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被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
是服从现在,还是打破束缚?这也许是现在很多人的困境,一边向往着诗与远方,一边又纠结着当下与现实,习惯随着时间推移打卡每天的“任务清单”,或慢或迟都容易陷入焦虑和内耗。
经验可以复制,精神和机遇可以复制吗?别人走过的路真的适合你吗?放下自我,一切听从安排,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的吗?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是我们自己困住了自己的生活。

“选择在哪里生活、过什么样的生活、成为什么样的人,是生而为人的自由,也是人类最大的权利之一。”
梭罗搬到瓦尔登湖畔独自生活,过上了“一种更为高级,更具灵性的生活”,因为他坚信“荒野蕴藏着这个世界的救赎”。
身处当下的你我,是否也有胆量去追求自我的救赎吗?我们都在不自觉地攀爬社会的阶梯,可惜总会遇到失落、失望甚至失败,深夜人静陷入绝望的emo后,心底也会涌出一走了之的冲动,可是第二天早晨醒来之后依旧选择拖着困顿疲惫的身体继续内卷,周而复始。
有时候,想要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都觉得是一种奢望,哪怕是走下楼看一看盛开的桃花,吹一吹温柔的风,都觉得是一种不可理喻的事情。多少年来,我们一直用工作来修补和掩饰生活的不如意、感情的失败、内心的孤独,以及自己内心根深蒂固的执念和恐惧。最终害己,身体每况日下,精神日渐萎靡,心情沉重疲惫。
这样的自己,真的是你想要成为的吗?这样的生活,真的是你想要过得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生活的苦是一层层铺垫而成的,但也是自己一蹴而就的,在最漫长的时间里,谁都想自己的遇到更多的变数与乐趣。

人生不是轨道,而是旷野。但是没有轨道是到不了旷野的。轨道是很重要的,我们之所以走上了轨道,是为了最终能够去旷野。你可以离开轨道,但你先找到旷野之后再离开轨道。
生活的困顿我们也许难以解决,但是心灵的困惑却是可以自己选择的。
人生具有很多变性,那些始料不及的事情往往会打得我们措手不及,让我们要么停滞不前,要么重新选择。选择不同,面对的旷野也不一样,采摘到的花朵也是不一样的。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最艰难的那几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这是《岛上书店》中的一句话。
如何用艰难来装饰自己的生命,如何用困惑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成了我们的必学之课。
我们在二十岁有共鸣的东西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不一定能产生共鸣。其实,生活中的每一桩糟糕事,几乎都是机不可当的结果,每件好事,都是时机恰到好处的结果。
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再颠簸的生活也要闪亮地过。

我见过落日余晖,迎过山巅星坠
斗过厉鬼,拥过花魁
拭过佳人泪,抚过故人碑
光景短 岁月催
鲜衣退颓 驽马跪
辗转间半生已亏
索性在这人间贩卖几两墨水
就当再敬你一杯。
这么强大的你,还有什么可以把你困住呢?种完麦子往南走的应该是你,在田间劳作吟诗的应该是你,走在大路上高声歌唱的更应该是你。
贾平凹的《自在独行》里说:“人既然如蚂蚁一样来到世上,忽生忽死,忽聚忽散,短短数十年里,该自在就自在吧,该潇洒就潇洒吧,各自完满自己的一段生命,这就是生存的全部意义。”
人生是旷野,去爱,去生活,去受伤,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源泉,去精进去成长,去做一些能让自己变好变快乐的小事。
---end---
(图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