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浆”,这一术语指的是器物表层积淀的独特光泽,犹如时间的低语,在岁月的长河中悄然沉淀,磨砺而出。它含蓄而温婉,散发着淡淡的、毫不张扬的魅力,予人以一份难以言喻的亲近感。

养护紫砂壶的包浆,实非易事,它考验着人的耐心与毅力,唯有持之以恒,方能见成效。然而,听闻包浆竟能被清洗掉,这不啻为一记晴天霹雳,仿佛让人一夜回到起点。
曾有一位壶友,满怀期待地想要将心爱的壶洗得更加光洁如新,于是,在水流的冲刷下,他拿着海绵,一遍遍擦拭着壶身。然而,悲剧悄然降临,壶上的包浆竟荡然无存,那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心血,都化为了泡影。

人们不禁要问,紫砂壶的包浆真的如此脆弱,一碰即碎吗?为何那位壶友的壶,仅仅因为一次简单的清洗,就失去了那层珍贵的包浆?原来,这位壶友所用的海绵,竟内含砂粒。这种带砂的产品,其硬度足以对壶的表面造成损伤。若清洗时用力过猛,不仅包浆会被洗去,还可能在壶体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划痕。(因此,使用牙刷等硬质物品清洗紫砂壶,同样是不明智之举。)
其实,紫砂壶的包浆并非那么容易被清洗掉。除非你使用了清洁力极强的化学洗涤剂,或者采用了粗硬的擦拭布进行摩擦。一般而言,使用专用的养壶巾或养壶笔,是不会对包浆造成破坏的。

然而,还有一种情况,包浆同样容易被清洗掉,那就是所谓的“假包浆”。有些紫砂壶,虽然表面看似油光锃亮,但实则并非真正的包浆,而是茶渍或油渍的残留。这种假包浆,即使被清洗掉,也无需太过惋惜,因为它们本就是应该被清除的污垢。
在养壶的过程中,有四种错误的做法,极易导致假包浆的形成。一是“包浆法”,即在泡茶时,将茶汁淋在壶上,以为多淋几次,壶就能多吸收一些营养,结果却适得其反,壶被一层厚厚的茶垢所覆盖,失去了原有的美感。二是“干擦法”,即在壶身温热时,用干茶巾擦拭壶身,虽然能使壶变亮,但养成的光泽极易褪去,导致壶面光泽不均。三是“湿擦法”,即在壶身热时,用沾有茶水的茶巾擦拭壶身,这种方法虽然能使壶快速变亮,但一旦久置不用,光泽也会逐渐消失。四是“勤刷法”,即在泡茶时,将茶水淋在壶上,然后用刷子勤加洗擦,这种方法虽然看似能让茶汁均匀分布在壶上,但实际上只是一种假亮,毫无美感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