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项目合同内容的变更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合同内容科学完善

爱车的娜娜酱 2023-02-14 14:31:38
前言

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当从合同签订前、执行过程中以及项目竣工交付三个阶段着重进行管理,同时,做好项目合同内容的变更管理、合同风险管理、审查管理等工作,确保项目合同内容科学、完善、合理,突出项目合同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一、竣工交付阶段合同管理的影响。

在工程项目竣工后,必须要充分体现出项目合同管理的重要地位,这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结算、工程造价不超标的重要因素,也能够有效避免施工方与业主方出现合同纠纷。在工程项目竣工交付之后,需要双方企业针对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产生的全部费用进行清算,尤其要将工程项目全过程出现的所有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并且建立工程项目合同竣工结算期间的合同档案。

在工程项目竣工交付阶段,如果发现施工方或者业主方,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违反项目合同的行为,便可以将其进行记录,并让施工方和业主方进行交流,寻找具体处理的办法,不仅能够避免合同双方出现严重的经济纠纷情况,还可以起到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作用。

一旦忽视了项目合同管理在竣工交付阶段的管理作用,很容易出现项目合同履行情况审定不严谨、不完善、不精细问题,这样非常容易对工程项目账款结算以及工程造价管控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在该阶段的合同管理,应当对工程项目施工质量、项目完成度等方面进行审核,如果发现工程项目存在质量,不符合竣工交付基本要求,那么业主方就可以按照项目合同内容要求,依法要求施工方进行重新处理,直至工程项目质量完全符合竣工交付标准。如果在该阶段根据项目合同签订内容,发现施工方或者业主方存在违约行为,并且有权提出索赔主张,那么应当整理好相关材料,形成完整的项目合同管理档案。

在索赔过程中,可以先采取协商调解的处理方式,如果施工方和业主方企业对于协商调解的结果不认可,那么就可以采取法律诉讼的方式进行处理,但需要注意的是,一旦进入到司法程序以后,会经过比较漫长的时间才能获得判决结果,不仅需要耗费较多人力物力和精力,还有可能对企业的社会声誉以及企业品牌形象造成较大不利影响。

因此,无论是施工方还是业主方,都应当在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严格按照合同内容履行好各自承担的义务。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进行协商调解,还是采取司法诉讼方式维护自身权益,都应当确保该环节的合同管理内容整理完整、真实、全面、清晰,否则会影响到最终的索赔结果,甚至有可能导致工程项目造价过高。

因此,需要确保索赔数据信息收集人员的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能够抓住合同管理的关键信息,进而推动索赔工作顺利进行,确保工程项目的结算费用能够及时、完整到账。

二、合同管理中常见问题

1.合同签订内容不规范、不完整。

很多企业对于合同管理并不重视,这一问题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于施工工程领域,甚至已经成为阻碍整个施工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顽疾”。对于项目合同管理来说,只要存在项目施工行为,就必须要施工方与业主方等单位共同签订项目合同,否则将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但是有很多工程项目缺少项目合同,施工方与业主方还存在“口头约定”行为,这样便导致双方的权责划分不清晰。除此之外,合同签订内容不规范、不完整、不严谨也是合同管理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工程项目的细则体现不充分,这样便导致项目合同履行期间,合同双方频频出现法律纠纷,不仅容易导致工程项目的施工出现停摆,延缓了工程项目进度,甚至有可能出现不必要的施工质量问题。

2.合同履行监管不到位、不及时。

一旦施工方与业主方围绕某个工程项目签订了项目合同,就需要双方认真、负责履行合同。从当前项目合同管理实际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忽视对项目合同履行情况进行监管的情况,这样便会损害施工方和业主方的合法权益,甚至容易引起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

如果项目合同履行监管出现“空白点”,会导致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受到较大影响,比如,由于缺少对施工材料质量的监督管理,最终造成工程项目出现质量问题,就会致使尾帐结算进展缓慢,从而给施工方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另外,如果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未能严格按照合同内容把控好施工材料质量,也未能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出库量,从而引起严重的施工材料质量不过关、施工材料浪费等违约行为,这样便有可能导致工程项目造价升高。

三、加强合同管理成效的措施分析

1.做好项目合同内容管理。

项目合同管理能否发挥出积极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项目合同内容的管理是否及时、到位。对于项目合同内容的签订来说,施工方和业主方企业必须要在公平、公正的视角下完成项目合同签订,项目合同不允许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这就需要项目合同内容符合法律的要求,否则即便双方企业已经签订合同,该合同也不具备法律效力。

项目合同内容必须要体现出完整性和规范性,合同中的所有内容都应当由双方企业协商完成,而且项目合同内容还应当划分好双方各自承担的责权与义务,这样有助于工程项目施工活动的持续推进。由于很多企业管理者对于项目合同管理不够重视,因此,往往会引发一系列不必要的合约纠纷,甚至对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这就需要合同双方企业提高对项目合同管理重视度,尤其要关注项目合同文本内容是否完整、准确、详实,尤其要对容易产生争议部分的合同内容,进行更加细化的处理,划分好具体责任归属。

2.做好项目合同审查管理。

在项目合同内容补充完毕后,施工方与业主方企业应当加强对项目合同内容的审查,尤其要找出来项目合同中不合理的内容,并尽快对其进行修订处理,避免在合同履行期间出现不必要的合同纠纷。除了要对项目合同内容进行审查,还要对项目合同执行全过程效果进行审查,审查的范围要涉及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并且包含施工方企业以及业主方企业两个层面。

项目合同管理部门,有权利对施工企业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审查,比如,对施工中重点项目投入成本进行审查,避免工程项目出现超预算情况;对工程项目隐蔽工程以及容易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的子项目进行质量检查,如果发现工程项目存在施工质量问题,则可以根据合约内容,及时处理施工质量不过关的项目部分。这不仅能够对施工企业负责,同时也是对业主方企业负责的重要体现。

在项目合同审查过程中,无论施工方企业还是业主方企业,都应当秉承积极对待、主动配合的态度。而且,施工方企业和业主方企业,都有权审查对方的项目合同履行能力、偿债能力等,例如,对施工方企业的施工资质、施工技术水平、行业品牌形象等方面进行审查。

3.做好项目合同内容变更管理。

如果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项目合同内容变更,为了避免对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造成影响,必须要加强这部分内容的管理。如果确需变更项目合同内容,应当保证施工方以及业主方,对变更内容充分了解,更要将变更后的内容,以补充条款形式添加到项目合同中,而且要由合同双方签字、盖章确认。

如果工程项目某个子项目已经施工完毕,但业主方提出了新的改进方案,那么施工方企业有权提出相应的补偿,并且要对工程项目总工期进行调整,还要明确施工方案改变后产生的一系列人工成本、材料成本、时间成本承担者,以及施工方案更改过程新成本部分的出资方式、出资时限等内容,这样可以避免施工企业项目造价增长。

原则上,施工方与业主方不能随意调整项目合同内容,确需调整应当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并且要由合同双方共同认定。

4.做好项目合同的风险管理。

项目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存在较多风险,稍有不慎就会给施工企业带来巨额经济损失,也有可能对工程结算以及工程造价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在项目合同管理工作中,应当做好合同风险管理,切实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以及合同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避免由于项目合同内容不合理而引起不必要的合同风险。

结语

项目合同管理作用显著,尤其可以确保施工企业能够顺利获得工程尾帐,防止工程项目的施工造价过高。

0 阅读:17

爱车的娜娜酱

简介:一个简单的爱车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