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阅微札记
编辑 | 阅微札记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间。
前言
一家曾经依靠政策红利高速发展的上市公司,会在短短几年内面临如此巨大的转折。
这家2020年才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在短短的3年之后,被追缴4.8亿,甚至走到了全面停产的局面。
但在这个时候,该公司的实际控股人却卖掉公司股份,拿着到手的2.6亿潇洒离场,而接手的却是国资。
那该公司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而国资为何会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
政策红利的兴衰
说起博汇股份的崛起,不得不提到它的创始人金碧华和夏亚萍夫妇。
这对夫妻的创业经历堪称传奇,从招股书上可知,金碧华最初可是从文具行业起家的。
想想看从圆珠笔到石化产品,这跨度也太大了,但就是这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转型,却让他们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5年,金碧华和人合伙投资设立了宁波博汇化工,也就是现在博汇股份的前身。
这一年恰逢国家出台政策,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石油行业,而这对于博汇股份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
随后2011年的消费税退税政策更是如虎添翼,直接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
看到这里不禁让人感叹,赶上好时候真的太重要了。
但是过度依赖政策支持也埋下了隐患,这就像是在别人的地盘上盖房子,看似风光无限,其实随时可能被收回。
然而好景不长,2023年6月财政部和税务总局联合发布了一份公告,调整了部分成品油消费税政策。
而在进行筛查税务之后,发现博汇股份存在少缴纳消费税的风险,所以税务局针对博汇股份也是展开了多次约谈。
这对博汇股份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原本享受的退税政策突然没了,公司的经营模式瞬间受到了巨大冲击。
更要命的是税务部门还要求公司补缴以前的消费税。
这一下子,博汇股份就陷入了双重困境,一方面未来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另一方面还要面对巨额的税款追缴。
面对这样的局面,公司的反应可以说是相当迅速。
他们起初妄图借调整产品结构来规避新政策的影响,可没过多久就发觉此路不通
最终在2024年8月,博汇股份不得不低头,主动申报了4.8亿元的消费税。
这个数字对于一家中型上市公司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它直接导致公司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亏损,累计亏损金额超过4.38亿元。
而关于博汇股份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创始人的抉择
面对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和巨额税款追缴,博汇股份的创始人金碧华和夏亚萍夫妇可谓是陷入了两难境地。
继续经营?还是急流勇退?这个决定可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2024年6月博汇股份宣布停产,这个消息一出,市场上顿时炸开了锅。
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停产,而是公司所有在产生产线的全面停摆,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被切断了,说白了就是断了财路。
停产的原因也很直白,经营资金困难,这话听着怎么这么耳熟呢?
公司的解释是如果按新政策缴纳消费税,比如将原来的“重芳烃衍生品”,按照新的规定调整为“重芳烃”自然需要缴纳的税款也是不一样的。
这样下来,每吨产品要多交2152元的税,这个数字听着不多,但要知道,博汇股份可是年产能近百万吨的企业。
简单算一下就知道,这笔税款能把公司的利润全部吃掉,还有可能倒贴。
面对这样的困境,金碧华夫妇开始了一系列自救措施,减薪、裁员、放假,能想到的招数都用上了。
就在大家都以为博汇股份要硬扛到底的时候,金碧华夫妇突然来了个出人意料的操作:他们决定卖掉公司。
2024年11月,他们先是尝试向一家私募基金转让5.14%的股权,但是这点股权显然不够解渴,毕竟,夫妻俩手里可是握着超过52%的股份呢。
最后他们找到了无锡国资,这次可是大手笔,先是转让13%的股权,套现2.6亿。
然后又无条件放弃了剩余股权的表决权,这操作,简直就是把公司往外推。
而在这样的一系列的操作之下,博汇股份的控股股东也发生了转变,变成了无锡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
自然股权变动,对该公司的小股东和投资人来说也是有着很大的变动,甚至有时候会损坏他们的。
不过博汇股份的一再保证,这样的情形不会发生。
但是这个决定真的那么容易做吗?要知道博汇股份可是金碧华夫妇一手创立的。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们的决定也是明智的,毕竟商场如战场,有进有退才是常态。
知道什么时候该退,有时候比知道什么时候该进更重要。
金碧华夫妇急流勇退的决定,为博汇股份的未来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而站在门外,准备接盘的无锡国资,显然早就做好了周密的计划。
对无锡国资来说,接盘博汇股份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公司目前面临困境,但其资产和技术实力仍在。
只要能度过难关,未来的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更何况这次收购的价格并不算很高。
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结语
但对于金碧华夫妇来说,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不知道他们在签字的那一刻,心里是什么滋味?
是释然?是不舍?还是对未来的期待?这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对此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的?认为这对宁波夫妻是“断臂求生”吗?
来源:财联社2025-02-11——《终止与宁波经开区22.8亿元合作项目后 博汇股份转投无锡国资怀抱|速读公告》的报道
长江商报2025-02-12————《博汇股份业绩承压两年亏4.38亿 无锡国资6.8亿入主促产业转型》的报道
环球网财经2024-08-12——《申报缴税4.8亿元!博汇股份:力争8月底前复工复产》的报道
中国青年网2024-06-15——《因税务政策调整 博汇股份宣布在产生产线全面停产》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