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项羽

左史淘沙 2025-04-18 22:23:29

项羽可能被很多人低估了。

从他夺取宋义军权来看,他不仅有勇有谋还很有耐心。

项梁在定陶战役中因为轻敌,没有听从宋义的规劝,被章邯偷袭成功,兵败被杀。

楚怀王趁机任命宋义为上将军,统领全军去援助被秦军包围的赵国,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这意味着项家义军领导权被剥夺。

这是失去项梁羽翼庇护之后,项羽独自面临的第一次重大考验。

如果宋义取得成功,那么宋义的威信很有可能树立起来,从而出现尾大不掉的局面。

这必然会进一步压缩项羽生存空间,而楚怀王则可以对项羽进行有效的制衡与控制。

面对这样的不利局势,项羽没有立即斩杀主帅宋义。

他很清楚这样做是公开的反叛义军,很可能被义军群起而攻之。

他需要耐心的等待时机,伺机而动,此时的项羽表现的能屈能伸。

上将军宋义到了安阳,滞留了四十六日。

期间项羽建议宋义与赵王里应外合,宋义不听。

其实纵观宋义的策略,也是具备可行性的,坐山观虎斗,待秦军疲敝一举而下!

只不过很多时候,事情的发展并不会很讲道理,以结果为导向的倒推可能更容易获得大众的芳心。

当然我也无意为宋义洗白,他是一个合格的谋士,却不是一个合格的统帅。

他没有注意到将士们情绪的变化。

不过,项羽敏锐的捕捉到了时机的来临。

天寒大雨,士卒冻饿。

与士卒饥寒交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宋义的“饮酒高会”。

四十六天的苦苦等待,要的就是这一刻!

面对宋义露出的破绽,项羽毫不犹豫,他不是别人嘴里所谓的妇人之仁!

他先占据道德制高点,责骂宋义胆小怕事,贻误军机,徇私枉法,不恤士卒,然后冲进帐中,斩杀宋义,顺利夺回军权。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项羽不仅很有耐心,还善抓时机,同时也有理有节有策略,足见项羽有勇也有谋。

项羽的这次行动,也打压了楚怀王想要夺权的野心。

夺回军权后,项羽发动了成名之战—巨鹿之战。

此役完全符合《孙子兵法·九地》所讲的内容:

“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虽然项羽学兵法时“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但是他懂得活学活用,还懂得如何拿捏将士的心理。

斩杀宋义,将士们面对着跟还是不跟的选择。结果选择了跟。

过河之后项羽命令把船都凿沉,又一次面对跟还是不跟的抉择。可是还有退路吗?只能跟!

接下来,项羽下令把锅给砸了,只带三天的口粮去打仗,跟还是不跟?这个时候已经没得选了!项羽都梭哈了,大家只能拼死一搏。

拼命或许还有的活。

不拼,必死无疑!

在这种险境,项羽并没有盲目的去跟秦军硬拼,而是先想办法去绝其甬道,这是秦军的命脉!最终,在项羽头羊效应下,全军势如破竹,杀苏角,虏王离,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

说句公道话,这里边其实也得利于宋义四十六天疲敝秦军的铺垫。

从项梁死后的权力真空期到斩杀宋义重夺军权,再到破釜沉舟打败秦军,项羽干净利落的把自己推向了权力的顶峰以及名望的巅峰,此时的他只不到25岁。

如果他的生命定格于此或者定格于鸿门宴,他很可能会在历史中成为完美的神话,只不过很可惜他遇到了强劲而又不按常理出牌的对手刘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