳安、北淠郡和安丰郡地。
北魏,属霍州西边城郡的开化、雩娄、安丰等县。麻埠曾为西边城郡治所在。
东魏,先属霍州北淠郡,后属西边城郡。
北齐、北周均曾领有县境部分地区。
隋,先为义、扬、光、寿、庐州地,后废州为郡。境内分属庐江郡的霍山、淠水,淮南郡的霍邱,弋阳郡的固始、殷城等县。
唐,先后属庐、寿、光、义、霍诸州。贞观改制,属淮南道寿州、光州。天宝元年后为寿春郡和弋阳郡属县分领。
五代十国,先后为吴、南唐、后周领地,分属寿州的盛唐、霍山、霍邱及光州的固始、殷城等县。
北宋,先后分属寿、光二州,为六安、霍邱、固始、商城数县地,后属淮南道,不久改称淮南路,又后属淮南西路寿春府安丰军的六安、霍邱二县及光山军的固始县分领。
南宋,属淮西路,先后为六安军、安丰军、光山军地,分属六安、霍邱、固始数县。
元,属河南江北行中书省,分属淮西江北道庐州路六安、安丰路霍邱、汝宁府光州固始。
明,初属中都临濠府,后属六安州、霍山县和凤阳府寿州的霍邱县,及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宁府光州的固始县地。成化十一年(1475)分置商城县后,县西境分属商城、固始。
清初,属江南和河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后属安微、河南二省,为安徽省庐州府六安州、霍山县与颍州府的霍邱县地,及河南省汝宁府光州的固始、商城县地。
中华民国初年,属安徽省安庆道的六安、霍山与淮泗道的霍邱及河南省豫南道的固始、商城等县。
民国十八年至二十三年(1929一1934),鄂豫皖边区设置有鄂豫皖省,辖鄂东北道、豫东南道、皖西北道,道以下有县、区、乡苏维埃政权。境内建立过六霍、霍邱、五星、赤城、赤南等县级苏维埃政权,隶属于鄂豫皖省皖西北道和豫东南道。
民国二十一年,分属安徽省的六安、霍山、霍邱与河南省的固始、商城5县。10月,上述5县边区共划出55个保,设置立煌县,隶属于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
民国二十二年三月,国民政府内政部批准,“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和安徽省政府分别行文,立煌县改属安徽省,隶属于安徽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六安)。立煌县面积初测为3322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6%。
民国二十七年十一月至二十八年十一月,立煌县为第三行政督察专员驻地。民国二十九年七月,第三行政督察区改为第二行政督察区(六安),隶属不变。
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建立民主政权,改县名为金寨县,后分为金寨(金西)、金东两县及金北办事处三个县级建制。
民国三十八年四月,金寨县人民政府筹建,隶属于皖北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9月,全境解放。1952年8月,安徽省人民政府成立,金寨县隶属于六安专区。1971年3月,六安专区改称六安地区,隶属未变。2000年3月,撤销六安地区,成立六安市人民政府,隶属未变。
行政区划
金寨境域,历史上隶属多有变更。建县前,分别属六安县的6区、7区,霍山县的6区,霍邱县的1区、4区,商城县的和区、乐区和固始县的1区。1932年11月至1933年3月间,国民党政府划安徽省的霍山、六安、霍邱三县和河南省的固始、商城二县边境地区及湖北省麻城县交界处的部分山村设“立煌县”,属河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区。1933年3月至1949年8月改属安徽省,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9年4月,上级为统一长江以北原安徽地区的行政管理,将金寨县划归皖北第三(六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6月,麻埠、白塔畈、流波童三个区级政权和麻埠、流波两个镇人民政府相继建立。9月6日上午6时解放立煌县城,中共金寨县委会、金寨县人民政府同时迁到金家寨办公。9月7日,金寨县全境解放,全县除原已建立的麻埠、流波、白塔畈三个区级政权外,又迅速新建了城关、双河、汤汇、吴店、燕子河五个区委会和区人民政府。至此,全县计有8个区级政权,32个乡(镇)级政权。区编制为8人,乡(镇)为4人。
是时,麻埠区辖麻埠镇和油店、杨店、第三冲1镇3乡;流波区辖流波镇和方坪、汤店、双冲1镇3乡;城关区辖金寨镇和洪湾、胡店、古南、七邻1镇4乡;白塔畈区辖江店、龙湾、开顺、白大4乡;双河区辖杨滩、双河、皂河、全军4乡;汤汇区辖南溪、银沙、四道河3乡;吴家店辖吴家店、牛食畈、斑竹园3乡;燕子河区辖两畈、闻店、永西、张畈、马坪5乡。
1950年7月18日,金寨县人民政府下令规定各区应划乡数为麻埠区16个乡(镇),流波区11个乡(镇),城关区13个乡(镇),汤汇区17个乡,燕子河区17个乡,白塔畈区15个乡,双河区15个乡,吴店区17个乡,全县计为8个区,3个镇,123个乡。7月25日金寨县人民政府训令,增置帽顶、沙河两个区,将城关区的大湾、花石、茶棚、七邻、河坪,流波区的水坪、千坪等乡划归帽顶区管辖;将垒山、胭脂、楼房、漆店、关庙、西河、梓树、沙堰8乡划归沙河区管辖,全县计为10个区,乡镇数未变。各区下辖乡如下:
城关区有胡店、陈冲、古碑、双石、槐树湾、三合、青岗坪、阳山、东岳、两湾、古城、南畈12个乡和金寨镇;
麻埠区有东莲、西莲、苏畈、油店、马店、黄石、石堰、何集、花桥、里冲、杨桥、庆桥、月牙、小岗、临埠15个乡及麻埠镇;
流波区有苏黄、双庙、汤店、龙岭、方坪、海莲、茅坪、姜河、凉亭9个乡及流波镇;
汤家汇区有银沙、汤家汇、上畈、南溪、丁家埠、竹畈、曾畈、彭畈、花园、梅河、吴湾、南塘、四河13个乡;
双河区有双河、九仑、百花、黄鹄、九房、皮坊、店桥、皂河、花园、杨滩、关山、沙河、平原、全军、梁山15个乡;
白塔畈区有大岗、白塔畈、桃园、龚店、仙花、傅河、开顺、龙湾、徐冲、小南京、清水塘、八里滩、江店、迎峰、船板冲15个乡;
吴家店区有李集、牛食畈、龙墩、佛堂、吴家店、太平、桥口、小河、斑竹园、古佛堂、西庄、包畈12个乡;
燕子河区有永佛、皂河、团山、燕闻、长岭、两河、张畈、前畈、茶铺、山河、蔡畈、龙马、后畈、土岭、姜河、界岭、前上17个乡;
帽顶区有千坪、水坪、大湾、茶棚、花石、和坪、七邻7个乡;沙河区有垒山、胭脂、楼房、漆店、关庙、西河、梓树、沙堰8个乡。
1951年6月,又在五个区中增划6个乡,即城关区的墩塘乡、麻埠区的三湾乡、流波区的张庙和官田两乡、吴店区的天庵乡、沙河区的禅堂乡。全县为129乡,仍10区3镇。
1953年3月,全县乡的面积进一步划小,将129个乡划成177个乡,仍10区3镇。
1954年3月,增设梅山、后畈、丁埠三个区。梅山区辖11个乡,其中从城关区划入板棚、胡店、三合、后冲4个乡,从麻埠区划入马店、三湾、苏畈3个乡,从双河区划入平原、朱畈、关山、杨滩4个乡:后畈区辖11个乡,即从燕子河区划入的龙马、土岭、张畈、杨树、渔父潭、泗河、桐源、前畈、山河、后畈、黄河等乡;丁埠区辖13个乡,其中从汤汇区划入王畈、南塘、吴湾、丁埠、北塘、麻河6个乡,从城关区划入阳山、横溪2乡,从吴店区划入牛食畈、李集、小河、门前4个乡,从沙河区划入蔡畈乡。全县共13区,乡镇数未变。
1955年8月4日,金寨县人民委员会下文,将13个区人民政府改称“区公所”,县、乡两级称为“人民委员会”。
1955年12月,根据中央精兵简政精神,县委、县政府决定对区、乡进行划并,将原13个区合并为7个区,180个乡(镇)合并为62个乡(镇)。撤销金寨镇,建立梅山镇。撤销麻埠区,并入流波区。暂存麻埠镇,即1个县属镇,2个区属镇,59个乡。
1955年12月,吴店、沙河两区并为斑竹园区,区公所设吴家店。
1957年3月16日,经地委批准撤销梅山、流波两区,将梅山区的7个乡(镇)并入白大区,流波区的14个乡(镇)并入古碑区。4月6日梅山、流波两区正式撤销。至此,全县为5个区、57个乡和1个梅山镇。
1957年4月19日,经六安行署批示:撤销斑竹园区名称,恢复吴店区名称。
1957年11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批准,将六安县的驻驾湾乡划归金寨县管辖。
1958年5月24日,根据“精简上层,充实下层,加强领导”的整编方针,将古碑区分为古碑、青山两区,梅山镇为县属镇,全县为6区1镇57个乡。
吴店区有包畈、吉安、沙堰、竹园、龙墩、吴店、西庄、西河、禅堂9个乡;
古碑区有古碑、万冲、双石、南畈、七邻、花石、大湾、水坪8个乡;
燕子河区有毛河、张畈、两河、后畈、燕闻、前畈、长岭、渔潭8个乡;
南溪区有汤汇、银沙、四河、竹畈、丁埠、南塘、黄龙、桃岭、南溪、双河10个乡;
青山区有莲花、双冲、官田、鲜花岭、苏口、凉亭、八河、齐山、汤店、油店10个乡;
白大区有平原、小南京、三合、杨滩、白大、江店、马店、傅河、开顺、龚店、前营、
全军12个乡。县属梅山镇。
1958年8月11日,中共金寨县委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把小型的农业合作社适当合并为大社的意见》,从8月24日至9月12日,全县58个乡、265个高级社就变成乡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不久,全县33个人民公社又划并为29个,并起了新的人民公社名称。
白大区有红旗(即江店)、东风(即白大)、五星(即三合)、梅山(即平原)、金刚(即前营)、解放(即油店)6个人民公社;
青山区有齐山(即鲜花岭)、上游(即青山)、团结(即苏口)、金星(即官田)、光芒(即凉亭)5个人民公社;
燕子河有红光(即燕闻)、灯塔(即长岭)、火炬(即后畈)、先锋(即张畈)4个人民公社;
南溪区有英雄(即汤汇)、超英(即双河)、八一(即南溪)3个人民公社,
吴店区有太平山(即吴店)、三八(即龙墩)、星火(即禅堂)、东方红(即斑竹园)4个人民公社;
古碑区有卫星(即古碑)、长征(即七邻)、光明(即南畈)、红星(即莲花)、跃进(即水坪)、火箭(即花石)、友谊(即八河)7个人民公社。
1958年9月22日,县委通知,人民公社设党委会和管理委员会。
1958年12月17日,县委又将29个人民公社扩大并为22个,公社名称恢复按原地名称之。全县为6区1镇22个公社。
1960年2月,公社范围进一步扩大,将22个公社并为江店、白大、青山、油店、燕子河、前畈、古碑、花石、南溪、汤汇、吴店、沙河、双河、梅山14个公社。撤去区的机构,设青山、南溪两个办事处,为县派出机构,分别指导14个公社工作。
1960年5月28日,梅山赤城人民公社正式成立,驻县城梅山镇的县直机关、工厂、学校、街道的干部、职工和市民均入赤城公社。
1961年,建立中共江店、青山、燕子河、古碑、南溪、吴店、双河7个区委会。在恢复区的建制同时,将原划14个大公社改划为65个小公社(含梅山公社)。江店区(区址江店小街)辖有江店、仙花、开顺、迎峰、船板冲、徐冲、杨滩、白大、大岗、龚店、洪冲11个公社;
青山区(区址青山小街)辖青山、姜河、方坪、八河、黄畈、张冲、油店、面冲、响洪甸、鲜花岭、齐山11个公社;
燕子河区(区址燕子河小街)辖燕子河、两河、毛河、长岭、蔡畈、前畈、后畈、张畈、渔潭9个公社;
南溪区(区址南溪小街)辖南溪、丁埠、南湾、竹畈、汤汇、四河、银沙7个公社;吴店区(区址吴家店小街)辖吴家店、果子园、包畈、西庄、白沙河、沙堰、胭脂、西河、斑竹园9个公社;
古碑区(区址古碑冲小街)辖古碑、南畈、莲花、陈冲、槐湾、双石、花石、七邻、水坪、大湾10个公社;
双河区(区址双河楼房湾)辖双河、三合、桃岭、黄龙、皂河、全军、铁冲7个公社;
县属梅山镇人民公社。
这次公社划定之后,长达八年之久未作变更。
1968年3月13日,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徽省军事管制委员会批准组成“三结合”的金寨县革命委员会。到3月底,全县县、区、社三级革命委员会全部建立。9月将原7个区、64个公社、1个县属梅山镇公社,并成24个公社。
24个公社是:青山、江店、白大、古碑、吴店、花石、斑竹园、长岭、全军、双河、果子园、前畈、张畈、三合、南溪、汤汇、沙河、鲜花岭、油店、船冲、张冲、槐湾、燕子河、梅山。社名全称是“某某公社革命委员会”。
1972年10月12日,中共金寨县委会发出关于成立各区委、公社党委会的通知,正式将全县划为58个公社,1个县属梅山镇,7个区。
燕子河区设:前畈、毛河、渔潭、后畈、燕子河、张畈、长岭、两河8个公社;
南溪区设:汤汇、竹畈、南溪、四河、丁埠、银沙、南湾7个公社;
双河区设:双河、全军、桃岭、黄龙、三合、铁冲6个公社;
古碑区设:七邻、大湾、槐湾、水坪、花石、古碑、南畈、双8个公社;
青山区设:姜河、莲花、八河、响洪甸、齐山、张冲、黄畈、油店、鲜花岭、面冲、青山、方坪12个公社;
吴店区设:吴店、包畈、西庄、沙河、斑竹园、西河、胭脂、果子园、沙堰9个公社;
江店区设:江店、白大、开顺、船冲、徐冲、洪冲、龚店、大岗8个公社;
梅山镇人民公社。
这次区、社体制调整到12月20日全面完成,一直相沿至1982年。1974年11月29日,经地委同意将吴店区改名为“斑竹园区”。12月13日,县委通知:自1975年1月1日起,对外正式改用“斑竹园区”的新名称。
1976年2月13日,经县革委会研究,将水坪公社千坪大队划归马宗岭林场管辖。
1981年3月22日,金寨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梅山召开。会议决定撤销县革命委员会,恢复县人民政府,各公社革委会名称也相应取销,恢复公社名称。
1982年5月,恢复区公所名称。
1983年3月,我县农村政权体制改革工作开始,至10月底结束。全县58个公社建立乡党委会、乡人民政府和乡经济联合委员会。梅山镇公社设梅山镇党委会、梅山镇人民政府、工、农、商联合公司。至此党、政、企分设。全县426个农村大队,按宪法规定,改设行政村,建立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区、镇所在地的14个街道,改设14个居民委员会。5085个生产队取消队委会,设居民小组组长和会计。自1958年9月至1983年10月,人民公社体制在我县存在25年时间,至此宣告结束。
1983年7月5日,金寨县人民政府以金政字158号文件批准更名13个公社(乡)的名称。将原名江店、白大、莲花、油店、汤汇、四河、丁埠、银沙、水坪、七邻、槐湾、胭脂、吴店更名为红石(不久仍用原江店名称)、白塔畈、莲花山、油坊店、汤家汇、四道河、丁家埠、银山畈、水竹坪、七邻湾、槐树湾、关王庙、吴家店。
1984年7月5日,先后改乡建镇11个,即开顺、江店、青山、鲜花岭、古碑、南溪、丁家埠、汤家汇、斑竹园、燕子河、双河等镇。此后,全县为7区,1个县属梅山镇,11个区辖镇,47个乡。
1992年2月,县委、县政府根据省委撤区并乡有关文件精神和六安地委的部署,将全县7区1镇58个乡镇撤并为28个乡镇。乡镇机构为正科级单位。撤区并乡情况如下:
梅山镇:原徐冲乡并入梅山镇,驻梅山。
江店镇:原江店镇、开顺镇、船板冲乡合并成立江店镇,驻江店街道。
白塔畈乡:原白塔畈乡、大岗乡、龚店乡合并成立白塔畈乡,驻白塔畈。
响洪甸镇:原响洪甸镇、鲜花岭镇、齐山乡合并成立响洪甸镇,驻响洪甸。1998年2月,响齐办事处成立后,政府驻鲜花岭。
青山镇:原青山镇、八河乡、姜河乡合并成立青山镇,驻青山。
油坊店乡:原油坊店乡、面冲乡、莲花山乡合并成立油坊店乡,驻油坊店。
张冲乡:原张冲乡、黄畈乡合并成立张冲乡,驻张冲。
燕子河镇:原燕子河镇、方坪乡、毛河乡及渔潭乡的匡畈、茶铺2村合并成立燕子河镇,驻燕子河。
长岭乡:原长岭乡、两河乡合并成立长岭乡,驻长岭。
天堂寨乡:原前畈乡、后畈乡和渔潭乡的西元、泗河、明畈、渔潭4个村合并成立天堂寨乡,驻前畈。1998年10月,天堂寨乡改称天堂寨镇。
吴家店乡:原吴家店乡、西庄乡、包畈乡合并成立吴家店乡,驻吴家店。1999年10月,吴家店乡改称吴家店镇.
斑竹园镇:原斑竹园镇、沙堰乡合并成立斑竹园镇,驻斑竹园。
沙河乡:原沙河乡、西河乡合并成立沙河乡,驻沙河。
花石乡:原花石乡、大湾乡合并成立花石乡,驻花石。
古碑镇:原古碑镇、七邻湾乡、南畈乡合并成立古碑镇,驻古碑。
槐树湾乡:原槐树湾乡、双石乡合并成立槐树湾乡,驻槐树湾。
南溪镇:原南溪镇、丁家埠镇、南湾乡和竹畈乡的葛山、花园、曾畈3个村合并成立南溪镇,驻南溪。
汤家汇镇:原汤家汇镇、四道河乡和竹畈乡的花岩、茅畈、竹畈3个村合并成立汤家汇镇,驻汤家汇。
黄龙镇:原双河镇、黄龙乡合并成立黄龙镇,驻双河。
桃岭乡:原桃岭乡、三合乡合并成立桃岭乡,驻桃岭。
洪冲乡、张畈乡、果子园乡、关庙乡、水竹坪乡、银山畈乡、铁冲乡、全军乡等8个乡未变动。
1993年2月,金船村成立。1994年8月撤销。
1993年7月,黄龙镇更名为双河镇。
1998年2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将响洪甸镇的响洪、齐云两村及全山村的4个村民组划出,设立响齐办事处,为正科级单位,驻响洪甸。
2004年9月27日,经上级批准将原江店镇、洪冲乡并入梅山镇组成新的梅山镇,驻梅山。
2007年7月,天堂寨镇与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合署办公。
现在金寨县总面积3919平方公里,全县常住人口49万人,现有23个乡镇,218个村和14个社区。
大美安徽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