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到来,各厂商中端机型也发布得差不多。红米K80、荣耀300、OPPO Reno13、vivo S20、iQOO Neo10以及接下来即将发布的一加Ace和真我系列手机等,为广大的主流用户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今天小E就带大家盘点一下各家的新款中端机型。希望各位网友购买产品时,能有更清晰的了解;在对比各家新品时,能更明确和客观。
先来说价格。小E整体统计了一下最近各家的新品价格,可以发现它们基本上相比较上代产品是有所上涨的。现在,价格最低的标准版中端机iQOO Neo10(12+256规格)首发价为2399,其次则是红米K80以及荣耀300的2499元。而在各系列更高版本中,16+512规格的售价最低也达到了3799元(iQOO Neo10Pro),可以说价格已经逼近甚至达到了各厂商旗舰机的价格。
当然,随着价格上涨的还有各家的“卷”。红米K80 Pro搭载了目前高通最高级别的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它采用了台积电3nm N3E工艺制程,拥有4.32GHz的双超大核,单核和多核性能分别提升了45%,CPU和GPU功耗分别降低了44%和40%,GPU性能提升了40%。
iQOO Neo10Pro则搭载了天玑9400旗舰芯片。它同样采用了台积电3nm N3E制程工艺,拥有第二代全大核旗舰CPU架构和12核旗舰GPU核心,配置包括1颗3.62GHz的X925超大核、3颗3.3GHz的X4超大核和4颗2.4GHz的A720。
高端处理器的加入让中端机性能也趋向旗舰级别。对于追求性能,特别是手机3A游戏玩家们来说,这是一个相对能获得高性能,同时采购成本更低的机会。
而在屏幕方面,1.5K屏依然是中端机的主流。但红米最新推出K80系列搭载了一块儿2K的屏幕,其分辨率高达3200*1440,全局激发亮度达1800nit。当然,更高分辨率屏幕也带来了更高的功耗,色彩调教等方面的表现也需待实机体验后再做结论。不过红米在发布会上提及功耗控制与色彩表现都达到旗舰标准。无论如何,红米这种愿意在中端机上搭载超主流屏技术的“卷”还是值得点赞的。
高端超声波指纹解锁也成为部分标准中端机型的标配。相比传统解锁方式,超声波指纹解锁在息屏状态下解锁速度提升了60%,且该技术还具备出色的抗油、抗污、抗水渍能力,让你“湿手”也能轻松解屏。红米K80系列、荣耀300Ultra、iQOO Neo10系列均搭载了此项技术。
而在大多数人都患有“手机依赖症”的时代,大容量电池以及强劲的续航能力也成为了中端手机必不可少的配置。伴随着电池技术的突破。最新一批上市的中端机均搭载了“大电池”,红米K80配置6550mAh大电池,vivo S20则为6500 mAh大电池。其他新机的电池容量也均在5200mAh以上。据悉12月11日即将发布的真我Neo7系列还将首发搭载7000mAh的泰坦电池。在补能方面,部分厂商不仅拥有120W超级快充,还新增了无线充电技术。
当然,出于成本以及对中端机价格的控制,各厂商们也不得不做出妥协,这种妥协在影像技术方面表现得格外明显, 其传感器大小,光圈,成像能力有不同程度的“缩水”。以红米K70Pro和新的K80Pro举例,两款机型除了采用了同样的后置主摄外,K80Pro所搭载的后置长焦镜头传感器由前代的光影猎人400传感器降级至更为普通的级别。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虽然各厂商在影像硬件上做出了妥协,但不断升级的AI技术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以“影像大厂”vivo新出的S20系列来看,在常规的影像镜头之外,还加入了VCS 人眼仿生技术,利用“神经图像计算”引擎,从底层改写图像算法,将降噪与细节增强流程 AI 化,从而达到使细节更清晰的目的。
“人像大师”荣耀则给新的300系列加上了全场景雅顾光影以及全焦段AI超清人像。AI自由扩图、AI风格、AI万物消除等多种功能更是让用户能够轻松拥有独具特色的美照。
其实除了影像方面,各厂商在新机的边框材质,背壳材质上也有一点程度的“缩水”。虽说如此,却不妨碍各厂商在外观设计上“下重手”。荣耀300系列外观采用旷野舷窗镜组设计,极具未来主义审美;OPPO Reno13系列采用超精致金属中框,“蝶蝶紫”版本的还能在手机背板看到振翅的“蝴蝶”。
综上所述,如果对性能有要求,对影像需求没那么高,且对价格更为敏感的用户,小E推荐采用了天玑 9400处理器的iQOO Neo10 Pro;而搭载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的K80Pro对要求全面的用户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对影像,AI技术有一定要求的用户可以选择荣耀300系列以及OPPO,vivo新品。从价格来说各家厂商的差距不算很大,同时也各有所长,大家可按需购买。
总体来说,在如今处理器(SoC)普遍涨价,存储芯片也水涨船高的现状下,各厂商除了比拼各自对供应链的管控能力,更多的还是在产品设计上如何进行取舍。无论是车还是手机,BOM结构及背后的成本价永远是最为优先的。特别是在中端机市场,一增一减有时候都不是“技术”,甚至可以说是“艺术”。同样,这个层次的用户其实更需要水桶机,他们对价格敏感,但又希望“我全都要”。所以厂商尽量满足最为优先的部分,比如处理器等影响性能的配置;或者是打出差异化牌,例如主打影像 ,特别是人像拍摄(特别是前置,自拍)。各自产品价格不仅仅是产品力的提现,也包含了厂商对自我品牌的定位认知。
作为终端消费者,我们仍旧回归本源,明确自己到底要什么。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唯配置论”“唯跑分论”。系统体验,性能调度,以及各应用场景下的实机表现如何,才是更应该去了解的。通过这次中端手机的基本盘点,我们其实也能看到明年新品端倪。如果上游芯片价格依旧居高不下,没有竞争对手,即便保持一样的采购价,各手机品牌仍旧会考虑在哪些地方进行一些缩减。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品牌的努力,更大电池(感谢很“卷”的国产电芯厂商,让容积/密度再次提升),更便捷的超声波指纹,更强的AI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