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逼孩子追成绩了,听听这位爸爸怎么说

教育思享 2024-08-01 22:55:14

前几天,我偶然间刷到一个视频,里面有一位爸爸在家长会上发言,那份坦率和自信,真是让人动容。

他的儿子成绩不尽如人意,常被贴上“学渣”的标签,但他却毫不犹豫地表达了对孩子的坚定信念,相信他将来定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这番肺腑之言,不仅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可以看出,这位爸爸并没有回避儿子成绩不佳的事实,但他更加看重的是孩子的心理素质和情商培养。

他深信,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心理的强大和高情商才是通往成功的关键。看到这个视频,我不禁感慨万千,想起许多父母对孩子成绩的过分重视,往往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小到大,我们似乎都被灌输了这样一个理念:好成绩是成功的敲门砖。

然而,现实生活却常常告诉我们,成绩好并不等同于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应当是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人,而非仅仅打造考试机器。正如《教育的常识》一书中所提到的,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塑造“真正大写的人”。

但遗憾的是,应试教育的压力让许多家长过度聚焦于成绩,忽略了孩子内心的需求和全面的发展。

有些孩子在学校里成绩斐然,但步入社会后却屡屡受挫,原因正是他们缺乏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学校里的好成绩,只能证明他们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却并不能全面反映他们在其他重要素质上的表现。

父母对成绩的过分苛求,往往容易导致孩子心理问题频发,甚至滋生厌学情绪。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中小学生最喜欢父母的行为中,“信任我”高居榜首。

这一结果反映出,许多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信任度不够,总是担心孩子犯错,担心他们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

这种不信任不仅束缚了孩子的独立性,还悄然侵蚀着亲子关系。父母的不信任让孩子感到孤立无助,进而影响他们的自我认知和人格发展。

信任孩子,其实就是给予他们最深沉的爱。

正如心理学家乔伊斯·布拉泽斯所言:“爱的最好证明就是信任。”信任能够让孩子感受到被认可和支持,从而建立起自信,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挑战。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很多父母更习惯于盯着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闪光点。这种缺陷取向的教育方式,不仅让孩子感到挫败,还会削弱他们的自我价值感。

相反,资源取向的教育理念则强调发现和欣赏孩子的优点,鼓励他们发掘并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位爸爸正是以资源取向的方式来看待自己的孩子,即便成绩不尽如人意,他依然能看到孩子的乐观、坚强和高情商。

《陪孩子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到,父母的鼓励和肯定能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这位爸爸的做法,无疑是资源取向教育的生动实践。

此外,积极的心态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还能感染周围的人。

心理学中的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更多地取决于他们对事情的看法,而非事情本身。拥有积极心态的父母,能够将这种正能量传递给孩子,让他们更加乐观自信。

在《读懂孩子的心》一书中,作者也指出,父母的态度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积极的父母能够营造一个充满爱和信任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这样的氛围中健康成长。这位爸爸的乐观态度,无疑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和鼓励。

这位爸爸在家长会上的发言,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另一种可能。

成绩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心理健康和综合素质更为关键。信任、鼓励和积极的心态,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综上所述,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学会放手,给予孩子更多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在爱和理解中健康成长。

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人格健全、身心健康的“真正大写的人”。

0 阅读:27

教育思享

简介:想要站着生活,不想跪着赚钱。